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有效的降压药物对人体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调整机体失去的平衡;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出现不良反应(以前叫做“副作用”)。
其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
①这些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的作用太过所造成的。如血管扩张剂是一种降压作用快而显著的药物。然而,由于血管的过度扩张,使面部的血管明显地扩张会出现脸红,头部血管的过度扩张会引起头痛,下肢血管的扩张会产生水肿,外周血管扩张会反射性引起心跳加快。
②有种情况则是药物的治疗作用是明显的,却造成了其他的体征。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很常用的一种降压药物,它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而且它的用途很广,可以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还可以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对肾功能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这样一种很好的药物却被它的一种不良反应——咳嗽,限制了它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有些患者因无法忍受喉痒咳嗽,只能忍痛割爱,改服其他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这种不良反应就是因为这种药物在抑制了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具有很强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的同时,也抑制了另外叫缓激肽酶Ⅱ的物质,使得缓激肽的增加才引起咳嗽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整个人群中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约在10%~20%,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对每个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反应重且持久,有的人反应轻而短暂。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实事求是。既要看到药物的降压作用,又要考虑到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如果您服用药物有显著的降压疗效,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是很重,而且能够忍受,对人体的生理和生活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应该继续服用;如果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且难以忍受,那么其降压作用再好也应停用,而改服其他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