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部常见疾病疼痛的护理

腹部常见疾病疼痛的护理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肠疾病多呈脐周疼痛,并有腹泻、腹胀等表现。大肠病变所致的腹痛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检查时应先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然后叩诊和触诊,以免触诊后引起肠鸣音变化。因发病原因的不同,腹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转归各异,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包括病因治疗和止痛措施。癌性疼痛应遵循按需给药的原则,有效控制病人的疼痛。

腹痛可表现为隐痛、钝痛、灼痛、胀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其部位、性质与程度常与疾病有关。如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腹痛多为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畏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小肠疾病多呈脐周疼痛,并有腹泻、腹胀等表现。大肠病变所致的腹痛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急性胰腺炎常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急性腹膜炎时疼痛弥漫全腹,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一、护理评估

(一)病史

腹痛发生的原因或诱因;起病急骤或缓慢、持续时间;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腹痛与进食、活动、体位等因素的关系;腹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血尿、发热等,有无缓解疼痛的方法;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

(二)身体评估

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神志、神态、体位、营养状况等,以及有关疾病的相应体征,如腹痛伴黄疸者提示与胰腺、胆系疾病有关,腹痛伴休克者可能与腹腔脏器破裂、急性胃肠穿孔、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肺炎等有关。腹部检查:腹部的轮廓,有无膨隆或凹陷。有无胃型、肠型及蠕动波。有无腹壁静脉显露及其分布与血流方向。肠鸣音是否正常。腹壁紧张度、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其部位、程度。肝脾是否增大,其大小、硬度和表面情况。有无腹块、移动性浊音等。检查时应先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然后叩诊和触诊,以免触诊后引起肠鸣音变化。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根据不同病种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需做X线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等。

二、常用护理诊断

1.疼痛 与腹腔脏器或腹外脏器的炎症、缺血、梗阻、溃疡、肿瘤或功能性疾病等有关。

2.焦虑 与剧烈腹痛、反复或持续腹痛不易缓解有关。

三、护理措施及依据

腹痛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发病原因的不同,腹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转归各异,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包括病因治疗和止痛措施。下列为腹痛病人的一般护理原则。

(一)疼痛

1.疼痛监测

(1)观察并记录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如果疼痛性质突然发生改变,且经一般对症处理疼痛不仅不能减轻,反而加重,需警惕某些并发症的出现,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

(2)观察非药物性和(或)药物镇痛治疗的效果。

2.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 是对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的主要处理方法,能减轻病人的焦虑、紧张,提高其疼痛阈值和对疼痛的控制感。具体方法如下。

(1)指导式想象:利用一个人对某特定事物的想象而达到特定正向效果,如回忆一些有趣的往事可转移对疼痛的注意。

(2)分散注意力:例如数数、谈话、深呼吸等。

(3)行为疗法:例如放松技术、冥想、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

(4)局部热疗法:除急腹症外,对疼痛局部可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从而解除肌肉痉挛而达到镇痛效果。

(5)针灸镇痛:根据不同疾病和疼痛部位选择针疗穴位。

3.药物镇痛 镇痛药物种类甚多,应根据病情、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性给药。癌性疼痛应遵循按需给药的原则,有效控制病人的疼痛。疼痛缓解或消失后及时停药,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药物耐受性和药物依赖的发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和用药后的镇静状态。急性剧烈腹痛诊断未明时,不可随意应用镇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应严格执行四禁,即:

(1)禁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2)禁饮食,以免增加消化道负担,或加重病情。

(3)禁服泻药,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或加重病情。

(4)禁止灌肠,以免导致炎症扩散或加重病情等。

4.生活护理 急性剧烈腹痛病人应卧床休息,要加强巡视,随时了解和满足病人所需,做好生活护理。应协助病人取适当的体位以利于休息,减少疲劳感和体力消耗。烦躁不安者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5.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急慢性腹部疾病的患者常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造成焦虑心理、情绪变化、忧愁苦闷,以致影响食欲。各种检查易使病人产生恐惧的心理,加之有急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的特点,更易引起患者情绪的波动。因此一定要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鼓励和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发病的规律性,做到身心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复发。

(2)饮食指导:制订病人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饮食对其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将病人病情及饮食要求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辛辣或粗糙的食物,戒烟酒。食物品种多样化,注意食物硬度和温度、色、香、味,少食多餐。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温度适宜,进食不宜过快。

(3)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用,不能滥用镇痛药。帮助患者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病人掌握各种药物正确服用方法及时间。

(4)休息活动指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急危重病人应卧床休息。

(5)出院指导:积极消除引起疾病复发的诱因,讲解有规律的生活及饮食调整对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戒烟酒,定期到门诊复查。

(二)焦虑

焦虑是一种主观感受。对疼痛的感受既与疾病的性质、程度有关,也与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和表达有关。后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病人的年龄、个性、文化背景、情绪和注意力;周围人们的态度;疼痛对病人的生活、工作、休息、睡眠和社交活动的影响,这些影响对病人是否有重要的意义;以及疾病的性质,例如是否危及生命等。急骤发生的剧烈腹痛、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的慢性腹痛,以及预后不良的癌性疼痛,均可造成病人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而消极悲观和紧张的情绪又可使疼痛加剧。因此,护士对病人和家属应进行细致全面的心理评估,取得家属的配合,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紧张恐惧心理,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有利于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从而减轻疼痛甚至消除疼痛。

(陈旺盛 李 晶 景志敏)

参考文献

[1]屠振华.实用内科护理学.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225-227

[2]黄从新,贾如汉,罗和生.内科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56-666

[3]吴斌.疼痛诊疗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30-649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206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1-382,469-471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7-428

[7]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61-263

[8]苏冬梅,等.实用疼痛护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4,462-4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