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 皮 痛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直接创伤 头部的痛觉敏感区分布于头皮、面部、口腔及咽喉等处的神经网络。在致伤因素作用下,颅外的各组织结构,如头皮、皮下组织、肌肉、帽状腱膜、动脉、末梢神经等受创伤刺激,引起挫伤、血肿、裂伤,产生较为剧烈的头皮疼痛。
2.强力牵扯 常为引起头皮撕脱伤的原因,大都是由于留有发辫的女性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所致头皮全层撕脱,有时连同部分骨膜也被撕脱,引起剧烈疼痛。
(二)疼痛特点
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疼痛定位准确,呈持续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者呈搏动性),局部有肿胀感或伤口,其中,以头皮撕脱伤痛感最为剧烈,严重者可引起疼痛性休克。
二、颅脑外伤后疼痛
(一)急性颅脑损伤疼痛
常见的有脑震荡和脑挫裂伤两种。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颅脑直接创伤:各种暴力直接作用于颅脑,除可导致颅部软组织损伤、大脑功能紊乱及颅骨骨折外,还可使头颅产生减速或加速运动,从而使颅脑组织受到压迫、牵张、滑动或负压吸附等多种应力,引起脑组织创伤、颅内血肿等,导致患者出现头痛。
(2)颅脑间接创伤:当胸部突然受到巨大冲击力时,胸腔内压力急剧增高,由于头部静脉无静脉瓣,致使上腔静脉血流逆行入颅内,脑淤血水肿,出现点状出血甚至小血管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血肿压迫脑组织及增高的颅内压均会使患者感到头痛。
2.疼痛特征
(1)脑震荡:属于程度较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清醒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疼痛部位可局限于受伤局部,也可为全头痛;疼痛性质为胀痛、钝痛,活动头部、体位变化时疼痛可加重。一般在伤后几日内明显,1~2周逐渐减轻或消失。
(2)脑挫裂伤:程度较脑震荡严重很多。患者清醒后头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呈持续性头痛伴阵发性加剧,经常伴有恶心、呕吐,转动头部可使呕吐加剧。
(二)慢性硬膜下积液所致疼痛
1.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脑创伤患者中0.5%~1%可出现慢性硬膜下积液。此系外伤引起蛛网膜破裂并形成活瓣,致脑脊液进入硬膜下隙不能回流,或脑脊液进入硬膜下后蛛网膜裂口被阻塞而形成液体滞留。积液引起颅内压增高,直接或间接地牵扯、刺激、压迫颅内痛觉敏感组织引起头痛。
2.疼痛特征 头痛程度轻重不等,可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多逐渐加重;疼痛位于额颞部或全头部,与积液部位无固定关系,疼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并常有头晕、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三)脑外伤后神经衰弱综合征
脑外伤后神经衰弱综合征系指脑外伤时发生过短暂昏迷、一过性神志恍惚或逆行性遗忘的患者,当急性期过后自觉症状较重,神经系统各项检查无阳性所见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部分患者外伤后出现蛛网膜粘连、蛛网膜下隙积液、脑萎缩、脑脊液吸收变化等,但大部分患者并无器质性变化,主要是外伤时的惊吓、恐惧等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又有各种思想负担等因素引起发病。
2.疼痛特征 患者可表现为多种类型的头痛,多数为全头部胀痛、钝痛、紧缩感或波动性疼痛,有些可发生外伤后偏头痛,少数患者头痛剧烈,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在思考、阅读、过度劳累、嘈杂等环境下加重。
三、头面部器官创伤性疼痛
(一)耳痛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耳部气压伤:见于飞行、潜水、掌击耳部、爆破、放鞭炮等引起耳道的气压急剧变化时,由于鼓膜外压力的改变与中耳内压力的改变不一致,使鼓膜被牵拉甚至破裂,引起疼痛。
(2)直接、间接暴力:可引起耳廓、耳道内局部软组织损伤、肿胀及鼓膜破裂,严重者还可出现听小骨断裂,导致耳痛。
2.疼痛特征 若伴有鼓膜破裂,患者除感耳痛外,常伴有突然发生的听力减退或丧失、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耳部气压伤者,除有鼓膜破裂外,还可出现眩晕、恶心及混合型耳聋等。
(二)眼痛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各种机械和(或)非机械刺激引起眼球和(或)眼附属器(如眼睑、眼眶等)损伤。其中,以角膜损伤所致疼痛为严重和剧烈。
2.疼痛特征 患者有明确的受伤史,除眼痛外,常伴有流泪、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
(三)鼻痛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鼻部直接暴力:各种暴力如打击力、撞击力等直接引起鼻部软组织损伤或鼻骨、鼻窦骨折导致疼痛。
(2)鼻部间接暴力:常见的如眼部受钝器伤后,由于眶内压力骤增,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引起疼痛。
2.疼痛特征 疼痛呈持续性,有肿胀感,常伴有鼻出血、嗅觉减退或丧失,若发生鼻骨骨折可有畸形、鼻塞等表现;筛窦骨折者常合并头痛,上颌窦骨折者可合并面颊部疼痛及咀嚼时伤侧上列牙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