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分娩的医学模式也逐渐向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要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同时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而分娩时的疼痛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产后出血等。当今,大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缺乏正常分娩知识,对宫缩引起的分娩疼痛认识不足,产生焦虑、恐惧,导致疼痛阈值降低;同时由于精神紧张所致自主神经失衡,导致子宫收缩功能紊乱,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而致难产。因此,这就要求产科的医护人员在孕妇分娩的这一关键时刻,要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使其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信心和耐力,提高痛阈,减轻分娩疼痛。
一、分娩疼痛的原因
分娩疼痛包括子宫收缩痛、宫颈扩张痛及盆底扩展痛,进一步的疼痛来自腹膜和盆腔韧带的牵涉痛。虽然分娩疼痛并非疾病所引起,但分娩时的疼痛常会令产妇产生恐惧,分娩疼痛的严重程度几乎与外科手术疼痛相当。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将会贯穿整个分娩过程。宫缩痛主要在下腹部,有时也发生在两股内侧或脊柱上面。多数女性感觉到的宫缩痛与月经期痛性痉挛相似,只是更强烈些。在胎儿即将出生时,由于会阴和外阴部的扩展,产妇还会感到这些部位有烧灼感和强烈的疼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理因素
分娩时疼痛主要是因子宫收缩引起的阵痛。疼痛一般从分娩的第一产程开始,逐渐加重,第一产程疼痛原因有宫颈生理性扩张、刺激盆腔神经组织引起后背下部疼痛、宫缩时子宫移动使腹部肌肉张力增高,引起阵缩性疼痛,分娩过程中膀胱、直肠、尿道受压引起疼痛。在第一产程中,从子宫经内脏传入脊神经、胸神经T10、T11、T12的后段进入脊髓,疼痛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子宫收缩时,宫内压力可升高4.66~6.65kPa(35~50mmHg),子宫的韧带和腹膜受到牵拉,子宫壁的血管暂时受压而闭塞,使其周围组织产生暂时性缺血和缺氧而发生疼痛。到第二产程,疼痛大致呈直线增加,宫缩本身所致疼痛,再加上盆底、腹膜、阴道受胎先露压迫、扩张而引起的疼痛,可加剧分娩疼痛。进入第三产程则急剧减轻。
(二)精神因素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听到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易产生紧张、忧虑不安、惊恐和忧郁等心理。紧张、焦虑、惊恐可降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痛阈,使子宫区传入的微弱信号被感知为强烈的刺激,强烈的刺激则变得不能忍受,还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内啡肽增高,导致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其结果是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导致子宫体下部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使宫口扩张受抑制,引起疼痛。另外,分娩期间可以加剧疼痛的因素有疲劳、沮丧、失望、恐惧、缺乏他人的精神支持。待产妇入院后会感到陌生、孤独、紧张、焦虑不安等,担心是否母子平安,是否需要手术,一怕疼痛,二怕出血,三怕难产。进入产程后,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和休息,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之表现为全身肌肉呈收缩状态,不利于产道生理性扩张,妨碍正常产力的发挥。这样可能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宫口不扩张、产程延长,导致有些产妇及家属强烈要求无指征性剖宫产,尤其忍受不了分娩疼痛这一正常现象。
二、分娩疼痛的发生率、程度和性质
每位产妇对分娩的疼痛感觉不同,有的产妇几乎无痛,有的中度疼痛,有的重度疼痛,有的极重度疼痛。一般地,初产妇的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经产妇。疼痛主要产生于子宫口开全的过程中。在总产程中,疼痛逐渐加重,在子宫口开至10cm时疼痛达到高峰。初产妇一般比经产妇在宫口扩张时更痛。对疼痛性质的描述是多样的,大部分是以“痉挛性、压榨性、灼热的或尖锐刺痛”来描述。疼痛的空间定位也是多样的,大部分以腹部疼痛为主,有些人以腰痛为主。疼痛可极大地影响产妇的情绪,部分产妇产生烦躁、恐惧,甚至绝望感。
三、分娩疼痛的类型
分娩痛一般反映在子宫和产道感觉神经支配的体表。在第一产程潜伏期,疼痛位于体表,疼痛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疼痛冲动通过内脏传入纤维与交感神经一并在T10~L1传入脊髓。其性质属于“内脏痛”,定位很不明确,在支配区域的疼痛呈痉挛性锐痛,主要表现在下腹部、腰部,有时髋、骶部也会出现牵拉感,许多产妇往往主诉腰部疼痛。随着产程的进行,子宫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当宫颈扩张到7~8cm和进入第二产程时,疼痛最为剧烈,由会阴神经传入S2~S4,疼痛来自阴道和会阴部肌肉、筋膜、皮肤、皮下组织的伸展、扩张和牵拉的冲动,疼痛性质尖锐,定位明确,属于典型“躯体痛”,在第二产程中,产妇会出现强烈的、不自主地“排便感”。减速期疼痛减弱。
四、分娩疼痛的护理
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疼痛,提高痛阈,减少产后大出血,避免母儿不良后果的发生。WHO在正常分娩监护守则中提出—鼓励使用心理保健和使用非药物镇痛。但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分娩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焦虑、疲惫、缺乏信心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会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至轻微的刺激常引起强烈的反应。而极大多数镇痛药和麻醉药都能通过胎盘屏障作用于胎儿,它们可通过两种方式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第一种是直接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第二种使产妇发生缺氧低血压和高碳酸血症转而影响胎儿。因此,采用孕期教育,锻炼助产动作及各产程中传授分娩减痛技能,精神鼓励和支持是应对分娩阵痛的有效措施。
(一)药物性分娩镇痛的护理
据黄模珠等报道,剖宫产后镇痛有利于产妇分泌乳汁,顺利实现早期哺乳和按需哺乳,从而增加新生儿体重。但药物性分娩镇痛对母婴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并发症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第二产程延长、胎盘血流减少等。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监护系统,全产程进行胎心电子监护,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宫缩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对于镇痛泵使用者,助产士应注意观察麻醉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告知产妇活动时不要牵拉镇痛泵的管道,防止导管从体内拔出。有文献报道,给戴镇痛泵产妇翻身时采取“先侧后移”的方法,即由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再将重心移至床中央,可减少导管的滑脱率。胎儿娩出后重新开启镇痛泵并追加一次给药,至伤口缝合完毕时停止镇痛泵给药。
(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护理
产妇进入产房后,特殊的环境和氛围会加重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教会几种克服分娩疼痛的方法。
1.放松呼吸法
(1)在分娩第一产程的呼吸(腹式呼吸,混杂呼吸)。
(2)在分娩第二产程的呼吸(在宫缩发生时轻轻地吸入一口气,屏住呼吸并用力向下,保持膈膜不动同时放松盆底,直至你感觉到必须再次进行呼吸)。
(3)分娩第三产程的呼吸(在胎盘娩出的过程中,呼吸将恢复正常)。专心的呼吸可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并且可使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在体内保持平衡。不过每个人在对呼吸节奏的控制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当阵痛发生时,只要去感受最舒服的方式,然后有规律地进行呼吸就可以了。
2.音乐放松法 音乐具有治疗的效果,它可以缓解焦虑,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加速分娩的进程。产妇在产程中利用音乐作为吸引注意力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注意力已从体内的疼痛转移到体外的音乐。在分娩过程中,音乐对产妇的呼吸有着绝好的调节作用。如果听到的音乐是平时进行放松训练时一直使用的曲子,那么无论何时听到它,身心都会获得自由的放松。
3.想象放松法 在分娩中进行积极的想象可以加强放松效果,想象呼气时,疼痛通过你的嘴离开你的身体;想象子宫颈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这样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4.触摸放松法 这种方式需要家人的配合,爱人应当能够确定身体疼痛的部位,并且触摸这一紧张区域,使产妇注意力集中在抚摸的部位。
5.按摩放松 触摸与按摩可以让产妇缓解疼痛,身心舒爽。在分娩过程中,按摩方式应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分娩的初期,可能需要轻柔的指尖触摸,在分娩的中期有力的挤压或按摩、冷敷以及热敷都会使疼痛的信号在通往大脑的传递途中受到抑制或消弱。当然减轻疼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进行性松弛、体位的改变等,丰富的知识会带给孕妇力量、自信和勇气度过分娩期。
(三)心理护理
产妇临产入院,护理人员应态度热情、和蔼,主动与待产孕妇交谈,了解产妇对分娩的看法,有无思想顾虑,解除紧张情绪,对孕期接受健康教育较少的产妇积极弥补,消除紧张、焦虑、陌生、恐惧心理。产妇入院后因处于新环境中,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渴望得到指导,需要被认识、被尊重、被热情地接纳,希望医护人员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因此,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每一位入院者,做到态度和蔼、仪表端庄,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讲解住院规则,指导产妇家属安排住院后的日常生活。尽快使产妇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不良情绪,安下心来,做好分娩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