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冠状动脉的再通和心肌灌注

关注冠状动脉的再通和心肌灌注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先认为梗死相关动脉部分开通和完全开通的临床结果是一样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只有TIMI 3级的治疗才是有效的。因而梗死相关动脉早期完全的开通已成为溶栓治疗目标之一。即便是冠脉完全再通,微血管损伤时心肌灌注可能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现象。相反,梗死相关动脉虽未开通,但侧支血管可对相应心肌提供部分甚至完全的再灌注。

早先认为梗死相关动脉部分开通(TIMI 2级)和完全开通(TIMI 3级)的临床结果是一样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只有TIMI 3级的治疗才是有效的。因而梗死相关动脉早期完全的开通已成为溶栓治疗目标之一。

即便是冠脉完全再通,微血管损伤时心肌灌注可能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现象(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相反,梗死相关动脉虽未开通,但侧支血管可对相应心肌提供部分甚至完全的再灌注。例如,rt-PA(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类为主的溶栓剂,只溶解血栓中的“红“的成分,对“白“的成分力度不够。因而试用半量rt-PA制剂与Abeiximab(Ⅱb/Ⅲa受体阻滞药)合用,以期针对血栓中“红”“白”两种成分,达到更“全面“的溶栓,减少微循环阻塞。但实际上用这样的“全面“溶栓方法,还有近1/3的患者未能恢复组织水平的灌注。因此,还需要努力寻找达到组织再灌注的方法。

冠脉闭塞的短时间内,多少不一的心肌细胞坏死而微循环网络仍保全完好。缺血时间延长,梗死节段中心的心肌细胞和毛细血管开始同时坏死。毛细血管为死亡血细胞及碎片闭塞,毛细血管丢失其解剖学的完整性。冠脉再通时,仅在毛细血管还保存的心肌区域得到再灌注。因此,最强的毛细血管功能决定因子是缺血时间长短及和(或)再灌注时间。但组织灌注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复杂、相互关系的因子;包括再通前的侧支循环范围、“罪犯”动脉的残余狭窄的程度、梗死区域的血管扩张储备、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以及压力情况。

总的看来,心肌缺血时间的长短对预后的关系极大。因此,各种治疗措施不仅要确实有效,还要争分夺秒。院前救治更应该这样,不能简单停留在发现患者,运送患者的基础上。由于院前急救实际上牵涉多个环节,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即便是在发达国家,这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我国更应该提高对它的认识。为了尽可能地挽救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务人员甚至社会各阶层人员都应该着眼于治疗的全局,及时、准确、恰当地实施院前救治的每一步骤和内容。

(范 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