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场复苏程序的扩展

现场复苏程序的扩展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应用有助于电击除颤的普及推广。新近研制的双相AED在作用机制及疗效方面均有很多改进与提高。使用较低功率能取得较高除颤成功率(98%)。随着自动电除颤器的发明和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使现场复苏时,除传统的ABC外,使用电除颤已成为可能,故电除颤将进入现场急救程序,这一具有革命意义的挑战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通过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心肺复苏起始的里程碑。它是以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1958年以来Safar倡导口对口呼吸,从而制定ABC复苏程序,即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现场急救程序。几十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复苏指南所遵循。近来这一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在某些情况下口对口呼吸不再认为是现场急救所必需。理由是院前急救前瞻性研究证明口对口呼吸对复苏率及存活出院无统计学意义;心脏停搏后会出现濒死呼吸(抽泣样叹息)对通气有代偿作用;可能招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传染疾患的扩散等。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有助于电击除颤的普及推广。新近研制的双相AED在作用机制及疗效方面均有很多改进与提高。使用较低功率(150J)能取得较高除颤成功率(98%)(单相AED成功率为67%)。随着自动电除颤器的发明和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使现场复苏时,除传统的ABC外,使用电除颤已成为可能,故电除颤将进入现场急救程序,这一具有革命意义的挑战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通过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有学者先后探讨在复苏现场通过骨髓腔和鼻腔(加用酚妥拉明)给肾上腺素等方式,使复苏药物进入现场复苏成为可能,探讨新的院前现场复苏的给药方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