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击除颤在现代心肺复苏中占有重要地位。心搏骤停1min内给予CPR或电击除颤的对照研究表明,前者复苏存活率为40%~60%,后者可达90%。故传统观点认为室颤应及时进行电击除颤。近来有研究发现,室颤一律进行除颤治疗而不顾何时发生停搏是不合适的。这一策略有动物实验的证据支持,同时有两个临床研究发现心脏停搏超过3min患者中在CPR实施后再除颤有更大的存活率。
电击除颤在现代心肺复苏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心搏骤停的原因中以心室颤动较为多见,电击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手段,每延迟电击除颤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如不及时电击除颤,心室颤动将转为心电静止(一条直线)。心搏骤停1min内给予CPR或电击除颤的对照研究表明,前者复苏存活率为40%~60%,后者可达90%。故传统观点认为室颤应及时进行电击除颤。
近来有研究发现,室颤一律进行除颤治疗而不顾何时发生停搏是不合适的。临床上一般采取当在3次除颤不成功后,才开始进行辅助呼吸和心脏按压,随后是药物治疗和重复尝试除颤。但是有证据显示这一策略并不能在所有患者中都有良好的效果。他们推荐了3个特定的停搏阶段使用不同的复苏策略的新的治疗模型。在开始大约4min,他们称为“电阶段”,内部心脏除颤器或快速外部除颤有意义,生存率大约是50%。在第二阶段即“循环阶段”,在停搏后4~10min,最有意义的挽救生命的治疗可能是使用器械改善氧供(在目前指南指导下的胸部按压/通气),然后除颤。换句话说,在1~3min后再除颤。这一策略有动物实验的证据支持,同时有两个临床研究发现心脏停搏超过3min患者中在CPR实施后再除颤有更大的存活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