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单独或联合噻氯匹定、氯吡格雷以及缓释双嘧达莫应用时,在发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预防作用的同时,胃肠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主要表现为出血糜烂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两者分别占20%~40%及10%~30%,并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有研究认为,年龄、消化道出血史、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症状及病变数目等因素与阿司匹林等NSAIDs类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样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黏膜损伤。研究表明,每天服用25~50mg阿司匹林亦可明显增加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200mg,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2.4~6.4。阿司匹林服用剂量越大越易发生胃、十二指肠出血。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片、肠溶片或缓释片等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无显著差异。
Blower等报道,31%的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住院者均服用过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NSAIDs类药物,并且胃肠损伤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我们曾在胃镜下连续观察一组200例内镜下黏膜损伤病例,其中与NSAIDs相关的胃肠黏膜损伤占46.5%,且>60岁的患者占81.72%。其中65.59%的患者因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服用了小剂量阿司匹林(25~75mg/d),患者服用的时间从3d至7年不等。Cheatum等的研究表明,长期应用NSAIDs者其有临床意义的胃肠损伤可达37.1%。我们的这组资料发现,NSAIDs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是非NSAIDs相关者的7.04倍,提示我们在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治疗时应高度重视对NSAIDs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诊断与防治。
研究表明,服阿司匹林的患者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结果往往不相一致,无症状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老年人胃黏膜受损的严重性,与患者出现的症状常不成比例。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阿司匹林在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的同时,诱导了局部或全身的痛觉丧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消化道症状。我们观察的这组病例中,11例NSAIDs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以黑粪为首发症状者占5例,1例为呕血,5例虽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病灶,提示其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较为隐匿。因此,对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无论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均应警惕胃肠黏膜损伤的发生,有条件者定期进行内镜检查,积极予以预防治疗,以减少溃疡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NSAIDs相关性胃肠黏膜损伤有其特征性。文献报道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溃疡中12%~30%为胃溃疡,2%~19%为十二指肠球溃疡。我们的一组200例内镜下黏膜损伤病例的观察表明,NSAIDs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胃溃疡明显多于非NSAIDs相关者,且胃溃疡并发出血及胃内多发性溃疡也较非NSAIDs相关者多见,NSAIDs相关性胃肠溃疡的病灶<1.0cm者占绝大多数,出血性胃炎在NSAIDs相关者中更为多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