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疾病性贫血是继发于慢性系统系性疾病的一组贫血。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障碍,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致使骨髓对贫血的代偿性增生反应受抑制,故又有学者将本病称之为“细胞因子介导性贫血”。20世纪后期改称为慢性病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临床常见,其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在住院患者中是最常见的。

慢性疾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orders,ACD)是继发于慢性系统系性疾病(如慢性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等)的一组贫血。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障碍,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致使骨髓对贫血的代偿性增生反应受抑制,故又有学者将本病称之为“细胞因子介导性贫血”。早在19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发现某些传染病(伤寒、天花)伴有小细胞性贫血,以后更多的学者注意到某些慢性感染(结核、肺脓肿等)、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肿瘤(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及外科创伤持续1~2个月后可伴发贫血。这类贫血的特征是铁代谢紊乱(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铁蛋白正常或增多),故早期曾定名为“缺铁性贫血伴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sideropenic anemia with reticuloendothelial siderosis)。20世纪后期改称为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慢性疾病性贫血临床常见,其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在住院患者中是最常见的。“慢性病贫血”的名称容易与慢性系统性疾病(如肿瘤、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伴随的贫血相混淆,后者是由于系统疾病本身症状引起的多因素造成的贫血,而慢性病贫血除铁代谢障碍外,还伴有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及由于细胞因子导致的骨髓对贫血的代偿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