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调养为先

精神调养为先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调养,亦称为“调神”、“养性”、“修性”。不良的情绪,强烈的精神刺激,不仅是造成精神疾病的直接原因,也会影响内脏的气机功能与气血运行,从而促进人体衰老或引起多种疾病。而精神失调,则可导致机体真气的耗散而百病滋生,乃至夭折短寿。因此,必须保全精神,使精神内守,以祛病延年。足见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精神调养作为养生益寿的主要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认为“养生莫如养性”。

精神调养,亦称为“调神”、“养性”、“修性”。是调养精神、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方法,也是中医养生保健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精神调养的意义

人的精神状态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保持和促进脏腑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增进心身健康,使人延年益寿。不良的情绪,强烈的精神刺激,不仅是造成精神疾病的直接原因,也会影响内脏的气机功能与气血运行,从而促进人体衰老或引起多种疾病。中医历来十分重视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提出“形神合一”学说,认为精神与形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养神必须养形,而养形必须调神,强调调节精神在养生保健中占有主导地位。“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是健康长寿的内在因素,“养精、爱气、惜神”,则精力充沛,五脏六腑就能各司其功能,人体才能健康。而精神失调,则可导致机体真气的耗散而百病滋生,乃至夭折短寿。因此,必须保全精神,使精神内守,以祛病延年。人有七情六欲,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偏激常常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使气血逆乱而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如《素问·举痛论》所言:“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并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足见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精神调养作为养生益寿的主要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认为“养生莫如养性”。所谓养性包括道德修养、排除杂念,不患得患失,不慕虚荣,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开朗的性格。我国的老年学工作者对某些地区的长寿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精神愉快、乐观开朗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相反,心情忧郁、急躁愤怒、惊慌恐惧的情绪容易使人衰老和生病。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常引起一些精神上的变化,如忧愁、愤怒、情绪不定等,因此,精神保健对于老年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排除不良情绪,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以达到袪病延年、健康益寿的目的。

(二)精神保健的内容和方法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常人都有的正常的情绪变化,一般不是病态,也不引起疾病。但是如果精神刺激太强或持续时间太久,情志变化太过,它将破坏人体的健康状态,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精神内守”是防病抗病、延缓衰老的原则。所谓“精神内守”,主要是指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使之机体环境保持平衡。

1.保持乐观 乐观,是指人在精神上的愉快舒畅和能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理状态。由于人生长在纷纭繁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受各种外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人的性格体质之不同,要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特别是患者,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性格开朗活泼,为人处事不斤斤计较,遇事泰然处之,如此则随遇而安,精神愉快,使内心恬静,情绪稳定。

保持乐观还要时时注意“戒怒”、“制怒”。在七情之中,以暴怒伤人最烈。怒则气机逆乱而伤肝,加速衰老,是引起老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大怒而发生昏厥、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怒的危害如此之大,要保证健康就应“戒怒”、“制怒”。待人处事心气平和,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善于自我宽慰和排解。忍让也是制怒的重要方法。《养老奉亲书》说:“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如能做到这一点,甚或达到“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自然可以劝怒,从而不使形神受扰,防止早衰,延年益寿。

2.减少思虑 思虑是人的精神活动之一。人有所思,必有所虑,但思虑过度则气机郁结不行,引起各种疾病。《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的论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所说的“思虑损伤心脾”是一致的。要避免过度的思虑,就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并注意劳逸结合。《千金翼方》指出:“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为养老之要。也就是说,老年人要健康长寿,伏案思虑的时间不宜太长,晚间不宜熬夜太过,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并坚持体育锻炼或欣赏音乐,以松弛身心,不致过劳。

3.消除忧愁 忧愁是思虑不解、精神不悦、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情志表现。忧愁的发生,主观上多由于心胸狭窄,多愁善感,感情脆弱;或由于事出突然,或遇事不能排解,随即陷入忧伤悲愁之中。持续的忧愁悲伤,必然损伤五脏之精气,表现出精神压抑、消极和颓废,如不能及时摆脱,甚或酿成大疾、大祸,要善于自我劝导和自我排解。

4.避免惊恐 惊恐是人们受到突然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和心理活动。惊指惊吓,多从外至,即受外界的突然刺激而成;恐指恐惧,多自内生,乃内心的惊慌不安。《内经》曾指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即惊恐可致机体气机逆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的精神和健康受到损害。因此,要尽量避免惊恐的发生。

5.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老年人,尤其是离退休老人,一旦离开工作,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工作、生活习惯,难免产生一些空虚、寂寞、枯燥、无聊的心情,如果任这些情绪蔓延发展,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衰老,不利于延年益寿,这就需要老年人加强修养,热爱生活,并取得他人的理解与配合,怀着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作为老年人,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从事一些工艺、写作、书画、音乐、垂钓、养花、弈棋、气功、体操等活动,既可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又可陶冶情操、怡养情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