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脑里也有“黑子”

大脑里也有“黑子”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阳里面有黑子,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事情,然而咱们大脑深处亦有“黑子”,这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知道。所谓大脑中有“黑子”,只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是在头颅CT片的影像中,有的患者的大脑里,可见到小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点或黑块,医学上叫它为低密度区。腔隙性梗死是脑小血管阻塞后血供断流而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小区形成的小软化灶。在高血压作用下,脑内的微小血管的节段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等,从而引起腔隙性梗死。

太阳里面有黑子,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事情,然而咱们大脑深处亦有“黑子”,这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知道。所谓大脑中有“黑子”,只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是在头颅CT片的影像中,有的患者的大脑里,可见到小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点或黑块,医学上叫它为低密度区。这正是脑腔隙性梗死(LI)的特征。这种腔隙性脑梗死,其实是脑血管病变的结果。

所谓腔隙性脑梗死,是在持续性血压、小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指在脑深部出现的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缺血性小梗死灶,但多在2~15毫米之间。这些小病灶,过去只是在尸检时才能发现,而今在CT、MRI片上即能显示其真面目,所以这一以往少见的病变,近年有增多的趋势。

腔隙性梗死是脑小血管阻塞后血供断流而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小区形成的小软化灶。好发此病的血管多在脑内的大动脉(如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直接相连的穿通支。这些血管终末支直径小,且是终端盲管,故极易堵塞。小血管的不通导致相应的脑供血小区的细胞“断粮”而死亡、软化、腔隙形成。

大凡腔隙性梗死的形成,都与下列的因素有关:

1.高血压 是本病的直接原因。在高血压作用下,脑内的微小血管的节段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等,从而引起腔隙性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可产生脂质代谢障碍,血管变性,促进了小动脉的加速硬化。若合并了高脂血症,则更是雪上加霜。高血脂加速了血黏稠度的增加,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构成了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

3.TIA TIA常是腔隙性梗死的前奏。约有1/4的腔隙性梗死病人都在1~5年前发生过TIA。

4.栓子脱落 来源于心脏或颈动脉的栓子,可随血流飘流而堵塞脑的小动脉终末支。

腔隙性脑梗死可见于全脑各部位,但临床最多发于脑基底节,而大、小脑的灰质层则极罕见。据统计,腔隙性梗死病灶发现的部位顺序为:基底节、脑干、丘脑、放射冠、白质、胼胝体等。

腔隙性梗死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其临床表现以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因病灶范围小,脑损害不重,因而症状、体征多轻微,甚至无局灶体征出现。只是在偶做CT或MRI检查时才发现,所以常不被医生和患者所关注。腔隙性梗死的部位很多,按理其症状、体征亦该是五花八门,但其实最常见的只是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和构音障碍等手脚笨拙综合征。

腔隙性梗死的患者的预后均较好。预后的好坏取决于病灶部位、大小、数量及并发症。因为此病等到CT或MRI发现时症状已消退,时过境迁,患者多自我感觉良好,故常常被忽略对其病因的积极治疗,因而也便难免使腔隙性梗死反复发作并产生多发的梗死灶,更严重的是有约1/3的腔隙性梗死病人在6个月~3年内可酿成大卒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关链接 防治腔隙性脑梗死

防止腔隙性脑梗死,关键有:

①加强病因治疗,预防再次发病。

②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及心脏病的处理。

③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阻断梗死外因。

④不用抗凝疗法,防止出血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