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人王小明(化名)至今还为年前在一辆公交车上,为争一个空座位而付出的惨痛代价而懊丧不已。
战争的起端是再简单不过了。拥挤的下班前的公交车厢内,突然有了一个空座位。按常理对号入座该轮到就近的乘客,然而王小明却破了传统,他眼尖脚快地拨开人群,捷足先登,一屁股占据了空位而心安理得。这一鲁莽举动,惹恼了空位近旁以为势在必得的中年汉子,唇枪舌战由此开始并发展着。
滚滚的车轮终于到了一个大站而暂时停转。口水战一方的中年人也准备作下车状而蠢蠢欲动。就在年轻人王小明以胜利姿态放松警惕时,中年人冷不防地用手中的钢骨伞尖狠狠地直击了王小明的右太阳穴。等到王小明反应过来,中年人早已下车而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遭受突然袭击的一刹那,王小明似乎经历了一次短暂的迷茫,只觉眼前有一片空白,但很快又雨过天晴恢复了常态,且一直安然到第二天清晨,当他老妈推门唤他起床上班时,才发现他已陷入昏昏而“睡”。他昏迷不醒了。
后来事情的发展当然可想而知了。王小明急诊住入脑外伤病房,急诊做了头部CT检查,证明是急性右太阳穴下颞前部的硬膜外血肿,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做了血肿清除术。
王小明很快恢复了健康。出院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戳头肇事的中年人,以赔偿他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然而大海捞针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王小明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苦果自栽自吞。
特别提醒 血肿的烟幕——中间清醒期
不少颅脑外伤后的血肿,尤其是急性硬膜外的血肿,大多数病例在病情发展中,都经历了意识障碍的曲线前进,即“昏迷—清醒—昏迷”。正因为在伤病中间出现了迷人的烟幕、好转的兆头(清醒),因此致使一些患者甚至医生思想麻痹而延误了治疗。
这一“昏迷—清醒—昏迷”曲线形成的机制是:第一次昏迷,往往是短暂的、一过性的。这是头部外伤脑震荡的特征。虽有伤后即昏,但多数是片刻即清醒。此时患者以为是雨过天晴,谁知被外伤撕裂的硬膜外的微血管,即多见的是太阳穴下与颞骨唇齿相连的中硬脑膜动脉正悄悄地出血,并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等到达一定量时,促使脑实质受压、移位而出现昏迷、呕吐、抽搐、患侧瞳孔散大等危象。故千万别让粉饰太平的烟幕弹所迷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