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

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性肝炎。临床上根据病情可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根据肝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①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和注射或输血史;②近期内出现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症状,持续几天以上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③有肝大并有触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大等体征;④肝功能化验AL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17.1微摩/升。

(2)急性黄疸型肝炎:①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条件,可有尿色加深及巩膜皮肤黄染;②血清总胆红素>17.1微摩/升,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3)慢性肝炎:①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②原有乙型、丙型、丁肝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③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亦可作出相应诊断。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预后的不同,可将慢性乙肝分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

(4)急性重型肝炎: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②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及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③迅速出现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④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⑤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⑥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5)亚急性重型肝炎: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②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及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③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微摩/升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⑤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状(包括胸腔积液等)者为腹水型。

(6)慢性重型肝炎: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B超提示慢性干实质损害、脾增大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A/G比值下降或倒置);④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肝或丙肝,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有甲型、戊型和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根据临床表现可将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分为早、中、晚三期。

(7)淤胆性肝炎:①有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但症状较轻;②皮肤瘙痒,粪便灰白;③肝明显增大;④肝功能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持续3周以上并能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⑤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60%;⑥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升高。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性肝炎。

(8)肝炎肝硬化:①有慢性肝炎病史;②B超检查提示肝缩小,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不均,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有腹水时可见液性暗区;③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纤维化或结节形成。临床上根据病情可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根据肝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