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关系。
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人统计两者并见者占66.5%,而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是单独存在的“胃病”,而是指胃黏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并且胃黏膜的部分固有腺体出现了小肠或者大肠的腺体。一般情况下,在胃黏膜特别是幽门黏膜的表层及腺管出现了肠上皮,即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病理学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轻度是指在一个胃小区内偶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腺管,重度指大部分胃固有腺管被肠化生腺管所代替,中度肠化生为居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在分型问题上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属于老年性变化。据报道,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发生的可能,即胃黏膜表面和腺管上皮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变为与小肠黏膜相似的上皮。它所分泌的黏液也不同于正常胃黏膜所分泌的黏液。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越多,则胃腺体越少,萎缩性胃炎的程度就越重,这是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理变化。这一切须依靠纤维光学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是癌症,值得一提的是,在胃黏膜癌前病变研究方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和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极少数患者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发生异型增生,程度严重的会发展成为胃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往往出现于肠上皮化生较严重的胃黏膜处。因此,应及时检查,彻底治疗。
萎缩性胃炎还可以伴有黏膜的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的不典型增生,也就是胃黏膜的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的状态,在形态或功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先有异型增生。轻度增生多由炎症引起,可自然逆转,中度、重度异型增生是癌的前期病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