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结肠炎症能不能彻底治愈

慢性结肠炎症能不能彻底治愈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除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内表现外,还常有虹膜炎、眼色素膜炎、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复发或恶化,与精神紧张、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等因素有关。本病具有家族性,有血缘关系的患者亲属5%~15%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单卵双胎儿可同患本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临床分型按照病程经过分为初发型、急性暴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病变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按病变范围分为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全结肠炎。

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①本病患者常伴有免疫病。除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内表现外,还常有虹膜炎、眼色素膜炎、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病。而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②体液免疫。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内有与胎儿结肠的酚水提取物起作用的高滴度血凝抗体,患者大肠组织内曾分离出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的抗体,患者血清中抗大肠埃希菌O14型的抗体能与结肠上皮抗原起交叉反应,患者血清常含有一种(或一些)抑制巨噬细胞移行的因子等。③细胞免疫。将患者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成年人或胎儿的结肠上皮细胞共同培养,可使结肠上皮受损,说明患者的淋巴细胞已被致敏,出现了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毒作用可由大肠埃希菌O14型等的菌体中提取的脂多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激发K细胞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对本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④免疫复合物。荧光免疫技术显示本病患者结肠黏膜固有膜有IgG、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存在;本病的肠外并发症如关节炎、皮疹和血管炎等也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⑤利用免疫学方法,可在动物中成功地制成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精神神经因素在本病的起始和延续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可见有些患者伴有焦虑、多疑、紧张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复发或恶化,与精神紧张、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等因素有关。这是因为大脑皮质活动障碍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产生肠道运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从而形成结肠黏膜的炎症、糜烂及溃疡。采用精神疗法可收到一定效果。但近年来发现,本病有精神异常和精神创伤史者并不比一般人多见。可能有些患者由于疼痛折磨而继发精神障碍,成为加重病情的不利因素,但其不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只是诱发因素而已。

本病因种族不同,发病差异悬殊。据统计,黑人的发病率仅为白人的1/3,犹太人比非犹太人多3~5倍。本病具有家族性,有血缘关系的患者亲属5%~15%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单卵双胎儿可同患本病。本病患者的组织相容抗原属HLA-B27及B27者居多,尤其伴强直性脊椎炎者,属HLA-B27者可高达50%~90%。基于以上这些事实,可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占有一定地位。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1)消化系统表现: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或稀水状,混有黏液、脓血。轻者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严重者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及呕吐。

(2)全身表现: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3)肠外表现: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黏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的改变。

(4)临床类型: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三种类型。轻型最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有腹泻与便秘交替、黏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重型较少见,急性起病,症状重,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暴发型最少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