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是由生物细胞自身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发蛋白质,它可以作用于其他同种生物细胞,使这些细胞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的能力。
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特点,即某一种属的细胞所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其他细胞,如鼠干扰素只对鼠有保护作用,而对其他动物或人没有保护作用;人干扰素只对人有保护作用,而对其他动物也没有保护作用,所以人只有使用人体所产生的干扰素,才会有治疗作用。
人体产生的干扰素种类有许多种,分子量也不同,亦有不同的抗原性。目前发现,由人不同的细胞所产生的干扰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成分,即白细胞干扰素抗原,成纤维细胞干扰素抗原和T淋巴细胞干扰素抗原。根据来源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
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为α干扰素(IFN-α),又称人白细胞干扰素。根据其蛋白分子的变异和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又可分为α-2a、α-2b、α-2c三种,是目前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干扰素,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人纤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为β干扰素(IFN-β),又称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其结构与α干扰素相似,是第一个可有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细胞因子。有些乙肝用α-干扰素无效时,用β-干扰素可能获益。
α干扰素和β干扰素又统称为I型干扰素。
由特异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可产生干扰素为γ干扰素(IFN-γ),亦称免疫干扰素或Ⅱ型干扰素,其结构与I型不同,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
干扰素也可通过大肠埃希菌、酵母菌基因工程重组而得,由基因工程而获得的这些干扰素常冠以“γ”,如γIFNα-2b,它们的纯度均较高。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不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会被破坏。因此,干扰素必需冷藏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