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康复科管理经验与科室护理细节管理

儿童康复科管理经验与科室护理细节管理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康复是一门新兴学科,儿童康复科病房成立于2003年10月,成立初开放床位9张,有医生1人,护士3人,康复治疗师4人,中医师2人,设备只有一台经络导平仪。至2008年,科室发展为开放床位30张,拥有医生、护士各7人,康复治疗师16人,康复理疗设备增至经络导平仪2台、神经肌肉治疗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2台。坚决杜绝医疗事故。所以康复指导在儿童康复科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儿康科管理经验体会

儿童康复是一门新兴学科,儿童康复科病房成立于2003年10月,成立初开放床位9张,有医生1人,护士3人,康复治疗师4人,中医师2人,设备只有一台经络导平仪。至2008年,科室发展为开放床位30张,拥有医生、护士各7人,康复治疗师16人,康复理疗设备增至经络导平仪2台、神经肌肉治疗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2台。2009年儿童康复科被山东省残联指定为国家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肢体康复定点机构,并承担国家及省级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肢体康复救助工程。截至2012年8月儿童康复科实际开放床位84张,长期在我机构康复人数达到100人。现有医师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7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2人、护士2人,康复治疗师28人。康复治疗方法由原先的单一手法治疗变为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技术有功能训练(PT)、作业训练(OT)、语言训练(ST)、针灸、推拿、特殊教育、引导式教育、口腔操、多感官刺激、药浴、理疗等。理疗设备也较前明显增多,现拥有德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2台、小脑仿生电刺激仪1台、生物反馈治疗仪3台、经络导平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2台、神经肌肉治疗仪2台、蜡疗机1台、经颅磁刺激仪1台、步态减重训练仪1台。

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及理疗仪器种类的增多,2012年以来科室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同比较往年也有了大幅提高。科室经济效益的增长必须是在开拓业务和增加服务的基础上,绝不能靠涨价因素,更不能无谓地增加病人的负担,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

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很重视科室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坚决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平时多与职工沟通,让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让大家都能懂得珍惜工作岗位,明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让职工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多与病人沟通,经常走到病人身边,与病人促膝谈心,关心病人的生活、思想状况,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我们不忘质量是根本,人才是关键,质量是保证科室业务顺利进行、促进科室发展的基础。这是科主任应时刻关注、经常强化的一种观念。根据医院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每月抽查每位大夫的病历质量,保证诊疗用药规范,护士长检查护理质量,严把每个治疗关。善于发现医疗护理及治疗中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严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出现。坚决杜绝医疗事故。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学科拔尖人才,自2003年起先后派人出去到北京博爱医院、黑龙江佳木斯医学院、青岛儿童医院、齐鲁儿童医院、南海市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并邀请北京博爱医院、南海市妇幼保健院、济南儿童医院等知名专家来院进行会诊及学术讲座。聘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指导业务技术,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治疗服务。科主任要成为本科室业务的统领,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包括果断正确地处理急危重症病人,解决疑难问题。还包括引进高新技术,外出考察,参加国家级高级学习班,参加国家级的专业年会。掌握本科室各专业最前沿的技术,考察和掌握应用先进的仪器。不断开拓新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2009年至2011年年底参加了中国残联组织的由北京博爱医院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全国脑瘫及脑瘫高危儿监测网》,得到了课题专家组的好评。自2007年,儿康科连续承办了淄博市脑瘫康复培训班5次。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杂志8篇,省级杂志3篇。同时,我们也注重科室文化建设,在科室内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励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进取心。弘扬科室正气,树立工作标杆。利用晨会对每天出现的好人好事、规范的医疗护理行为进行表扬,对影响科室、医院形象的言语行为进行批评。扬善抑恶,是非分明,让职工心中有榜样,工作有目标。

儿童康复科虽然成立时间不足10年,且目前病房环境较差,但是技术和规模相对全面,目前在市范围内尚没有另外一家技术和规模及管理相对成熟的儿童康复机构,现有的儿童康复机构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各方面与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不求发展,因为与省内及国内许多相同机构相比,我们的技术、规模、设备、人才还很落后,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淄博市领头地位,而是要迅速发展、改进,通过丰富内涵建设来弥补外在条件的不足。南方发达城市的许多康复手段、康复理念、康复机构建设模式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儿童康复事业关注度的提高,相信我们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儿康科护理细节管理

儿童康复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大部分住院病人为脑瘫患儿,脑瘫分为痉挛型、手足颤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及弛缓型。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让患儿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和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持正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所采取的治疗体位。从细节管理入手,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一)住院期间的细节管理

1.找准康复科护理的难点 病人住院时间长,长者达五六年之久,康复效果慢,长期需要营养药物输液治疗,穿刺难度大,并且花费巨大,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家长情绪不稳定。我科长期在院外租赁房屋,条件差,环境乱,冬天寒冷,夏天炎热,蚊虫多,患儿抵抗力下降,医院感染率高。住院病人多,周转慢,床位紧张,导致家长满意度下降,给医护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2.做好康复指导 儿童康复科患儿不同于其他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姿势,有助于防治异常姿势,保持正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发育。所以康复指导在儿童康复科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头部及肩部的控制,头部与肩部的位置会影响其全身,会因头与肩部位置异常而导致异常姿势与异常运动,进一步会影响患儿。

(2)脑瘫患儿的正确抱法:不能独坐、站、走的婴幼儿患者,母亲常将其抱在怀里。如果抱的姿势不对,异样姿势得以巩固,阻碍了正确的姿势形成,会影响孩子的康复效果。

抱脑瘫患儿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下。

家长每次抱患儿的时间不宜太长,以便使患儿有更长的时间进行运动康复等训练。抱患儿时要抑制其异常姿势,使患儿头、躯干,尽量处于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双侧手臂不受压。

怀抱患儿时,应避免他脸部靠近抱者胸前侧,防止患儿丧失查看周围环境的机会。头控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他用双手抓住抱人的服装,搭抱人的肩、颈部。

抱住痉挛性下肢瘫痪患儿,抱者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扶住他肩背部,将患儿竖直抱在怀里,将其双腿分开,分别搁置在抱者两侧髋部或一侧髋部前后侧,从而达到牵张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目的。

怀抱软瘫患儿时,同样使他头、躯干竖直,抱者用双手托住患儿的臀部,使其背部寄托在抱者胸前,以防日后发生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也有助于训练患儿的正确躯干竖直姿势。患儿仅头以及躯干的侧面获得依靠的抱姿,因为患儿身体获得的支持面积小,有助于自己逐渐学会维持自控能力。

将患儿抱起以及放回床上的方法是否恰当与巩固或抑制异常姿势反射有关。例如,抱起伸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前,先将患儿头以及身体侧转,脸部朝向抱者,之后将他抱起,以防止患儿在被抱起的过程中,呈现伸肌拉力增高。一样的缘故,将患儿放回到床上时,也采取先将小儿转体成侧位悬在空中位,之后再放下。

3.脑瘫儿童的正确穿衣方法 侧卧位穿脱服装的好处:穿服装时或之前使儿童从一侧翻向他侧,因为儿童不能永远待在一定肢位,要时常翻动,可使身体以及四体不致变为僵硬不便于穿脱。当他侧位时向后屈曲倾向缓解,头以及两肩易前提,故容易套头以及不缠绕肩膀,背部系带也便利。当肩稍向前提,将手臂向前拉使之伸直,阻力少一些,抵挡少了,两臂易穿到袖子去。

多数脑瘫小儿在侧位时,股关节、膝、足都容易屈曲,不需要太费劲可以穿裤子、穿短袜、鞋子等。侧卧位时,因为四肢硬度减少,可促进头以及眼及手的节制,为此儿童能看周围事物,他会起头配合,矫正本身动作,共同穿着服装。

4.脑瘫患儿的正确睡眠姿势 正常小孩可以随心所欲地躺在床上,而脑瘫儿童因为紧张性反射的影响,头很难摆在正中位,常常是倾斜向一侧,并且头紧紧地贴在寝具上,长久地保持这种异样姿势将会发生脊柱中心关节的变形,以上不良的睡眠姿势会影响脑瘫儿童的正常发育。

脑瘫的孩子一般睡眠不宜在普通床上长期接纳仰卧姿势。因为仰卧姿势会导致孩子运动不对称,加重肌肉痉挛,所以痉挛型的患儿以侧卧位姿势较好。这种姿势不仅使痉挛的肌肉拉力获得改善,也有助于动作的对称性。接纳侧卧位姿势的孩子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双手放在身体前边,且可在孩子的前方放置一些带响声或色彩艳丽的皮球,这样孩子可以看到并用手玩这些皮球,使患儿时常受到声音以及颜色的刺激。

手足徐动型的患儿不自主运动,睡眠时紧张消失,这样儿童在床上运动多,且盖被子困难,所以可以穿长袖睡衣或在毛毯上系带子固定在床上。对于有的患儿在仰卧位时就将肩部以及臂拿到前边,髋以及膝关节成屈曲倾向者,如长期这样放置下去,会导致这种姿势硬性固定的危险。必须对屈曲性痉挛重的患儿,让他侧卧位睡,在其胸前放一低寝具,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当患儿头能向前抬起或能转动时,可以撤去寝具,让其俯卧位姿势睡。对于身体及四肢以舒展为主的脑性瘫痪的幼小儿童,除上面所说的侧卧位姿势外,也可接纳仰卧位,但必须将孩子放置在特殊的悬吊床内,悬吊床中心的缺壳外形使他们躯干及四体过分舒展的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它还限定了孩子的头部向侧后方扭转,保持头部在中线位置。为避免孩子的视野狭窄,可以在悬吊床上方悬挂一些皮球,来挑逗孩子,使孩子的头部保持在正中位置,双手放在胸前还有助于上身肢体及手部的功能恢复。

5.脑瘫患儿的正确进食方法 给正常乳儿喂饭几乎是每个做妈妈的必修课。但妈妈们也许很少会过问正确的喂饭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什么关系。正确的喂饭方式实际上是孩子以后语言发育的重要根基。对于脑性瘫痪孩子的母亲来说,在给孩子喂饭时会遇到种种麻烦,特别是那些颜面肌肉痉挛,口腔闭合困难,咀嚼、吞咽运动不能很好完成的孩子,喂饭时更是困难重重。那么给这样的孩子喂饭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首先要注意的是给脑瘫幼小儿童喂饭的姿势。正确的喂饭姿势:孩子在母亲的怀里处于半卧位,孩子的头部搁在母亲的胳膊肘上,肩背部由母亲的前臂承托,孩子的双手被放在身体的前面,整个身体姿势显得相对对称,这样孩子全身的肌肉拉力可相对正常些,喂饭也就比较容易进行。如果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以及躯干直立能力,母亲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孩子的膝关节屈曲并搁在母亲的另外一条大腿上。为了使孩子的髋关节也保持充分的屈曲,母亲的一只脚下可垫置1~2块木板,母亲的一只手可以根据需要扶住孩子的肩部或髋部。这样的姿势既可帮助喂饭,又有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孩子,当母亲用调羹将食品放入其嘴内后,可用示指与中指夹住孩子的下巴并稍微使劲缓缓上抬,使孩子嘴闭合。如果孩子仍将食品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长可用两个手指刺激孩子的舌根来促使他发生吞咽动作。这里要重点申明一下,有一些脑性瘫痪孩子有强烈的咬牙反射,当调羹一放进他的嘴里时,他会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将调羹牢牢地咬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万万不要采用暴力将调羹抽出,因为这样会损伤孩子的牙齿,也会刺激孩子咬得更牢。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耐心等待孩子松口,之后快速抽出。当然,家长如果知道孩子本身就有这样的反射,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的金属调羹,而应该选用塑料调羹给孩子喂饭,以保护孩子的牙齿。

(二)加强业务学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对自己分管的患儿有极强的责任感,现在不是学了用不上而是多学才够用,护士们悄然掀起学习热潮,向书本学、向医生学、向实践学,丰富自己的护理业务水平,提高基本护理能力,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护士长带动全科护士认真学习一般护理常规,并注重脑瘫患儿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儿童康复科脑瘫患儿伴发癫痫的较多,面对特殊的群体护士及时观察病情,早发现早诊断,保证了医疗安全。患儿的日常体位指导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与患儿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其对医院的满意度。护士的个人价值在护理中得到了体现,自己满意的同时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一致认可,与病人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组织大型公益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积极与民政局、福彩中心、《淄博晚报》牵手组织并参与了“十位脑瘫儿等你扶一把”大型公益活动。募集大量社会资金,解决了脑瘫患儿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2008年7月创建了“爱心病房”。2009年4月科室号召职工为一位特困住院患儿捐款。2012年5月向淄博福彩申请10 000元资金和5 000元礼品,5月26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脑瘫儿“六一”联谊会。引起了社会对脑瘫儿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四)脑瘫儿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脑瘫患儿是不幸的,承受着身心双重痛苦,康复护士应给予患儿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让其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帮助家长充分正确认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召开健康教育家长座谈会,及时采纳家长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改进工作。鼓励家长树立康复信心,减轻家长的焦虑心理,使他们积极配合和参与对患儿的康复治疗,对出院患儿家长做家庭训练指导,定期随访。把引导式教育用于日常生活训练中,力求达到生活自理,使患儿早日回归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