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一组以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但由于疼痛的表现有独特之处,故目前也可将其列为一类妇科疾病。
痛经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医学认为经血流通不畅、气滞血瘀是痛经发生的根本原因,“不通则痛”是中医最根本的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造成痛经的原因很多,而且痛经的表现往往也不完全相同,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所表现的痛经,可能因为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影响经血顺利排出而产生痉挛性疼痛。生殖道畸形患者,如生殖道不全梗阻、宫颈口狭窄、处女膜闭锁等,因经血流出受阻也可产生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而引起疼痛。宫腔内异物的存在(如宫内节育器的安放)也可刺激子宫引起不正常收缩而导致疼痛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由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增高也会产生痛经。
总之,无论以上哪一种情况产生的痛经,其根本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女性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4.9千帕),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2)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3)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有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的作用,大量试验已经证实,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P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内,PG含量不同,分泌期PG含量比较高,故在其刺激下可引起子宫肌肉收缩异常,导致子宫肌力上升而产生疼痛。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痛经与PG含量的关系更为明显。文献报道,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PG代谢物含量均较无痛经者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