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发病时应增加日间卧床休息时间,调整好饮食,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
保证大量的饮水,水是痰液的最好的生理稀释剂,每日最少饮水2.0升。如有发热,在此基础上还需增加。
保持居室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呼吸道的物理性刺激(如冷空气、灰尘、刺激性气味等)。
咳嗽可服用溴己新(必嗽平)、喷托维林(咳必清)、可待因等镇咳药物,如有痰且咳出的为白色黏痰,可加用化痰药物,而不必服用抗生素,当患者咳出痰为黄色脓性时,表明有细菌性感染,此时应加用抗生素,但不可盲目乱用,那种认为“抗生素越高级、价格越昂贵越能治病”的想法并不科学。有条件者最好留痰做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无条件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热常于3~5日退尽,咳嗽常延续至数周甚至1~2个月。对明确为急性炎症引起的咳嗽,药物止咳效果不好时,可到医院理疗科进行超短波胸部理疗,一般一次15~30分钟,7~10次为一疗程,对刺激性咳嗽无痰效果尤好,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患者咳嗽痰多且有支气管痉挛引起的胸闷、气急症状可用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中酌情加入支气管解痉剂,抗生素、化痰药物,对稀释痰液、扩张支气管、控制感染较为有效。有些患者不间断服用止咳、化痰药物,可症状总是控制不了,咳嗽、咳痰迁延不愈达1个月以上、此时,外感咳嗽已转为内伤咳嗽,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可请有经验的中医诊治,分清是肺阴亏损、肺气不足、脾虚失运、肝气郁结、肾虚哪种原因导致的咳嗽,以便辨证施治,以中药治其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或者采用灸法治疗,如对夜间咳嗽的患者,在睡前灸背俞穴,10次为1个疗程,往往效果确实。
对支气管炎患者排痰十分重要,如果痰液排出不通畅,会阻碍炎症的消退,甚至痰液在体内成为细菌繁殖的培养基,引发继发感染,加重病情。除了增加饮水量、药物化痰等措施外,叩背排痰是重要的排痰措施之一,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及身体十分虚弱者尤其重要。叩打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杯状,以这种手形在背部自肋骨最下缘向上顺序叩打,如此反复至叩打遍整个背部,注意脊柱不可叩打,叩打最好隔一层内衣,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用力要恰到好处,不可使患者感觉疼痛。能配合的患者自己可以同样方法叩打前胸,一般叩打30~60分钟,目的是使肺内分泌物松脱,以便咳出。
有痰的患者要学会作有效咳嗽:尽力做深吸气,在深吸气末屏住呼吸,调动腹肌、胸肌一起用力咳嗽,咳嗽应尽量有力,一声一声进行,中间可略有停顿,让患者感到气流一股一股冲出咽喉部,在呼气过程中就可将较深部的痰一点点咳到咽喉部,再轻轻咳出。如能在叩背排痰后结合深呼吸作有效咳嗽,则排痰效果更佳。
急性支气管炎常并发支气管肺炎,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症状多较严重,如有气急、嘴唇和指甲轻度发紫,是缺氧的表现,有条件的可先在家中进行氧疗,无条件的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支气管炎疾病最主要是控制感染,应按照医嘱针对致病菌的类别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及病情变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营养支持,注意痰液的稀释和引流,这是缓解气道阻塞,有效控制感染的必要条件。
帮助患者加强身体的耐寒锻炼,气候变化时注意衣服的增减,避免受凉,耐寒锻炼需从夏季开始,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水浸毛巾拧干后擦头面部,渐及四肢。体质好、耐受力强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摩擦,持续到9月份,以后继续用冷水摩擦面颈部,最低限度冬季也要用冷水洗鼻部,以提高耐寒能力,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作。同时,应避免尘埃和煤烟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吸烟嗜好应戒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