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磷胺类抗生素能引起皮炎、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发生二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肠道革兰阳性杆菌等。这些病原菌由于反复与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接触,而逐渐产生耐药性,同时原发病又使患者抵抗力大大下降,因此它们的蔓延与肆虐常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1)毒性反应。这是抗生素最多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往往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所至。这对人体神经系统、肾脏、肝脏、造血系统、胃肠和局部注射处均可产生影响。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能引起耳蜗及前庭器官损害,导致听觉减退或丧失。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磷胺类抗生素能引起皮炎、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过敏反应。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有这种不良反应,这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都有可能造成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液恶病质、结缔组织病等过敏反应。其中以迟发性过敏最为危险,常因被疏忽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
(3)二重感染。也叫“菌群交替症”,是一种发生于抗生素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其临床表现与原发病不同。由于许多二重感染者在临床上并无特殊证候,不经病理检查难以被发现,所以极易被疏忽。发生二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肠道革兰阳性杆菌等。这些病原菌由于反复与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接触,而逐渐产生耐药性,同时原发病又使患者抵抗力大大下降,因此它们的蔓延与肆虐常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4)细菌耐药性的改变。经常使用抗生素,易使人体内外的葡萄球菌、肠道革兰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由于细菌会不断适应并进化,对任何新型抗生素都有逐渐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