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借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使罐中形成负压,吸附在体表皮肤部位,造成局部充血、瘀血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疗法。
(1)方法1
取穴: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外关、养老;气滞血瘀加肺俞、膈俞,肝肾阴亏加肝俞、肾俞,风寒外袭加风门、合谷。
治法:采用刺罐。用梅花针叩至皮肤潮红,并有少量出血点,然后拔罐10分钟,以拔出瘀血为度。隔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
(2)方法2
取穴:主穴为下风池(风池下五分)、大杼、风门。配穴为天宗、肩井、肩髃、曲池。
治法: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水煎)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扣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地吸住皮肤。7~8分钟取下,局部皮肤出现瘀血或充血。视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方法3
取穴:大椎、风池、大杼、风门、阿是穴。
治法: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针迅速点刺所选穴位1~3下,以见到出血为度,然后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用闪火法立即将罐拔于所点刺的穴位,留罐10~15分钟,拔出血量1~2毫升,起罐后擦净皮肤上的血迹,头部做旋转运动。每次可选2~3个穴位,每周治疗3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
(4)方法4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与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桑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30克水煎)煮沸后,将竹罐取出,甩干药液迅速将药罐扣拔在疼痛部位。病情较重者,可沿疼痛的经络走行密排拔罐。留罐15~20分钟。
(5)方法5
取穴:病变椎体周围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夹脊(颈部)、大椎。
治法:采用刺罐。梅花针叩刺后,留罐5~10分钟,虚证可加肾俞穴。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6)方法6
取穴:颈部华佗夹脊穴、阿是穴、肩井、肺俞、天宗。
治法:将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七星针叩打至皮肤点状出血,然后拔罐10~15分钟,每穴拔出瘀血1~5毫升。伴有神经根刺激征者沿着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选穴施治;若尺神经受压,则选择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则。针刺手法以提插捻转泻法为主,每次选择3~4个穴位,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
(7)方法7
取穴:主穴为颈部华佗夹脊穴。配穴为风池、天窗、肩井、肩贞、肩髃、合谷、外关、内关、列缺、少海、中渚等。
治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一个颈部夹脊穴针刺;然后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即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针上,待局部皮肤红紫将罐取下。再结合针刺配穴,每次选2~3个穴。次日交叉取2个颈部夹脊穴,每穴注入维生素B12250~500微克。依上述方法操作,每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如需治疗者,休息1~2个月后,再行第2个疗程。
(8)方法8
取穴:颈部夹脊,颈部手足太阳、少阳经(如肩井、肩外俞、天柱、大杼、风门等)。
治法:每次选2穴,用挑罐。针挑后拔罐10分钟,出尽瘀血。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9)方法9
取穴:颈部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秉风、肩贞、天宗。
治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针刺,手法用强刺激泻法,取得针感后,加电脉冲刺激20分钟,起针后局部拔火罐10分钟,待皮肤出现红紫色瘀血为止。以上穴位每次选择3~4个,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如上肢麻木疼痛重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中渚;如头晕、耳鸣重者加率谷、百会、太冲;心慌、心悸重者加内关、足三里。
(10)方法10
取穴:第5~7颈椎棘突,以及大椎、风门(双)、肺俞(双)。
治法:诸穴可交替选用,先用七星针叩打至出血,然后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即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需拔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穴吸出瘀血1~3毫升。每周治疗2~3次。适用于颈椎病。不适用于供血不足者。
(11)方法11
取穴:颈部夹脊、大杼、绝骨、肾俞。
治法:针刺后用药罐。先针刺疏通经络后,将大号玻璃罐装入2/3药液(由独活、威灵仙、桂枝、秦艽、细辛、防风、川芎、红花、姜黄、乳香、没药、延胡索、葛根、川乌、草乌、白芍、甘草常规煎液而成),留罐30~4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12)方法12
取穴:颈部夹脊穴、小肠经的肩外俞至天宗、阿是穴。
治法:先在颈部涂适量的润滑油,选择小口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颈部,沿着以上经脉来回滑动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现象为止。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
(13)方法13
取穴:大椎、肩外俞、风门。
治法:每次选用1~2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用三棱针迅速地刺入0.5~1分,随即迅速退出,以出血为度。然后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棉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即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需拔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去罐后头部做旋转运动。每3~5天1次,一般治疗3次。使用本疗法最好不要超过10次。患者平时要预防颈部过劳与受寒,需长时间固定某一姿势工作者,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起身活动颈项部,睡眠时要注意枕头高度,不要枕高枕。
(14)方法14
取穴:阿是穴。
治法:麻黄、防风、木瓜、川椒、竹茹、秦艽、穿山甲(代)、乳香、没药、当归各3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加水3 000毫升,文火煎30分钟至药性煎出。将竹罐放入药中,煮5~8分钟,用镊子夹出竹罐,甩去药液,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罐口的药液,降低罐口的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趁热立即将竹罐扣于所选穴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1分钟,待竹罐吸牢于皮肤上即可。留罐10~20分钟,至皮肤出现瘀血现象为止,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拔罐的注意事项:①应选择适当的体位,拔罐过程中不能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打碎。②应用闪火法拔罐时,应避免乙醇滴下烫伤皮肤。③应用水罐法拔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患者的皮肤。④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以每次总量不超过10毫升为宜。⑤应用针罐时,须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尤其在胸背部要慎用。⑥坐罐时,注意掌握时间的长短,以免起疱。⑦起罐时,以指腹按压罐旁皮肤,待空气进入罐中,即可取下。切忌用力硬拔。⑧皮肤有过敏、溃疡及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