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和中医药学自身特色,展望21世纪中医药学发展前景,探讨促使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方法:从中医核心理论体系和自身价值,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分析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然性、迫切性和光明前景及其与现代医学潮流的结合点.结果:走继承、发扬、渗透、创新相结合之路,可使中医药学实现现代化.结论:中医药学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将成为21世纪世界的现代主流医学之一.
关键词:21世纪;中医;任务;展望
中国的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成为传统医学中的一枝奇葩.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当前全世界医药领域的有识之士,鉴于化学药品的性反应,都在呼吁“回归自然”,积极研究中医中药,出现了世界性的“中医热”.作为21世纪的中医工作者,一定要奋发努力,迎头赶上,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使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我们的责任很大,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团结协作,万众一心,才能走出一条新路,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岐黄之术争气,为中华民族争光.兹就中医药21世纪的任务及展望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并请明哲指正.
1.任务
(1)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钥匙:先哲们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秦汉时期的元气论①、《周易》的象论②以及“非概念非逻辑性”的“整体性直觉领悟”③等都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思想,也是我们祖先最擅长的思维方式④.这些哲学思想都已为当时的医者取来为我所用,成为说理工具,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之中.所以有人曾说:“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是很有道理的.由此而创立的中医基本理论,是能指导实践,契合临床应用,并与现代自然科学某些学科相接近的:如“人与天地相应”之与生态学,子午流注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之与时间生物学,中医病理学之与体质人类学、遗传学等,而且从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引申出来的“整体制约论”,比现代医学所遵循的“局部定位论”更符合实际一些.这些思维方式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必须认真继承和运用.
(2)灵活运用中医固有的理论及辨治经验是基础: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主要蕴藏在经典著作中,所以要熟读精研,由于《内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著作,其文简、意博、理奥、趣深,要先通读原文,理解全书主要精神,辨别精华与糟粕;然后熟读警句,掌握精髓,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后世历代名著,要进行泛览,择其善者而从之.要善于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引申扩展.中医理论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贯穿于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之中,如果偏离了整体观这一核心,就会只注意局部,而忽视整体,就与因人(人体医学)、因时(时间医学)、因地(地理医学)等对待疾病的整体观相违背.《内经》是把最为先进的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历学和数学等与医学紧密相结合,融为一体而成的.由于它广泛吸收、渗透、移植和交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这种不断发展,提高自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
“土移方易”,是根据个体、时间、地理的不同,用药处方就不一样.国外没有地理医学,事实很重要.在国外处方用药,剂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我国名老中医朱良春在日本讲学时,曾有日本朋友邀为诊病,当时用量已较国内为轻,但仍有人服后腹泻者(方中并无泻药),后一剂药改为2天服,即不腹泻,而且效果较好,说明剂量还是大了一些.究其原因,一是他们不常服中药,对药物很敏感;二是他们所用中药,多购自中国的野生药材,不是人工种植的,药力较强.又在新加坡讲学,同行医家邀为会诊,所用剂量较国内为小,即可奏效.因该国地处亚热带,四季如夏,一雨成秋,感冒殊少风寒型,只有风热、风燥,用药也就不同.在国内也是如此,如一个人在上海感冒时开的一方中药,到了北京可能就不管用了,得另外开药.在东北感冒再吃在北京开的药,也不管用,因为上海太湿、北京太干、东北太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贾谦说,中药处方讲究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得同一种病,医生开的药方也会不一样.
中医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规矩准绳,处处闪烁着光芒.如“肝开窍于目”,视神经萎缩、眼底病变,用养肝明日之药,常收佳效.视神经萎缩,致盲率高,疗效差,但根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用养肝、明目、去翳之品如枸杞子、苍术、千里光、六月雪、凤尾草等,不仅能对眼底黄斑部病变疗效好,还有明显激活萎缩的视神经作用,可促进眼底微循环,加速代谢,使缺血、缺氧的视神经纤维修复再生而获效.“脾主肌肉”,重症肌无力症用大量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之品有效.“四季脾王不受邪”,现在知道脾有免疫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炎用大剂量大黄加于辨治方药中,能大大提高疗效.“六腑以通为用”,胰腺炎等急腹症用清里通下与活血化瘀药煎汁内服或灌肠,每奏殊功.灌肠法是体内清洗的“人体排毒法”,能改善体内环境,排出、解除体内毒素,进行体内清洗,是当前祛病养生的新观念,将是21世纪的热门行业.美国加州地区有60多家的洗肠诊所,用灌肠法治疗尿毒症、胰腺炎、盆腔炎、癌症等有著效.《内经.疟论》:“日下一节”,从大椎往下按压,可以测知疟疾已发作几次,在压痛点两旁按揉,可以控制疟疾的发作.《灵枢.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说明人中部位色泽、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生殖系统的病变,同时在此针刺留针,对妇科下腹部手术,还有针麻之效.“阙上者,咽喉也.”在印堂上一寸向下斜刺留针,治疗白喉,止痛快,消肿速,白腐脱落平均不超过3天,退热平均2天,观察137例,痊愈133例,治愈率达97.1%.骨质疏松症,根据“肾主骨”的理论,用补肾药(淫羊藿、仙茅、肉苁蓉、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能使血钙水平上升,调整体内激素平衡,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使骨密度升高而治愈.天南星前人谓其专走经络,善止骨痛,以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肿痛有显著效果.因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滑膜组织有大量病理性细胞集聚,其病变似与痰瘀凝结经隧骨骱相吻合,南星善于开泄,善去经络风痰故效.《本经》:“五脏瘀血,腹中水气”.《别录》谓其“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具体地指出它擅治肝硬化腹水,配合辨治之药,屡用得效.《本经》称泽泻:“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说明它有降脂减肥,廷缓衰老之功.片言只语,颇具深意,值得深入探索.
其次,从临床实践中体察,灵活掌握辨证论治的精粹,为我所用.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内容是四诊八纲,而要辨证,首先认症,四诊是认证识病的重要手段,望闻问切四者不可缺一.古人云:“四诊合参,庶可万全.”四诊是中医的基本功,是医者认症识病水平的体现.中医的生命和前途在于疗效,而疗效决定于辨证,只有正确全面的辨证,通过八纲的分析,才能提出完善的论治,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而要真正领悟掌握四诊的真实技巧,除书本基础理论外,只有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细心揣摩,深刻领悟其中的奥妙,掌握辨证识病的诀窍,从而进一步抓住辨证论治规律,在这种感性认识层次上领悟,才是最深刻、最全面的继承,才能成为一名高明的好医生.匡调元教授指出:“所谓‘后继乏术’,不乏抄书之术,是乏凭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而能治病救人之术.”可谓击中时弊,一语中的.当前对望诊、脉诊具有真实功夫者已属寥寥,应引起重视.
(3)实现中医现代化是21世纪中医的任务: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是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创新的,因此,中医药必须实现现代化,这是摆在21世纪中医面前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固然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的充实,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建立在扎实的临床基础上,并辅以相关学科的研究,多学科的横向联系与协作,从而确立自我主体,而不是削弱、消融自己的理论体系,更不是单纯用现代医学来论证、解释或取代自己.近代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关于学术研究曾有中肯的评述:“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对我们当前中医药学术研究,是颇有启发的.因此,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模式,颜德馨教授说得好,“继承、发扬、渗透、创新的结合”,也就是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保持原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特色,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与之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成果,以达到创新的目的.目前中医药的科技成果,都是这样诞生的.不管怎样,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要学习,历代医家之经验精华要吸收,更重要的、最现实的是深入临床实际,所以有学者说:“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中医药学,因为中医药学不是从解剖室和试管里分析出来的.”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实践出真知”,这是真理.
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杨焕明教授提出基因组学作为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突破口,是很有卓见的,因为基因病说与中医的“内邪说”有相似之处,中医药的特点是“辨证”,而人类基因组已提供了上万种“遗传标记”,此基因组的多样性,是从个体的特异性加以分析的.既然中医学精华之一是视个体而辨证,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将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现代基因组学依据,因此,基因组学可能是重新认识中医学,并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突破口.基因学不仅可以诊断、治疗疾病,还可通过基因筛选中药药材,找寻特效药,真是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中药现代化也比较复杂,不能一提现代化,就丢弃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倘若中药的研究,单纯从它的化学结构和有效单体成分提取入手,那就将走向“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上去,自毁前程.如麻黄碱不等于麻黄,麻黄不仅平喘,还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碱只是生物碱的一部分,并不能代替整个麻黄.麻黄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干姜则温肺化饮;配杏仁能止咳平喘;配白术则渗湿利水;配附子则温经散寒;配石膏则能泄肺中之热.因此,中医强调复方配伍的组合作用,根据药物的性味、遵循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而立法用药.复方具有协同加强、相互制约等复杂关系,它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动态地呈现综合药物的特点,其作用常具有调整性和双向性.如1999年西安医科大学药学系“抗肝癌山豆根五味汤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已得出重要参数,表明同量的苦参碱在复方中的药效达到高峰时间、有效吸收等,都优于单味和单体药物,证实苦参碱在复方中因协同作用而发挥了更大的抗瘤效果.如单服山豆根、苦参时,血药浓度2小时才达到高峰,但服五味复方(山豆根、苦参、紫草、丹参、茯苓)时,45分钟即可达到高峰,而且人体对苦参碱有效吸收率,比单味药增加19.7倍,这就充分说明复方配伍独特的优越作用.所以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主要是弄清中药复方的功能主治、疗效机制、配伍规律,这样必将促进中医药理论内涵的发展,从而在理论和方法上产生一个飞跃.当然卓效的单味药也应研究,中药剂型改革也要进行,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制的中药大型输液,日本的复方微型颗粒,都可参考.
1999年德国《药用植物杂志》发表长篇系统的研究论文,指出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是低分子抗氧化剂,它们多数是由高分子多聚物经胃液热处理后释放出来的分子片断,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特别是在胃酸很强的胃液作用后,才能释放出强有力的抗氧化活性,显示其良好的疗效.临床观察表明:凡是取得较佳疗效的病例,病人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都是较高的,而疗效不佳,甚至无效的病例,病人的胃液情况,正好相反.这和中医的“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北京雷秀颖博士将世界上最先进的“超临界优选萃取技术”引入中药提取之中,使困扰人类几千年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单体成分的难题得到突破,从而解决了提取过程中有效物质的损失,有害物质的残留侵入问题,实现了中药定性、定量生产,为中医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中国是中草药的大国,但是我国出口的中药材、中成药,仅占国际市场的2%份额(6亿美元).由于无法定性、定量,不能出口,目前仅能出口丹参滴丸等少数几种.日本救心丹一种就超过我国的总额,韩国人参一项也与我国相等.
中药“归经”理论也很有价值.所谓归经,是指药物主要作用于某脏某腑之病的疗效最佳,所以如治肝病多选入肝经之药,就可以提高疗效.日本汉方医学家间中喜雄博士曾怀疑归经不可信, 1985年我国学者访问日本时,他就此提出询问,当得知中国已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及微量元素检测法证明药物归经的客观存在及其价值,彼欣然释疑,并表示钦敬之意.
以上三项任务,艰巨而光荣,愿共勉之,使中医药在21世纪为人类健康做更多服务.
2.展望 回顾历史,信心倍增.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中医药学在21世纪医坛上将肩负重任,走向世界,为人类防病保健,攻克疑难杂证,发挥卓越的作用.
(1)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迅速提高:西方国家官方对中医药的重视,越来越明确.如美国国会于1992年批准在国立卫生研究院成立替代医学办公室,把研究传统医学的费用,正式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还有不少外国政府开始考虑对传统医药、中医药进行立法管理,如此必将为中医药进入世界医学主流体系打开通道.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中医学的认可和支持,为世界认识和接受中医药创造了有利条件.WHO总部成立中医学规划署,在五大洲建立了26个中医学合作中心,支持培训传统医学人才和开展中医学科学研究.1980年,WHO宣布了43种病证为针灸适应证,促使中国针灸登上了世界医学舞台.近几年来欧美国家重视对中药的研究,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斯坦福大学等开展了对中药的研究,洛杉矶大学医学院还设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对应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肾病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开发治疗糖尿病的中药.1997年6月,美国在华盛顿召开全美医科大学教育会议,讨论将中医药纳入大学教育,特邀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员出席会议.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有中医师学会、中医学院和中医院,有很多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日本的汉方医又已复兴.这些都令人鼓舞.
(2)“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对化学药品的毒性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深感忧虑,“回归自然”的呼声随之高涨,多方寻求天然药物,特别是中医药最受欢迎与重视.我们要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中药剂型的改革,方便病员服用,走向世界.在具体上,一是筛选疗效确切、组合精当、药源丰富的通治药品.二是积极、广泛地开展跨行业的大协作,研制适用于多种疑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具有卓著效果的新药.如留美科学家杨振华女士发现SBA物质能摧毁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西藏发现真菌1000多种,其中有160多种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波兰塔尔诺夫地区的叶林医生发现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罂粟科植物中的两种生物碱在起作用,是在于中断艾滋病病毒与病态的女性荷尔蒙之间的信息沟通,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不是直接杀死艾滋病病毒.甘肃省用中药及藏药研制的一种“戒毒药”只需36天即可戒绝毒瘾.用云南中草药研制而成的康赛德“桂参止痛合剂”,能迅速止痛,并戒除毒瘾,在2000年5月11日“首届中国国际医药高新技术成果拍卖会”上,以3600万元卖出.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医学院公布了他们研究中药雷公藤的报告:“中药调节和免疫系统并杀死癌细胞”(FormofG ChineseHerbFoundtoTempeelrlllnulleSystemandKillCancercells),朱良春的门人朱步先教授做了摘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一种被中国人长期使用于缓冲类风湿关节炎的多年生植物(雷公藤)有更深的药用价值.他们发现这种草药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过分活跃的免疫系统,阻止感染,杀死癌细胞.“这是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药物.”斯坦福大学的助理教授、两个课题的领导人PeterKao博士说.20多年来,人们知道雷公藤制剂有药用价值,但是为何在人体内作用并不详知.从雷公藤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Triptolide屈妥赖得”(雷公藤内酯醇)与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即遗传基因)目标相结合,能够阻止激活一种与DNA相结合的蛋白质NF—KL;这种蛋白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一旦被激活,就能够激活其他有免疫重要性的基因,从而加剧免疫反应.Kao说:“我们研究表明,Triptolide比任何免疫抑制剂更强大……”可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患者、感染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一些自主免疫疾病(如像组织骨化病)……他们发现,仅Triptolide就可以杀死癌细胞……这种药物就像一种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纯的、现在非常流行的抗癌药——Poolltaxe(紫杉醇)一样,杀死癌细胞的途径与p53基因无关……能杀死对化疗药物有抗药性的癌细胞.朱步先教授还恳切地说:“看来国内的科研要加快步伐了,不然我们的好东西就一点一点地被人家挖走了,我们真要愧对祖先了.国内对雷公藤碱研究较多,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研究不知如何?一旦他们研究出某种成分起作用,就完全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出来,又是他们一大发现和专利了.据说紫杉醇的价格比黄金贵若干倍,那么雷公藤内酯醇的价格也可与其并驾齐驱了!希望有识之士奋起直追,则中医药振兴有望,科技兴国有望!”既生斯疾,必有斯药,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探索、发现.三是寻找具有特效的单味药,如青蒿素的研制.井岗山地区有一老奶奶掌握一种草药能避孕,无任何不良反应,如需复孕,还有一种解药,服后可以再孕,但就是秘而不传,致使湮没.同时要制订中药材质量规范标准和可控指标,生产出安全、高效,无毒、无“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符合“三G”⑤(GSP、GDP、GMP)规范的新一代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更多的病员服务.中国有1万多种药物资源,积累了6万多个中药方剂,我们应该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抓住机遇,团结协作,医疗、科研、教学齐头并进,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力争使中医药学成为21世纪医坛的翘楚.
(3)心身医学要向中医药学寻找智慧: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人类的疾病谱有了较大的改变.烈性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由于人类社会的竞争日益加剧,由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步增加之趋势;现代医学也开始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转换,而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与传统中医学的基本思想颇为相似.《素问.疏五过论》⑥早就将病人和疾病产生的原因与心理、社会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对待疾病不仅应考虑患者之所苦,还应从其所处的环境、社会关系等方面查找病因,才能做出完整的辨治,取得较佳的疗效.这种“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是从人与环境的失衡以及人体内部平衡失调的角度去认识疾病,又强调人的整体性与平衡对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据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法则,必然更为全面正确.现代研究已经表明:有30%70%的病人,其疾病与心理因素、生活环境、社会因素有关.所以近年来国际心身医学宣称:“现代医学要向传统中医学寻找智慧”,这是客观、理智的抉择.
(4)治疗模式向康复模式转换,中医药将发挥所长:21世纪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消除疾病,还要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愉快地工作与生活.中医药在这方面有许多天然药物和非药物的防病健身方法,能起到调节阴阳,平和气血,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同时,多种慢性病、疑难病、老年病等的治疗,中医药也起着整体调整、心身并治、全面康复的良好作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世界多元文明融合发展的新纪元,也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新纪元,更是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并成为世界主流现代医学之一的大好时机.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互补融汇,实现中医现代化,并使之走向世界,形势大好,任务繁重,前途光明.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医工作者,肩负重任,要树立“创新、求实、献身”的精神,争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的光荣的中医工作者,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元气论:元气亦名原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禀受于先天面赖后天荣养面滋生,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它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于以系胞.”命门与肾上腺、性腺、肾和其他一些内分泌器官等功能有关.
②《周易》的象论:《周易》用卦爻等符号象征自然变化和人事休咎.《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者豫也.”孔颖达还言:“谓卦为万物象者,法像万物,犹若乾卦之象,法像于天也.”
③整体性直觉领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乃中国人比外国人高明的地方,也是优势所在.有一段时间中医药所擅长的“直觉领悟”被否定了,创造性被扼杀了.目前中西医结合主要用的演绎法,为中医理论寻找物质基础并不错,但要知道:演绎法富于说服力,但很少有创造性;归纳法具有创造性,但有较大的或然性,因此说服力随之下降;“直觉领悟”最有创造性,但最少说服力,可遇而不可求.阿基米德与爱因斯坦都肯定直觉领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牛顿见苹果从树上落下而发现地心吸力,禅宗的顿悟,智莫大于心悟也.
④即中医学科特性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的特性和能力.古人常说“医者意也”.意是思维,就是思辨法、灵动性,是直觉,是顿悟,是灵感的总合,是瞬间意象的把握.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把握,逻辑论证.
⑤GSP是goodsuppiypactice的缩写,是“良好药品供应规范”,GDP是gooddispehsingpractice的缩写,是“药房调剂质量管理规范”.GMP是cood 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缩写,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
⑥《内经》早就把医学研究的对象和疾病产生的原因与心理、社会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主张对于疾病,不但应考虑病者个体,还应当从其所处环境、精神情绪、社会关系等堵多方面探究病因.
[自:朱名宸.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19(2):199-2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