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名宸主任医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

朱名宸主任医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名宸系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十堰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对中医妇科方面的各种疾病均有其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朱名宸主任医师治疗黄褐斑的相关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供诸位同仁参考.1.病因病机 黄褐斑,俗称“雀斑”,多发于女性,临床多表现为两颧骨部、鼻部、额头及脸颊处淡褐色至深褐色色素沉着斑,常对称性发病,呈片状或不规则状,边缘清晰,无突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药治疗;朱名宸

朱名宸系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十堰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对中医妇科方面的各种疾病均有其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朱名宸主任医师治疗黄褐斑的相关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供诸位同仁参考.

1.病因病机 黄褐斑,俗称“雀斑”,多发于女性,临床多表现为两颧骨部、鼻部、额头及脸颊处淡褐色至深褐色色素沉着斑,常对称性发病,呈片状或不规则状,边缘清晰,无突起,局部无不适症状,日晒或者劳累后可加重[1].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记述较早,“面色黧黑”是对黄褐斑症状的最早描述,《难经.二十四难》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是色泽去,故面色如黧,此血先死”[2].《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曰:“本病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如妇女多有之.”《内科通要》云:“面上藜黑斑,水虚也,女人最多”.《张氏医通》中记载“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普济方》则云:“肝肾阴血亏虚,水不制火,血弱不能外荣于肌肤,火燥结成藜斑”.

总而言之,面部藜斑,多责之于肝、肾二脏.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瘀血阻络,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而发为藜斑[3].当肾气亏虚、肾阴不足时,人的容颜暗淡,鬓白齿摇,肾之本色外显于颜面部而成藜黑斑[4].

2.辨证论治

2.1 临床辨证:朱师在临床上经过反复观察,认为本病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证型.①肝经郁热型:多表现为面部散在褐色斑块,斑片呈深褐色,经久不退,逐渐加深,面色不润,伴有性情急躁、胸胁胀痛,月经延期、暗红有血块,舌质淡、苔薄黄,脉弦数.本型多见于中青年妇女.②肾虚型:面色晦暗,斑片色黑,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眠差,月经量少、色暗淡,舌质红、少苔,脉细或兼数.本型多见于中老年妇女.③湿热型:面部散在黄褐斑,伴有月经先期、量多或经期延长,或伴有带下量多、色黄、腥臭味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2.2 分阶段治疗:①前期口服中药治疗.在治疗前期,大多斑块较明显、病位较深.朱师多以自拟祛斑方(主要药物为丹参、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蝉蜕、浮萍、牡丹皮、香附、甘草)为主,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进行随证加减,以促进斑疹透发.若斑块较重、瘀滞明显,加柿子叶、补骨脂、土鳖虫、生蒲黄等活血化瘀;若肝气郁滞较明显,则加入柴胡、合欢皮等疏肝解郁;若偏于肾虚,则加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等补肾益精;若湿热较重,带下过多,则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利湿之品.②后期调养,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经治疗后,黄褐斑已透发至肌表,此时可使用中药泡水代茶饮用进行后期调护.且朱师进过多年临床研究,自行研制了美白祛斑面膜(主要药物:白芷、白术、白芍、白蔹、茯苓、珍珠粉等)美白护肤、养颜祛斑、调和气血,以巩固疗效.③日常护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晒太阳;少用或不用“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不熬夜[5].

3.典型病例举隅 患者王某,女,44岁,职员.2013年9月25日初诊.黄褐斑5年余.曾多次至各大医院皮肤科治疗,效果不佳.现来寻求中医药治疗.症见:两侧颧骨处明显黄褐斑,压之不褪色.平素月经常提前5天而至,量多、色暗红,夹有血块,伴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睡眠较差,口干、口苦,带下量多,色黄,无异味,略有阴痒.证属肝经郁热型.治以清肝泻火、凉血消斑.给予祛斑方加味:丹参30g,熟地黄30g,枸杞子30g,女贞子30g,蝉蜕15g,浮萍12g,牡丹皮30g,香附15g,甘草6g,柿子叶15g,补骨脂12g,土鳖虫12g,生蒲黄12g,柴胡15g,栀子15g,合欢花20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20g,白芷15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二诊:10月15日.面部黄褐斑有所减淡.月经10月3日来临,量色均可,血块明显较少.睡眠改善,带下仍偏多,色淡黄,无异味,无阴痒.继续给予祛斑方加生蒲黄12g,广三七9g,萆薢30g,茯苓30g,败酱草30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三诊:自觉诸症好转,面部斑块颜色变浅,按压时可显现原有肤色,守上方继续服用14剂.

四诊:肤色好转,面部黄褐斑呈淡黄色,已接近正常肤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给予柿子叶10g,丹参15g,山楂10g,乌梅3-,西洋参3-(每次量),开水冲泡,每日代茶饮用.同时嘱患者每日洁面后外敷自制美白祛斑面膜.连续使用3个月.随诊,未见复发.

4.结语 黄褐斑是一种无关痛痒,却又极其影响女性容貌的一种疾病,现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多数人认为黄褐斑属于皮肤病的范畴,多采用脱色法或者剥脱法等外治法,更有甚者会去美容店进行激光治疗,花费颇高,但疗效却不尽如人意.

朱师认为黄褐斑多发于妇女,与妇女月经密切相关,多是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故黄褐斑实际应该属于妇科病的范畴,应归属于妇科杂病.在治疗时应要强调整体观念,从五脏论治,着眼于脏腑的调理以达到局部的祛斑效果[6].朱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总结,自创了祛斑方.方中丹参活血消斑、理血调经,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滋补肝肾、调节脏腑功能,蝉蜕、浮萍可祛风直达阳明面部,香附疏肝理气解郁,赤芍调畅气血、活血化瘀,全方共奏活血补养肝肾、祛瘀消斑之功.

参考文献

[1]田常丽、汪斌等.黄褐斑病因探積[J].中医临床研究,2014,06(02): 62-63.

[2]赵明明,夏泉,温波,等.黄褐斑从肝论治及与气郁体质关系的探索[G].中国中医美容与体质养颜学术研讨会,2012.

[3]董子帅、王东海.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中医美容综合疗法探索[J].中国医疗美容,2014,1:103-104.

[4]冯沛、孙亦农.黄褐斑的五脏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 (04):433-435.

[5]潘莉虹.祛斑经验方治疗黄褐斑189例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G].2011:161-162.

[6]毛燕,张小建,等.消斑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研究[G].第二届燕京医学中西医结合论坛.

[自:曾雪利,朱名宸.朱名宸主任医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15(9):3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