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患了老年性白内障后有什么感觉

患了老年性白内障后有什么感觉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于白内障分类及判断病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楔形浑浊、糖尿病白内障的水隙,先天性白内障的点状后板层浑浊,以及外伤性白内障局限性条带状,斑块状浑浊等都是有特征性的浑浊形态,并常用来作为形态等分类的依据。切勿对白内障诊断基于“一目了然”的判断,而忽略其他更为严重的器质性眼底病存在的可能性。

(1)视力: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物不清,严重者可致盲。视力障碍程度和晶状体浑浊的程度与浑浊所在位置有关。远离视轴的晶状体周边部浑浊对视力无明显影响;晶状体后极部由于更接近节点,在此处即使是微小的浑浊都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浑浊一般从周边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发展,但只要在中心皮质浑浊区域之间留有透明部分,则患眼仍可以有接近正常的视力;而核性白内障,由于浑浊发生在视轴区,因此即使在白内障早期即可发生明显的视力障碍。核性白内障患者进入暗处后,由于瞳孔散大,视力可以提高;而以周边部浑浊为主的白内障患者,在强光下由于瞳孔缩小而排除了浑浊干扰,视力反而可以改善。

(2)固定性黑影:在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有时可以在视野某一方向出现点状或片状固定性黑影,尤其在强光背景下特别明显。如果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特别致密,还可以在视野内出现阳性暗点。由于晶状体浑浊位于节点之前,因而固定性黑影与浑浊所在位置同侧,而玻璃体浑浊位于节点之后,因而所产生的黑影在对侧。当瞳孔散大,由于进入光线改变和光圈效应,有时黑影会明显变小甚或消失。

(3)单眼多视:白内障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晶状体纤维形态学变化,其结果引起屈光指数的改变。由于晶状体浑浊的不规则性和发生次序的不一致性,引起屈光状态的紊乱,从而发生单眼复视、多视、散视、视物变形等白内障的早期症状。有时由于衍射,患者可以发现在注视点周围有星形、囊状多点彩样光景。

(4)近视:白内障患者近视的出现与晶状体硬化有关。核硬化致晶状体屈光指数明显增加,因而产生近视。其近视程度可以比较轻,并随白内障的发展发生变化。有时还有老视的患者看书反而不用戴老花镜,故自以为返老还童。但当晶状体核进一步硬化,近视程度超过老花眼程度时,患者近视力又明显减退。结果晶状体核硬化十分局限,屈光力增加特别明显,还可以出现同轴双焦点现象,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5)白内障最突出的表现是晶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浑浊。要全面了解晶状体的浑浊情况,必须散大瞳孔在暗室内做详细检查。直接照明检查可见白内障是灰色或乳白色浑浊;老年人的晶状体由于密度增生,光反射后折射变化及对短波光线的吸收作用,也可以呈现类似的灰暗色调,而实际上是透明的,应与白内障区别。当晶状体出现浑浊时,用检眼镜(+6.0~+10.0D)投照瞳孔区,可以看到在红色的背景中浑浊呈现黑色,且固定不变,这与彻照时显示玻璃体浑浊的飘忽不定状态形成鲜明对照。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用直接焦点照明法、间接照明法和镜面反光带照明法检查晶状体,不仅可以表现微细的晶状体改变如空泡、水隙、板层分离、尘点状浑浊等,还可以将浑浊作准确的定位。如发生在胎儿核、婴儿核、成人核、后囊下和前后皮质等。这对于白内障分类及判断病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晶状体皮质浑浊一般为灰白色,而核浑浊一般为淡黄、棕黄和琥珀色。浑浊形态则由于病因的复杂性、发展阶段的不一致性及浑浊部位的多样性而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楔形浑浊、糖尿病白内障的水隙,先天性白内障的点状后板层浑浊,以及外伤性白内障局限性条带状,斑块状浑浊等都是有特征性的浑浊形态,并常用来作为形态等分类的依据。此外,一种特殊类型的浑浊形式,即局限性闪辉样结晶体浑浊也绝非常见。浑浊多局限于单一象限,呈扇形分布,品格排列整齐,在裂隙灯光源映照下呈五颜六色点彩样反光,十分奇特。

必须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对检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比较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是否符合。切勿对白内障诊断基于“一目了然”的判断,而忽略其他更为严重的器质性眼底病存在的可能性。那种一直被诊断为白内障并被告知等待成熟手术及至手术后才发现青光眼已经绝对期的实例,临床上并非绝无仅有,教训是沉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