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洲黑犀牛
小档案
别 名:黑犀、尖吻犀
学 名:Diceros bicornis
分类等级:奇蹄目 犀科
地 点: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小范围地区
灭绝时间:濒临灭绝
在粗犷神秘的非洲丛林中,生活着一类庞然大物。它们从茂密的丛林中窜出,沿途不停地嗅着,直冲冲地奔向河边,奔向河水里,尽情地畅游、嬉戏,水的涟漪漾出牛角的轮廓……这几乎成了这类庞然大物每天的必修课,它们就是非洲的黑犀牛!
非洲黑犀牛又称尖吻犀,集中生活于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小范围地区,常栖息在丛林地带。作为陆生动物中最强壮的动物之一,其体长3~3.7米,肩高1.4~1.8米,尾长约0.7米,最重达1820千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们是多么的庞大。
非洲黑犀牛与小犀牛鸟
非洲黑犀牛长有一层硬硬的厚皮,这厚皮如同能挡千军万马的护身盔甲,可以有效防止锋利的草插入或划破身体。然而,“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即使如此厚的皮肤,也会有它的对手。当面对小小的寄生虫时,这层盔甲般的皮肤就显得无能为力。这是因为厚皮褶缝里的皮肤十分柔嫩,为许多寄生虫提供了生长繁殖的空间。为了能够缓解寄生虫对自己的侵扰,它们不得不常去泥水中打滚。
对付寄生虫的侵扰,除了无奈地去水中打滚之外,非洲黑犀牛还有一个有效的招数。它们常常和小犀牛鸟结成朋友,互相帮助。小犀牛鸟非常喜欢吃寄生虫,它们常常呆在黑犀牛背上,从头至尾,给黑犀牛来个全身“大扫除”。此外,黑犀牛这位“大哥”还会得到另外一顿好处,,当有天敌来袭时,小犀牛鸟会先发出一种很细小的声音,提醒“大哥”做好防御、攻击或逃脱的准备。
动物园里的非洲黑犀牛
犹如铜墙铁壁的厚皮帮助黑犀牛有效抗拒外患;而另一法宝——尖尖的钩状上唇,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它们的饮食和能量补给。钩状上唇不仅能自由伸缩,且具有很强的卷绕性,这给黑犀牛的取食带来了极大便利。吃食物时,它的钩状上唇可极巧妙地剥掉枝条上的叶子,做得干净利索。它们常常在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饮水。
黑犀牛喜欢独居,有自己的领地,范围由16~37平方千米不等。它们常常用尿来标记自己所属的势力范围。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及食物来源,它们一般都很恋家,不互相打搅。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迁徙。
它们素来脾气较差,在恼怒时常会攻击人和车辆。别看它们笨重,奔跑起来速度可不差,可达45千米/小时。
黑犀牛的繁殖不受季节限制,但想要交配成功,却并不容易,这主要在于母犀牛的不配合。仅仅两情相悦、情投意合还不够,雌雄犀牛的关系要进一步还须遵从一定的程序。它们见面首先得观察和打量一番,如无“异议”,双方就可以温柔地“摩擦起电”,若母犀牛尚未进入角色,一切还要从头再来。这时它们需要再次兜圈子,逐步接近,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数小时,才能成功。犀牛孕期较长,约为440~470天,一般每胎产一仔。产下的小犀牛要到两三岁时,才能开始独立生活。它们的寿命较长,在人工饲养下,能达45年。
在动物世界,黑犀牛可以说几乎没有对手,就连万兽之王雄狮,它们也常常傲慢对待。据说,1966年8月在东非的坦桑尼亚,一头母犀牛就曾猎杀一头雄狮。傲立群雄的黑犀牛,曾经动物世界的霸主,在当代,怎么会一步步走向灭绝?除了因为人类的狡猾之外,恐怕很难有让人信服的答案……
造成黑犀牛数量锐减,首当其冲的乃是人类的无情猎杀。对于人类来说,黑犀牛可谓全身是宝。首先,其身体的一部分可以充当土方医药;其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黑犀牛角曾被当做装饰品;再次,也是更为离奇的一个原因,在一些地区,人们喜欢用黑犀牛的血来祭祀,仿佛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死者灵魂回归乐土。
正在吃草的非洲黑犀牛
在土耳其、埃及等国家的一些地方,过分夸大黑犀牛角的神奇。人们将黑犀牛角做成杯子,当做神圣而贵重的礼物相互赠送,认为黑犀牛角杯能够检测出所喝饮品中是否有毒。还有人认为黑犀牛角粉能够起到壮阳作用……一系列充斥着封建迷信或者缺乏科学证据的观念在人类中广为流传,造成的后果便是非洲黑犀牛被大肆捕杀。
除了人类无情的猎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致使人类不断地垦荒及伐木,破坏了非洲黑犀牛生存栖息的环境等也是导致黑犀牛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一位野外观察家曾经发出警告:只有在绝对禁猎的保护下,它们才能够继续生存。禁猎并切实保护黑犀牛栖息地的措施刻不容缓……
由于各种人为原因而致使数量不断减少的非洲黑犀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类的关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