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益肾肝,薯茱丹泽地苓专,
或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组成】 熟地黄2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2克,泽泻10克,茯苓、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丸(10克),每日3次,空腹,开水送下。
【主治】 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及小儿囟开不合;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劳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有肾阴虚表现的慢性病或恢复期的患者。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肾炎。如病属初起,肾功能尚好者,以生地黄为主药,去牡丹皮、泽泻,加车前草、通草、冬葵子;病久体弱、肾功能减退者,以熟地黄、山茱萸为主药,加菟丝子、狗脊、肉苁蓉;水肿尿少者,重用茯苓、泽泻,加牵牛子、猪苓;有蛋白尿者,重用牡丹皮,加荠菜、黄柏;血尿严重者用生地黄,甚至生地炭,加旱莲草、金银花、黄柏等;腰酸乏力,精神倦怠者,以茯神代茯苓,重用山药,加草河车、牛膝等;血压较高者,加鸡血藤、蜈蚣等。症状消失,病情稳定者可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①头痛头胀明显者,以生地黄、牡丹皮为主药,加鸡血藤、毛冬青等。
②精神恍惚,耳鸣者,以熟地黄、山茱萸为主药,加杜仲、菟丝子、石菖蒲。
③情绪易激动者,以生地黄为主药,茯神代茯苓,加石决明、夜交藤、地龙等。
④烦躁失眠者,以生地黄为主药,丹参代牡丹皮,加磁石、枣仁等。
⑤眩晕欲仆者,以熟地黄、山茱萸为主药(倍量),加独活、桑寄生、蒺藜等。
⑥腰膝酸软,步行无力者,加杜仲、牛膝。
⑦下肢水肿或夜尿增多者,重用泽泻、茯苓,加五味子、寸云等。
(3)治疗糖尿病。本方治疗肾阴亏的患者疗效是肯定的。
①症属初起,无明显不适者,可加大生地黄、山药的用量。
②易饥善食者,以山药、茯苓为主药,加竹茹、葛根。
③口渴多饮者,以生地黄、山茱萸、泽泻为主药,加天花粉。
④神疲乏力者,以山茱萸、茯苓为主药,加黄芪、党参。
⑤尿量减少,有酮症酸中毒倾向者,加大生地黄用量,以土茯苓代茯苓,加牵牛子。
⑥肾衰竭者,加菟丝子、补骨脂。
(4)治疗神经衰弱。适宜于阴虚型患者。
①烦躁不安,情绪冲动者,重用生地黄、牡丹皮,加柴胡、郁金。
②神思杂乱健忘者,重用熟地黄、泽泻,加石菖蒲。
③失眠多梦者,以丹参代牡丹皮,加磁石、龙齿。
(5)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者。适宜于小儿由于津液不足而致阴虚内热,或久病而成疳积者。
①脾胃虚弱,腹胀食滞者,以山药、茯苓为主药,加鸡内金、砂仁、神曲。
②食谷干化、大便溏泻者,重用泽泻、茯苓,加白术、肉豆蔻。
③阴虚内热、喜怒烦躁者,以熟地黄、山茱萸为主药,以丹参代牡丹皮,加柴胡、白芍。
(6)治疗口舌生疮。适宜于脾肾两虚之复发性口疮。
可用本方汤剂,山茱萸减半,重用牡丹皮、茯苓,必要时加知母、黄柏,或加蒺藜、皂角刺以疏风。
(7)治疗内眼病。本方适宜于肝肾阴虚的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早期老年性白内障及高血压性眼底病变、青光眼。常配加枸杞子、菊花、沙苑子等。
(8)治疗肺结核、艾迪生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无排卵等属于肝肾阴虚者;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应用效果较好。
(9)治疗功能子宫出血。症见肝肾阴虚,血热妄行,其色鲜红。本方去泽泻,加旱莲草、益母草、侧柏叶、莲蓬炭凉血止血,加肉苁蓉、龙骨、牡蛎以敛阳止血。
(10)治疗小儿慢性中耳炎。本方加黄柏、知母、蒲公英。
(11)治疗慢性咽炎。因阴虚火旺,咽喉痛痒不适,日久难愈。本方加玄参、桔梗、麦冬、甘草。
(12)治疗脱发(秃发症),因肾阴不足,血有郁热。本方去茯苓,加旱莲草、丹参、何首乌。
(13)治疗慢性肝炎、肺气肿、肺心病、红斑狼疮及妇女月经不调。症见肝肾阴虚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14)治疗鱼鳞病。本方加柴胡、防风、白鲜皮、蝉蜕、土茯苓。
[另] 治疗鱼鳞病外洗方:苦参30克,苍术50克,苍耳子50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水煎后趁热搽洗患部。每晚1次,每剂可用3~4天。
(15)治疗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孙少曾用本方加苦参20克,治疗室早12例,均症状消失而愈。
(16)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张友俊用本方加石斛、桂枝、川芎、牛膝、地龙,获得良效。
(17)本方治疗外科顽固性疾病,包括骨结核、骨髓炎、血栓性脉管炎、男子乳房发育症属肾阴不足者均可获效。
(18)治疗突发性耳聋。以本方加减,并重用葛根(100克)。
(19)治疗小儿慢性中耳炎。本方加蒲公英、知母、黄柏,可获良效。
【注意事项】
(1)本方对阴盛阳衰,手足厥冷,感冒头痛,高热或寒热往来者禁用,夏季暑热燥湿较甚者宜少服。
(2)阴虚火旺,烦热较甚者,脾胃弱或眼疾患者宜用汤剂,或先汤后丸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