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柳州医话》)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献春认为有保肝和治疗作用。杨乐臣治疗42例,38例显效,有效3例,无效1例。汤振江治疗各型糖尿病100例,2个月1个疗程,痊愈55例,显效25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祝谌予用一贯煎原方加葛根15克,丹参30克,治疗阴虚型糖尿病,疗效卓著。郝改林等治疗60例,治愈44例,好转12例,未愈4例。症见腰部疼痛,板硬,活动受限等。薛怀宝治疗82例,3个疗程,治愈43例,好转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

一贯煎用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襄。

少佐川楝泄肝气,肝肾阴虚是妙方。

【组成】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身10克,生地黄3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5克。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应用于阴虚气滞所致多种疾病,如胃痉挛、慢性肝炎、月经病等。

【临床应用】

(1)治疗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部嘈杂善饥,胃灼痛,口干苦。北沙参15克,麦冬、当归、枸杞子各10克,生地黄、川楝子各12克,白花蛇舌草50克。徐锦山治疗45例,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3例。

(2)治疗消化性溃疡。症见脘痛拒按,喜冷口干,嘈杂吞酸,便秘溲赤。沙参、生地黄、川楝子、麦冬、白芍各10克,当归、蒲公英各12克,甘草6克。胃灼痛,嘈杂吞酸加吴茱萸10克,黄连6克。王元恕等用上方加白及、浙贝母、海螵蛸治疗21例,收效良好。马风玲等治疗50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

(3)治疗酒精肝病。症见神倦乏力,胁痛腹胀,食少,腹泻,恶心呕吐。青献春认为有保肝和治疗作用。初期加清湿热药,湿重加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萆薢;热重加黄连、黄柏、栀子、大青叶、茵陈。中期加健脾活血药,如莲子、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白术、丹参、山楂、决明子等。阴虚加百合、石斛、玉竹。后期加补肝肾药,如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玉竹等。

(4)治疗肝硬化。病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甲型慢性迁延性肝炎、脂肪肝乙醇性、肥胖性、糖尿病性、肝炎后脂肪肝)。症见面色暗黄无光,或铁黑灰黄,或青黑,舌青有紫斑点。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当归各10克,生地黄、蒲公英、板蓝根、地丁各30克,川楝子、黄连各6克。杨乐臣治疗42例,38例显效,有效3例,无效1例。

(5)治疗糖尿病。沙参、当归、麦冬、石斛、天花粉各15克,生地黄、枸杞子各20克,黄连6克。汤振江治疗各型糖尿病100例,2个月1个疗程,痊愈55例,显效25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祝谌予用一贯煎原方加葛根15克,丹参30克,治疗阴虚型糖尿病,疗效卓著。

(6)治疗肋软骨炎。症见胸前胁肋处肿胀疼痛。北沙参20克,麦冬、当归身各15克,生地黄20克,甘杞子、川楝子、白芍各12克,生牡蛎、夏枯草各30克,延胡索10克。

(7)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病变皮损处疼痛。常智玲用本方加乳香、没药治疗40例,治愈22.5%,好转37.5%,有效25%,无效15%,总有效率85%。

(8)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症见月经紊乱,心悸烦躁,失眠健忘,阵发性潮热面红,情绪不稳,情志异常,腰膝酸软。郝改林等治疗60例,治愈44例,好转12例,未愈4例。

(9)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脘疼痛,痞满胀闷等。刘晓辉治疗33例,总有效率93.9%。

(10)治疗干燥综合征。症见咽干,少泪或无泪,目赤痒痛,口干鼻燥,皮肤、黏膜干燥等。孔德坤治疗26例,证明本方对肝肾阴虚型的干燥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缓解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

(11)治疗眼干燥综合征。症见全身胁肋痛,口燥咽干,眼部灼热,胀痛,羞明,干涩,异物感,视物昏矇,眼前云雾等。丁文玉治疗眼部疾病如眼干燥综合征、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等均有显效。

(12)治疗腰肌劳损。症见腰部疼痛,板硬,活动受限等。薛怀宝治疗82例,3个疗程,治愈43例,好转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

【加减】 大便秘结,加蕤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虚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脚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苦燥,加黄连三至五分(0.9~1.5克)。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涵养肝阴无上良方”(《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其以滋养肝阴、疏泄肝气立法,治疗肝阴不足、气郁生热而致胁痛、吞酸吐苦等症。

(2)研究表明,煎剂中含有皂苷、鞣酸、植物甾醇、三萜类、多糖等。有保肝、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胃黏膜、抗溃疡、抗缺氧、抗疲劳、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治疗肝病、胆病、眼病、神经痛、糖尿病并发症、呼吸道疾病等。(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26)

(3)本方中滋腻之品较多,对于兼有痰饮者不相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