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和饱胀,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这些症状用抗酸药及解痉药不易缓解.食欲不振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主诉,如果慢性胃炎合并糜烂,可能伴见出血,可以是反复少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以黑粪为多见,一般持续3~4天后自动止血,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慢性胃炎患者的体征,可有上腹部压痛,少数患者可见消瘦,贫血,有些患者可见有黄、白色厚腻舌苔.
慢性胃炎的实验室检查有:①胃酸: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而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空腹常无酸.②胃蛋白酶原: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均可测得,蛋白酶水平高低基本与胃酸平行.③内因子(IF):由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减少IF分泌也减少,两者是严格平行的,检查IF对萎缩性胃炎、胃萎缩及恶性贫血的诊断有帮助.④胃泌素:因为胃泌素能促进胃液特别是胃酸分泌,由于反馈作用,胃酸低时胃泌素分泌增多,胃酸高时胃泌素分泌减低.⑤壁细胞抗体(PCA):由于PCA在A型胃炎的阳性率较高,此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分型,对慢性胃炎发生的病理过程的认识及治疗有帮助.
胃镜检查可以对胃黏膜的水肿、红斑、脆性、渗出、扁平糜烂、隆起糜烂、结节、皱襞肥大、皱襞萎缩、血管透见及出血点进行描述.一般来说浅表性胃炎胃镜所见为花斑样潮红如麻疹患儿的皮肤(或称红白相间),在小弯垂直部则为线状潮红在纵行皱襞的顶端;其次是黏液分泌增多,附着在黏膜上不易剥脱、脱落后黏膜表面常发红或有糜烂,咽下或反流的黏液常含气泡,而且随蠕动而流动,不难鉴别;再次是水肿的表现,黏膜苍白、小凹明显而且反光强;最后是糜烂,由于腺窝以上的表皮剥脱发生糜烂且常伴出血,又可分为3型:①丘疹样隆起中央凹陷被覆暗褐色积血或白苔,周围潮红如天花的皮损,多发生在胃窦部皱襞的顶端.②平坦型几乎与黏膜水平一致,表面不光滑被覆褐色或白色分泌物.③凹陷型最常见,低于正常黏膜.表面粗糙或有分泌物甚至出血,范围或大或小,数毫米至数厘米,形态常不规则,或局限或弥漫.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2个突出的表现:①颜色改变,多呈灰、灰白、灰黄或灰绿色,同一部位深浅可不一致,境界常不清,范围或大或小.萎缩范围内也可能残留红色小斑.②因为黏膜变薄加之注气膨胀,黏膜下血管常可显露,轻者血管网,重者可见如树枝状的血管分支.暗红色微带蓝色,易与皱襞相混,根据血管走行方向与胃的长轴垂直,可资鉴别.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黏膜层,因此严格地讲应称之为“慢性胃黏膜炎”或“胃黏膜病”,有学者发现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活组织检查证实有胃炎者超过40%,而护校健康女生无胃病症状活组织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者为30%.慢性胃炎的症状与活组织检查可能并不一致,其原因有两个可能性:①盲目活组织检查未能取到病变部位,尽管目前纤维胃镜下做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已达80%~90%;②症状并非来源于胃,可能由于肝胆系统疾病引起.另外无症状的“健康人”活组织检查阳性的问题,仍应诊断胃炎.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如溃疡病、肝硬化、肝癌及肺癌等,经过健康检查才被发现,因此部分胃炎病人无症状并不足为奇.根据临床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和临床症状的轻重无明显关系.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急慢性胃炎占20%~40%.慢性胃炎的患者中,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在回顾性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中,也发现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数年之后可变为萎缩性胃炎.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和慢性胃炎临床症状的轻重不是直线关系,但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