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采用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等方法外,还可以选用外治疗法来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单纯针刺: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以循经取穴和辨证选穴为原则,腹部的穴位多选择中脘、天枢、梁门等,循经取穴多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足厥阴肝经的太冲、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而特定穴多以背俞穴和下合穴为主,如胃俞、大肠俞、脾俞、上巨虚、下巨虚等.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取足阳明经特定穴——如原穴冲阳、络穴丰隆、合穴足三里、郄穴梁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还可选用八脉交会穴及下合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即针刺内关、公孙、列缺、照海、上巨虚、下巨虚,可达理气解郁,行气止呕,促进胃肠蠕动之功,既能有效地缓解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又同时兼顾调节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2)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针灸针连到一个电脉冲发生器上,通过电脉冲刺激针灸穴位,与人工针灸刺激穴位效果相同,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电针背俞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者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焦虑抑郁状态.
(3)灸法:灸法通过热力和红外线辐射力,作用于病灶部位及穴位,达到循经传感,通导经络和调节微循环的作用,可以起到健脾益气和胃的功效.赵氏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作用,或者采用腧穴热敏灸的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上脘穴和下脘穴、背侧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肝俞穴和胃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探查出的热敏穴,再逐个悬灸.
(4)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羊肠线的物理性和生物性刺激,促进胃的腺体分泌和胃的运动而起到治疗作用.埋线穴位可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肝胃不和证者加肝俞,脾胃虚弱证者加脾俞,脾胃湿热证者加三焦俞,胃阴不足证者加三阴交,胃络瘀血证者加膈俞.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肯定疗效,且对肝胃不和证型疗效最好.
(5)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调整人体胃肠道功能状态,一般采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两种注射液混合注入肝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6)药物贴敷:对于脾胃虚寒证之消化不良患者,可选任脉之穴关元、气海、神阙,以药物吴茱萸、肉桂、附子、丁香、补骨脂、细辛、生姜等制成贴膏,固定贴敷于穴位上4~6小时,每周1次,具有温脾散寒,消除痞满的作用.
(7)其他:其他外治疗法还有针刺结合竹药罐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芒针深刺中脘穴3~5寸刺到胃壁,通过调整胃壁的自主神经功能,起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如果配合西药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明显由于单纯服用多潘立酮.指针通过按压穴位表面的皮肤引起神经末梢冲动而起作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选取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指针按压,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指针对经穴的刺激效应强度远低于针刺,但作用效果与针刺并无明显差异.
胃肠激素在胃肠运动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既可单独又可与神经系统协同影响胃肠动力.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穴后发现其血浆胃动素明显升高,生长抑素含量下降,证明了针刺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激素指标,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普遍存在胃肠运动障碍,针灸具有增强胃肠动力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