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胃癌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胃癌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胃癌可归属于中医学“噎膈”“癥积”“胃痛”等范畴.李东垣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元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癌是一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疾病,正虚以气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为主,邪实以气滞、食积、痰凝、瘀结为主.治疗宜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重在补气健脾益肾,祛邪可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化痰软坚,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胃癌可归属于中医学“噎膈”“癥积”“胃痛”等范畴.李东垣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元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癌是一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疾病,正虚以气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为主,邪实以气滞、食积、痰凝、瘀结为主.治疗宜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重在补气健脾益肾,祛邪可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化痰软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

【因时制宜——根据临床分期辨证施治】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力状况完全不同,故用药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胃癌初期,邪气较盛,而正虚不显,治疗上以抗癌解毒为主,配合化痰软坚,消肿散结之法.中期,兼有脏腑功能失调时,可配伍调理脏腑功能之品,如表现为呃逆、泛酸、噫气等胃失和降证候,可治以和胃降逆;如有纳食减少,餐后腹胀等脾失健运证候,可治以健脾助运;兼有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正虚证候者,可佐以扶正补虚之品.晚期正虚明显,或气阴两虚,或气津两伤,或阴阳两虚,或胃气衰败,此时宜牢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治疗当以顾护脾胃,扶正补虚,畅通化源为主,兼顾抗癌解毒,化痰软坚,散结消肿,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宜结合辨病用药、随症加减:如热毒甚者,可加白花蛇舌草、石上柏、半枝莲、漏芦等;瘀毒重者,可加蜈蚣、全蝎等;痰毒剧者,可用制天南星、海藻、炙僵蚕等;病位在血分为主者,可逐瘀为先,伍用炙水蛭、莪术、三棱、穿山甲、桃仁等;病位在气分者,可配用预知子、路路通等;水肿著者,可配王不留行、水红花子等;湿盛者,可选用猪苓、土茯苓等;阴伤较重者,可用天花粉、天冬等.癌毒顽固,致病怪异,虫类药常能起搜毒、剔毒、除毒之功,能攻他药不及之处,如僵蚕、蜈蚣、露蜂房、独角蜣螂、土鳖虫等,可视病情择用.

【因人制宜——根据个体情况辨证加减】

临床上每位患者疾病发现时所处分期早晚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型,且在不同时期的同一位患者身上也会表现出动态变化的证型.各种治疗干预过程可能会影响、改变患者的证型,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措施会对机体产生影响,中医证型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胃癌术后常会出现脾虚证、阴虚证及血虚证等证候,化疗后常会出现血虚证、脾虚证、阴虚证、痰湿证等证候.

手术在祛除病邪的同时,也易耗伤人体气血,损伤正气.尤其是胃癌手术,术后脾胃之气大伤,器官功能受损,受纳和运化功能减退,水谷精微不能循正常的道路运化.中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古人有云“得谷则昌,失谷者亡”.反映在中医证候上,术前以实证为主,治疗上则以理气,祛瘀,化湿健脾等为主;术后多见脾虚、血虚,则以健脾补脾,益气生血为主.尤其对于老年胃癌患者,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化疗药物作为细胞毒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毒性反应大,对机体正常细胞损害较严重.从中医学角度看,主要是损伤脾胃及心、肝、肾,脾胃纳运失健,气血生化乏源,升降失常,故出现一系列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在改善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患者虽可以有多种夹杂证候,但不论手术与否,是否接受化疗,脾虚始终是主要的证型,脾虚可能是胃癌患者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胃癌的始终.提示胃癌的预防及治疗重点在于健脾.以下为临床上胃癌常见中医证型及治法方药:

(1)肝胃不和证

症状:胃脘胀满疼痛,可触及肿块,痛引两胁,情志不畅,嗳气泛酸,或呃逆,呕吐,舌淡,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0克,姜半夏10克,菊花6克,白芍10克,香附12克,仙鹤草15克,甘草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2)胃热阴伤证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食后痛剧,心烦口干,便秘,舌红,少苔,甚至舌面如镜,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胃.

选方: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麦冬15克,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生地黄12克,淡竹叶10克,法半夏10克,石斛10克,怀山药10克,生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仙鹤草15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焦三仙各10克.

(3)脾胃阳虚证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食入良久而吐出,面色淡白无华,神疲乏力,四肢发凉,或便溏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温补脾胃.

选方: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炙黄芪30克,干姜10克,茯苓15克,白芍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吴茱萸10克,生薏苡仁3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5克,猪苓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

(4)痰瘀互结证

症状:胃脘部胀痛,痛处不移,可触及坚硬肿块,呕吐黄黏痰,或吐褐色秽浊之物,大便色黑如漆,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苔白腻,脉沉涩或弦滑.

治法:化痰祛瘀,软坚散结.

选方: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10克,红花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延胡索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黄芪15克,怀山药15克,仙鹤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焦三仙各10克.

(5)痰湿壅阻证

症状:胸膈满闷,食欲不振,厌恶肉食,吞咽困难,泛吐黏痰,呕吐宿食,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消食.

选方:海藻玉壶汤、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海藻10克,昆布10克,法半夏10克,川贝母10克,陈皮6克,赭石30克,炒白术10克,苍术6克,木香10克,砂仁3克,怀山药15克,藿香10克,山慈菇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焦三仙各10克.

(6)气血双亏证

症状: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畏寒身冷,纳食少无味,虚烦不寐,自汗盗汗,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选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黄芪30克,熟地黄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怀山药15克,生薏苡仁30克,枸杞子15克,炒谷麦芽各15克,半枝莲10克,甘草5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