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癌可采取哪些外治疗法

胃癌可采取哪些外治疗法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外治疗法治疗胃癌患者,可避免口服药物增加胃的负担,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且安全、有效、创伤性及不良反应小、操作方便.(1)针灸疗法:对脾胃虚寒型的晚期胃癌患者予以毫针补法刺内关、足三里、丰隆,加用温和灸足三里穴,腹部使用改良温灸器灸,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可同时兼服中药汤剂,能明显缓解腹痛、畏寒等症状.对于胃癌晚期疼痛患者,可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梁丘、内关、合谷,并施以提、插、捻

采用外治疗法治疗胃癌患者,可避免口服药物增加胃的负担,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且安全、有效、创伤性及不良反应小、操作方便.

(1)针灸疗法:对脾胃虚寒型的晚期胃癌患者予以毫针补法刺内关、足三里、丰隆,加用温和灸足三里穴,腹部使用改良温灸器灸,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可同时兼服中药汤剂,能明显缓解腹痛、畏寒等症状.

对于胃癌晚期疼痛患者,可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梁丘、内关、合谷,并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每次10~15分钟;或利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其起效快,比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更有优势,同时可以避免吗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等.穴位注射所选用的穴位可为天泉、冲门、血海,其中天泉、冲门分别距离腋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很近,穴位注射药物后便于药物吸收,从而发挥最好的止痛效果.现代医学认为,癌症病痛与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关系,针刺一方面可以止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癌的能力.

对于胃癌久病发生的呃逆现象,可根据五行属性,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针刺复溜(双)、涌泉(双)、中脘、足三里(双)、合谷(双)、内关(双)穴;或者采用腕踝针治疗,进针点为双上1、上2、下1区,其所选的区域都是呃逆的反射中枢如脊髓、延髓、膈肌、膈神经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需要有得气感,针平刺于皮肤和皮下组织之间,留针过程中肢体活动不受影响,非常适合晚期胃癌体质虚弱者,能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质量.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性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俗称“功能性排空障碍”.主要是因为胃的完整性被破坏,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等.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饱胀,嗳气,泛酸,呕吐等.治疗上可选用金针王乐亭教授的“老十针”:上腕、中腕、下腕、气海、关元、内关、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再配合相应的中药,其疗效比单纯西医非手术治疗起效快,疗程短,同时可减少高渗盐水洗胃带来的额外痛苦,更避免长时间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2)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等调成糊状、软膏、丸剂或饼剂,直接贴在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如吴师机«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一方面可被腧穴所在部位的皮肤直接吸收,进入络脉、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效;另一方面,又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从而起到调节脏腑,补益气血的作用.

对于化疗后患者出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下降,可将穴贴扶正升白膏(由红参、当归、肉桂、丁香、冰片组成)放置于大椎、膈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位上,起到刺激骨髓造血系统,保护造血干细胞,提升以粒系为主的中性白细胞,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的作用.高龄胃癌患者或长期卧床者,如果后期因胃肠功能蠕动差而伴见便秘,可用大黄粉制成贴敷膏药,敷于神阙穴,通过局部皮肤的吸收从而通利大便.晚期胃癌患者伴见腹水时,用甘遂、大黄、槟榔大戟等打粉,采用干敷或干湿敷交替的方法,以逐水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