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治疗当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止血为先,较常用的有以下口服制剂.
(1)云南白药胶囊
特点: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炎和愈伤作用,可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对炎症物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服用半小时后起效,2~3小时达峰值.
主治:本品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咯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用法:口服一次1~2粒,一日4次(2-5岁按1/4剂量服用;6-12岁按1/2剂量服用).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送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妇科各症,用酒送服;但月经过多、崩漏用温开水送服.毒疮初起,服1粒,另取药粉用酒调匀,敷患处;如已化脓,只需内服.
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服药后导致过敏性药疹,出现胸闷、心悸、腹痛、恶心呕吐、全身奇痒、躯干及四肢等部位出现荨麻疹.
注意事项:服药一日内,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用药后若出现变态反应,应立即停用,视症状轻重给予抗过敏治疗,若外用可先清除药物.
(2)参三七粉
适应证: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病以及失血、产后、久病等原因导致的体虚证.
用法:每次2~3g,温水吞服,每日两次.置干燥阴凉处.
(3)白及散
组成:白及、白蔹、白芷、郁金、黄柏、大黄、绿豆.
适应证:用于吐血,便血,肺伤咯血,金疮出血等.
用法: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4)十灰散
组成:大蓟80克,小蓟80克,茜草80克,栀子80克,牡丹皮80克,棕榈80克,侧柏叶80克,白茅根80克,大黄80克,荷叶80克.
适应证:凉血止血,用于迫血妄行的出血,吐血,衄血,妇女血崩及一切血出不止诸症.
用法:温开水冲服,每次3~9克,每日1~2次.
(5)紫地宁血散(或紫地合剂)
组成:大叶紫珠、地稔.
适应证: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引起的吐血,便血,属胃中积热者.
用法:口服一次8克,一日3~4次.
(6)乌及散
组成:海螵蛸,白及.
适应证:收敛止血止痛.主治肺胃出血、便血及妇女肝肾不足,冲任不固之崩漏,赤白带下等症.用于治疗溃疡病大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用法:溃疡病大出血患者,每次4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者,每次9克,每日3~4次口服.
(7)乌芍散
组成:海螵蛸45克,白芍40克,丹参20克,肉桂10克,白及20克,枳实20克,延胡索20克,甘草20克,干姜5克.
适应证: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
用法:每包5克.每次5~10克,日3次,空腹服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每晚加服1次.15~30日为1个疗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如果出血量大,宜禁食,最好避免口服用药,可采用中药针剂静脉注射,则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1)生脉注射液
组成:红参、麦冬、五味子.
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每次20~60毫升,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临床报道有出现局部皮疹,药物热,失眠,潮红,多汗,寒战,心悸,静脉炎的病例报告.
(2)参附注射液
组成:红参、附子.
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如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胃痛,泄泻,痹症等.
用法:每次20~10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3)金不换注射液
组成:土大黄.
适应证:清热降气,活血化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每次20~6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30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重度出血者,静脉滴注前予50%葡萄糖液40毫升加金不换注射液10毫升静脉推注.
(4)参三七注射液
组成:参三七.
适应证: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
用法:每次8~12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