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言:“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气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古至今,崇尚养生的医家都主张顺应自然季节变化,相应调整生活起居与饮食,以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对于胃病患者,我们建议可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以下相应的养生方式.
(1)春季
①避免感受风邪: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
中医学认为,春季的主气为“风”,风太盛则成为致病的邪气,风为阳邪,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而数变,最容易侵袭人体,其他邪气每多与风邪兼夹而侵袭人体,如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邪气,或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入,造成多种疾病.«黄帝内经»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季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病症的好发季节,春季养胃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
②宜选性味甘平的食物:«千金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才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散寒邪,扶助阳气.
③注意养肝护胃: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按照五行理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如果肝气太旺,则易乘犯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食欲缺乏、便溏等症状.调畅情志有利于保持肝气调畅,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尽量不要发火,抑郁恼怒皆易伤肝.春天时节野菜众多,宜根据体质相应选择适合的新鲜蔬菜,饮食宜清淡,忌油炸肥腻及生冷食物,以顾护脾胃,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④增加室外锻炼:早春三月,阳气生发,万物萌生,人们应顺应春季的特点,增加室外锻炼,早睡早起,起床后可适当漫步晨练,舒展身体,调整呼吸,安定心神.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宜空腹晨练,晨练前可进食一些松软、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蜂蜜、燕麦片、藕粉、热粥等.
(2)夏季
①慎防暑湿邪气:中医学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胃本属喜润恶燥之腑,如果是胃热较盛的胃病患者,应注意防止暑热耗伤胃阴.到了长夏季节,暑湿较重,易于伤脾,因脾为喜燥恶湿之脏,若暑湿困脾,则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导致胃病缠绵难愈,肢体倦怠,头晕乏力,腹胀肠鸣,食欲降低等症状.
②饮食卫生有节: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同时夏天虫蝇多,容易污染食物,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脾胃虚弱的人,应及时调理好饮食,保证营养充足而又不增加脾胃的负担,一般宜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夏季动辄出汗,人易感到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要贪喝冷饮,以免损伤脾胃.慢性胃病患者,不要在剧烈运动后饮大量的冰冻饮料,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要在室温下放置片刻后再喝,不宜吃冰冻食品.胃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饮酸味的冷饮.
梅雨季节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加剧脾胃的损伤.绿豆汤是民间常用的夏季防暑饮品,但是绿豆性凉,对于属脾胃虚寒证的胃病患者不宜食用,另外,绿豆还会降低药效,胃病患者在服用胃药期间,不宜吃绿豆.
夏季饮食可选择苦味食品,中医学认为苦能泻热,比如苦瓜,具有清暑除烦,清心明目之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苦瓜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③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常常睡得晚、起得早,以致睡眠不足,胃病患者在此时应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超负荷工作,不要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上午的劳作后,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每天应安排1小时左右的午睡,以促进体力的恢复.夏天的正午时分,周围环境的温度十分高,人体的体表血管常常会扩张,大量血液集中于皮肤,造成了体内血液分配不平衡现象.特别是脑子的血液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学习、工作和劳动,人很容易感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午睡好比是运动过程中的一次缓冲,经过午睡以后,人们的疲劳消除了,这对下午工作时保持充沛精力是有利的.因此夏天晚睡早起再加上午睡,能够保证我们一天有足够的精力,使各种生理功能有序进行.
(3)秋季
①养阴生津: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不足,则机体失于滋养濡润,呈现一派燥象,所以秋天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秋天可吃点莲藕,藕是东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类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可抗衰老.另外,把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滋阴养胃,养血止血,实肠止泻的功效.
在秋天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此类辛温之品易伤阴津,导致出现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症状.秋季饮食上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除了要少食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外,还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②情绪开朗: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一到秋天,大自然一派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之象,很多人因此产生凄凉之感,五行学说认为,秋季易出现悲、忧的情绪.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不畅,脾胃不安,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所以胃病患者宜多与乐观开朗之人交流,多看喜剧片及催人向上的影视作品,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切忌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③体育锻炼: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适当晨练,既可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可促进气血流畅,秋季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适当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且要注意,晨练结束后不可立即进食,因为,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制,若不经过适当休息,立即进食,更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胃胀.同时早晨出门,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避免腹部着凉,运动后口渴不要立即喝凉水,以防寒邪伤胃,造成消化不良等各种消化道疾患.
(4)冬季
①防寒保暖:冬季大寒,寒为主气,寒邪易伤阳气,尤其是素体阳虚之人,易受外来寒邪侵袭,产生内寒,出现手足不温、畏寒肢冷等现象,还易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胃病患者而言,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寒邪伤胃,中阳受损,导致胃病加重.
②补虚扶正:冬季主藏,要“藏精气而不外泄”,从五行上讲,冬与肾相应,肾为先天之本,肾中藏精,精化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在冬季,要注重补肾填精,以使五脏强健,古人较为强调冬季进补,比如膏滋剂即为在冬季服食的防病健身的补药.
黑色应肾,冬季宜吃黑色食品,如黑米,具有健脾和胃,益中补虚的功效;黑豆、黑芝麻可降低胆固醇,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木耳能补气血,养血止血,润肺益胃,润燥利肠,舒筋活络,轻身强志,可改善贫血和怕冷症状;黑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
胃病患者在冬季可坚持揉腹,一方面可达到暖胃之效,另一方面可有效地提高淋巴系统功能和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从而使胃肠的分泌功能更加活跃,加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③早睡晚起:«黄帝内经»在谈及冬季保健养生时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段话的大意是: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应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冬季阳气潜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体也应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注意补肾藏精.早睡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是要等太阳升起后再外出活动,以利于阳气的潜藏,以免受到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起”,足部受寒,能反射性地引起胃痛,冬季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足,以舒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全身放松、心情舒畅,还能解乏安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