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为器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所产生的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以造成负压,使之吸着于经络、穴位、患处或体表的某些部位,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出现充血、瘀血或者起泡等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拔罐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帮助改善泛酸、胃灼热、胃痛等症状.
(1)准备:在准备拔罐前,用热毛巾洗净拔罐部位、擦干,其次要准备好大、中、小三种口径的罐具.玻璃罐是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拔罐器具,同时准备好棉花、乙醇、火柴、镊子等,然后让患者坐稳或躺平,暴露出拔罐的部位.
(2)方法
①闪火法:这是最常用的拔罐手法,其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住棉球等点火工具,另一只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放入火罐内绕1~2圈,或者放入罐内至罐体底部马上抽出,然后迅速地将罐体扣在拔罐部位,此时罐内形成的负压,即可吸附住皮肤.此法相对于其他火罐更为安全,因为罐内没有火.但需要注意的是棉球蘸的乙醇不能太多,以防乙醇滴下来灼伤皮肤;手拿罐具的时候,要始终保持罐口朝下,以防热气上溢,影响治疗效果.
②走罐法:走罐法又称推罐法、滑罐法等.具体操作时,在皮肤表面或者罐口涂抹一层润滑类物质如润肤露,或者将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循着经络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罐,直到皮肤出现红、紫斑为止.走罐法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肌肉丰富而平整的部位.此法常选用玻璃罐或陶瓷罐.
③抽气法:抽气法使用的是抽气罐,这种方法虽然使用特殊气罐,但是操作简单,是直接抽出罐内空气以形成负压的一种拔罐方法.优点是罐内的负压大小容易掌握,但是没有温热感,没有第一种方法效果好.
(3)注意事项:起罐时,一手扶住火罐,另一只手轻轻地按住火罐口边缘的皮肤,或将抽气罐的进气阀打开,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即可取下.如果空气进入太快,罐内负压骤减,易产生疼痛.起罐后要对局部皮肤进行按揉,以防受风、加重病情,然后赶快穿好衣服,休息30分钟,并喝点糖水,以恢复体力.
(4)几种胃病的拔罐疗法
①慢性胃炎
选穴:脾俞、胆俞、胃俞、大椎、中脘.脾胃虚寒者,加大肠俞、关元、神阙;脾虚便溏者,加水分、阴陵泉.
适宜体位:坐位、俯卧位.
选择器具:火罐、抽气罐.
操作方法:脾俞、胆俞、胃俞、中脘用常规拔罐法,留罐10分钟,隔日1次.
②胃肠痉挛
选穴:中脘.兼有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脘腹胀满者,加梁门、太冲.
适宜体位:仰卧位.
选择器具:火罐、三棱针.
操作方法:先针刺中脘穴,令患者做鼓气动作,在患者腹肌鼓胀的情况下,用针尖刺下腹部,留针15~30分钟后,拔针.拔针以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刺处数分钟,再进行拔罐中脘,配穴足三里等.
③消化不良
选穴:神阙、大椎及背脊两侧足膀胱经循行部位.
适宜体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位.
选择器具:火罐、三棱针.
操作方法:取神阙、大椎穴,拔罐在上面停留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出现明显瘀血为佳.如果患者体质偏虚弱,可以在每次拔罐前用艾条温和神阙穴10~15分钟.用火罐以走罐法拔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神阙穴也称命蒂,对其施以温热的刺激,有补虚培元,收降浊气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拔罐能温通经脉,活血止痛,使人体气血顺畅,缓和各种痛症,所以对胃病患者,特别是老胃病长期伴有胃痛、腹痛者,可以根据相应穴位,简单地进行拔罐辅助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