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骨科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影响骨科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多采用病因干预、药物干预、技术性疼痛干预、心理干预和综合性干预等方法治疗。应正确评估病人的营养需求,针对不同病人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骨科病人常会因为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饮食量减少、骨科疾病的影响等原因出现便秘的症状。3.肺部感染 骨科病人尤其是老年骨科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十分重要。预防尿路感染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

(一)心理

骨折早期,意外的创伤发生导致肢体或躯体器官残缺、功能改变及相应的治疗护理等所致的不适感常使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病人出现情绪上的较大变化,某些病人可有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等表现;骨折中期后,病人因长期卧床生活不便,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耐性及信心的心理反应;当病人发现其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极易产生悲观、绝望、厌世甚至轻生的情绪。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我们应当主动关心、体贴,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取得其信任;通过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其表述思想情绪的变化,以利于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向病人介绍类似的成功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二)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并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是骨科病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剧烈和长期的疼痛会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而部分慢性疼痛的病人(如骨肿瘤病人)若长期得不到良好正规的治疗,将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产生自杀行为。因此,对骨折病人进行合理及时的疼痛护理不仅可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增加其舒适度,而且可以降低和改善疼痛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目前多采用病因干预、药物干预、技术性疼痛干预、心理干预和综合性干预等方法治疗。

(三)营养支持

在创伤和应激状态下,机体可出现如下改变:机体能量代谢增高;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由骨骼肌向内脏转移;糖代谢紊乱;显著的内分泌改变;脂肪代谢紊乱;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变化;体重降低等。因此,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亦是促进骨折病人康复的有效手段。应正确评估病人的营养需求,针对不同病人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四)并发症

1.压疮 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急性缺血性损害,亦称为压力性溃疡。骨科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多数需长期卧床,由于运动障碍使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减退、保护性反射迟钝,导致受压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压疮。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原发病未经很好地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将加大病人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的时间,严重时也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应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避免摩擦力及剪切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给予皮肤按摩护理等。

2.便秘 是指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骨科病人常会因为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饮食量减少、骨科疾病的影响等原因出现便秘的症状。继而引起病人食欲缺乏、腹胀、腹痛等不适。首先应为病人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其次日常应鼓励病人多摄取可促进排便的食物和饮料,协助给予腹部环形按摩等,最后,可适当选用简易通便剂或口服缓泻药等方式解除便秘。

3.肺部感染 骨科病人尤其是老年骨科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十分重要。应鼓励病人进行自主有效的咳嗽,也可协助其进行背部叩击,以利排痰。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

4.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因饮水量减少、排尿方式改变等因素常会出现尿潴留,进而引起尿路感染。预防尿路感染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视病情允许可适当让病人坐起或去厕所排尿。

5.深静脉血栓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教会病人卧床期间每日定时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也可在下肢应用弹力绷带或弹性袜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同时视病情允许卧位时膝下垫小枕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