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所以,当我们终于想起孩子时,他也许再也回不来了,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心!
2015年8月,有四件新闻引人关注:
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名3岁女孩不慎从三楼的窗户坠下,因为父亲照看时只顾着玩手机。
河南省郑州市一名2岁男孩,和母亲经过地下停车场时,由于母亲在玩手机,小男孩遭汽车碾压身亡。
四川攀枝花市一名5岁小女孩和母亲一起回家时,由于母亲在玩手机,女孩独自跑到了公路上,被一辆公交车撞倒碾压,不幸身亡。
由广州南开往南昌的列车上,一对夫妻因为玩手机忘了下车,而被三名孩子给“丢”在了车上。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生雷格·保尔松的论文《很疼!智能手机和儿童受伤》中说:2007年苹果手机发布,在此之后,美国儿童受伤事件的增长变得愈发明显。他通过分析发现,2007~2012年间,美国5岁及以下的儿童受伤率增长了10%。并由此得出结论:智能手机是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罪魁祸首,而父母的疏忽是最主要的原因。
智能手机本应是生活的调味剂和助手,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却逐渐占据了人们的大脑和思维,使那些原本重要的现实生活,反而成了陪衬。
就在人们漫无目的地翻阅手机信息、玩手机游戏的同时,店员不知客户来了又走了;路人不知公交车来了又走了;年轻人不知工作来了又走了;父母不知孩子来了又走了……
没有网络时,孩子的纠缠让我们觉得温馨;天罗地网时,孩子的呼唤让我们觉得烦躁无比。我们的眼睛应该看着孩子,却离不开屏幕;我们的心应该跟着孩子,却迷失在纷杂的虚无里。
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眼神的碰撞和心的交流时,剩下的,除了距离还有什么呢?我渐渐地感到:网络可以把天涯变成咫尺,也可以把咫尺变成天涯。
女孩说:“我很羡慕书里的小兔子,有妈妈整天陪着它玩,陪着它说话。”
男孩说:“我以后不想和爸爸玩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看手机。”
妈妈说:“吃饭时,我们总忍不住看手机刷新闻或看视频,有几次惹怒了女儿,她一下把手机抢过去。”
爸爸说:“儿子对他说再看手机,眼睛就要瞎掉了!因为我们经常这样教育他。”
很多事实都证明:上网成瘾的孩子,一般都有心理需求被父母忽略的经历。他们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就去网上寻找温暖和认同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所以,当我们终于想起孩子时,他也许再也回不来了,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心!
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它只能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却不能成为操纵我们的无形之手。
它若是我们的工具,就是孩子的工具;我们若被它操控,孩子也会被它操控。这不是遗传,是影响。
孩子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学来的,从他出生的那天就开始学,看到什么学什么,而父母的所作所为就是他的模板和镜子。除此以外,他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习惯,因为他根本看不到,无从知晓,也就无处学习。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不应该沉溺在手机中,自己就不要那样做吧,因为这是最直观、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身边的一些父母觉得电子设备附带的智力开发软件对小孩子是有益的。不过,著名歌手林志颖说:“我以前会给孩子玩ipad或者手机,现在不给了。因为那些东西很新奇很刺激,一旦沉溺,他看书的时候就会静不下来,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得没有耐心。”
还有测试表明:玩20分钟电子设备,就会使孩子的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有些父母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炫耀的心理、“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态,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自己玩的时候不被打扰。
有一次我和弟弟一家去KTV唱歌。一起来的小侄子唱了几首他熟悉的歌就觉得无趣了,不是要东西吃,就是要出去玩儿。为了安抚他,弟弟只好拿出了平板电脑让他看动画片,直到我们结束。
事情过后,我忽然有些内疚。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把孩子推给电子设备,看来我也应该反省。
小孩子对于父母,最大的需求是身体的陪伴,是心灵的依靠;最怕的则是心里的厌恶,行动上的忽略。不要怪他长大成人之后对父母的漠视,因为在他年幼时,从父母那里只学到了漠视!
宋庆龄曾经说:“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却是家庭。”
如果希望孩子有更强的表达能力、更愿意与人交往、与自己更亲近,那么至少在与孩子共处的时候远离网络吧。
对于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指导和约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由于电子设备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过多,尽量用书籍或互动游戏等方式学习知识,是更好的选择。带孩子一起外出活动,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则应该严格限制。
同时我觉得,主动教给孩子如何使用电子设备的工具软件,既体现了父母的博知、树立了威信,也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信任并努力学会自律。
用关爱的眼神迎接孩子信赖的眼神,用关爱的心触摸孩子渴望的心吧!别让那冷冰冰的东西代替亲情,别让那温暖的感情失去温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