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的需要吗

真的需要吗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家里,玩具成堆,但每个只玩几下就再也不碰了;图书成堆,但每本只看几页就再也不翻了;零食成堆,但每种只尝几口就再也不吃了;衣服成堆,但每件只穿一两次就再也不动了。不是衣服越多,孩子越有品位;不是书籍越多,孩子越有知识;不是少一些玩具,孩子就少见识;不是少一些零食,孩子就少朋友。控制自己无限给予的欲望,约束孩子无限索求的欲望,让孩子了解父母养家的艰辛。

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用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证明自己是称职的父母,而要让他意识到:对物质的冲动消费和过度需求,会迷失自我;理性消费才是人成长的标志。

名包、名表、名车为什么能够如此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在当今社会中,这些奢侈品的价值除了体现它的品质和功能外,用来占有、拿来炫耀的成分究竟占了多大比重?

17岁的高中男生,一年买名牌鞋二十多双,万元以上的电脑两年就要换一个;一个小学生因为家人没有用高档车送他上学遭到同学讥笑而发脾气;而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因为觉得自家车子小,居然“让妈妈换个爸爸”。

这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却反映出父母的价值观。口中说“不应该虚荣、不应该攀比”,但看到别人有时,就想自己怎么没有,挣钱后一定也要买;听到孩子要时,就尽量满足他,唯恐他被别人看不起。

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家里,玩具成堆,但每个只玩几下就再也不碰了;图书成堆,但每本只看几页就再也不翻了;零食成堆,但每种只尝几口就再也不吃了;衣服成堆,但每件只穿一两次就再也不动了。

闺女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穿了红皮鞋,也想要一双。我对她说:“小孩子平时活动多,穿皮鞋不方便,也不舒适。而且你的脚现在长得很快,一双皮鞋可能只穿几次就小了,太浪费了。如果以后真的需要,我再给你买。”直到后来她要外出参加正式活动,我才带她去买了一双。

其实,孩子并不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但父母总想给他更多。当终于觉察到孩子拥有的大大超出了需要时,父母又怎能只怪孩子浪费、不珍惜呢?

不是衣服越多,孩子越有品位;不是书籍越多,孩子越有知识;不是少一些玩具,孩子就少见识;不是少一些零食,孩子就少朋友。在很多时候,物质都可以被情感和精神替代。

控制自己无限给予的欲望,约束孩子无限索求的欲望,让孩子了解父母养家的艰辛。我们做到了这些,孩子才能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著名作家莫言说:“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英国的投资交易员尼克·里森,为了获得个人的红利所得和提高自己在银行内部的地位,采用了开设虚假账户挪用客户资金、伪造虚假授权文件等手法,隐瞒交易亏损并持续投入错误赌注,在1995年,一个人“玩”倒了英国巴林银行。

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如果不约束自己对财富的过分欲望,轻则失去已经得到的财富,重则断送自己的前程,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很多人说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孩子从小攀比。如果换个角度,为什么只能是不好的社会风气影响我们,而我们不能影响社会风气呢?

男孩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买宝马、奔驰?”妈妈说:“车只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不管多贵的车,只要能满足我们目前的生活需要就够了。再贵的车,也是四个轮子,再好的车,也只能在北京的马路上堵着。”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需要,是消费的必要条件;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买小排量车、少用一次性用品、纸张双面使用、更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不必要的购物等,这些消费理念并不简单等同于节俭,而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更多的人选择这样做,就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

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用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证明自己是称职的父母,而要让他意识到:对物质的冲动消费和过度需求,会迷失自我;理性消费才是人成长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