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接受到陌生人的帮助时,很容易记住,但接受身边人日复一日的爱和照顾时,却变得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
25年前,一位徐州大哥为了帮助一位浙江小弟,拿出了当时可谓“巨款”的1000元钱为他开了间理发店。小弟18岁回家应征入伍,因离别仓促,两人就此失去了联系。
25年后,已经在国外事业有成的小弟回徐州寻找大哥4年,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他先想送给大哥两套房子,被拒绝后,在徐州投资了一家企业,让大哥帮助管理。
小弟说,自己当时正处在青春期阶段,而那时的大哥用自己正直善良的人品感染了他。
这是一个真实的知恩图报的故事,让人感动的,一个是不求回报地帮助,另一个是想尽办法地感恩。
当今社会,不靠任何人的帮助就能独自成功、甚至独立生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对于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应该怀有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去帮助他们。而这些教育,应该从家里做起。
闺女小时候,我常会利用一些细小的事情让她知道应该对周围的人怀有感恩的心。
曾经有一段时间,爷爷每天一个人带她,我对那时还不会说话的她说:“爷爷今天带你多累呀,快亲亲爷爷!”于是闺女立刻凑上去亲一口。
有时爸爸回家做晚饭,我说:“爸爸上班很辛苦,回家还要做饭,快去谢谢爸爸!”于是闺女过去搂住爸爸说:“谢谢爸爸!”
外婆帮助她洗衣服,我说:“外婆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帮你洗衣服,快去谢谢外婆!”于是闺女过去搂住外婆使劲亲,然后说:“谢谢外婆!”
同时,我也会教闺女,对物业叔叔、打扫卫生的阿姨、管理停车场的爷爷、售货员、理发师、医院的医生护士和一切帮助我们的人大声说“谢谢”,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感恩的心和谢意。
对别人的帮助心怀感激,给彼此留下的都会是快乐而幸福的记忆。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照顾孩子是应该的,所以从来不向孩子诉说辛苦,也不要求孩子感谢自己的付出。可是,孩子长大后,父母又觉得自己好像养了只“白眼狼”。
有位妈妈说自己天不亮就起床买菜做早饭,然后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每天如此,自己和孩子仿佛都习惯了。
有一次,女儿对她发脾气,她生气地说:“我每天为了你这么辛苦,你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啊?”女儿却来了一句:“你生我就是要对我负责!不就是天天送我去上学吗?明天不用你送了,我自己去。”女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母亲的心。她觉得自己的全心付出却换不来女儿的真心。
当我们接受到陌生人的帮助时,很容易记住,但接受身边人日复一日的爱和照顾时,却变得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而这句“谢谢”,正是提醒我们自己和孩子,别忘了身边人的爱,别忘了感恩身边人。
有位热心的老人想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给多个有受捐助需要的学生每人寄去一本书,随书还附有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电子邮箱。然后,老人一直等待着。直到有一天,一位收到书的学生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位同学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说:“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感恩的心。”如果一个人总是记住哪怕一点点别人给予的帮助,我们会很愿意和他亲近;而如果一个人觉得接受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我们肯定会远离他。告诉孩子这样的事实,相信他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个孩子生了重病,爱心人士,给他募集了很多捐款。孩子的父母将每一笔花费都通过微博公布,目的是让那些好心人知道钱没有被乱花或挪用。有一天父亲也生了病,但他认为这些钱是捐给孩子的,于是坚决不用。
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感恩社会,他在医院门口摆了个麻辣烫摊子。他把所有的原材料都清洗得非常干净,像给自家人吃一样;调料里不加任何添加剂;用手套保证卫生;给医院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打折;给环卫工人免费。孩子病愈出院后,父亲还将余款全部转给了公益机构,他希望这些钱能帮助那些和自己孩子一样的人。
爱,在懂回报的人眼中,是可以传递的。在传递中,小爱变成了大爱;人与人之间的爱,变成了人对整个社会的爱心。
“谢谢”只是一个普通的词,但教会孩子这个词,就是在他心里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当这粒种子开花结果时,我们不仅能得到孩子的爱,还能看到他更加幸福、快乐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