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台献艺,小盲童与“世界钢琴王子”

同台献艺,小盲童与“世界钢琴王子”

时间:2023-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在交谈中,陈玉书得知这位太太是印尼华侨,她的丈夫是印尼领事馆的高级官员。买下这批货后,陈玉书成了世界上拥有最大库存的景泰蓝经销商。为此,他向北京工艺品公司提出“日用化、实用化、现代化”的改革计划。在他的指导下,北京工艺品公司研制出闻名世界的“中华脱胎景泰蓝”。陈玉书一举成为“世界景泰蓝大王”。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

第十章 乘胜前进的动力——成就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让我们一起去探访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的足迹吧!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得有敢于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也许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有着色彩斑斓的理想,但有人奋斗了、锲而不舍地追求了,可能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有些人,遇到困难退却了、碰到艰苦退缩了,那么他的理想也就破灭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贫困的生活,艰苦的条件,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磨砺人心的砥石,多少伟大的人物都是在与贫困作韧性的搏斗中取得的成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实现理想,获得科学知识,必须要有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把疑难当作获得知识的向导,把挫折当作通向成功的桥梁,为了理想,携手坚定地走向未来;让我们划起勤奋舟楫,扬直理想的风帆,愿你们都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幼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期,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直面自己,锻炼自己,超越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圣人孔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孩子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懂得自知,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越过挫折,拥抱成功

引语:成功者需要坚韧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情,“自古英雄多磨难”。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在你伸手摘取美丽的鲜花时,荆棘同时会刺伤你的手。如果因为怕痛,就不愿伸手,那么对于这种人来说,再美丽的鲜花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成功永远属于敢挑战失败的人,我们不是挫折的奴隶,许下青春的承诺,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陈玉书,1960年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专业学习。1964年毕业后在北京任中学教师,在北京西颐中学执教七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有海外关系,陈玉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不得不携妻泪别故土,远赴香港谋生,抵达香港的第三天,陈玉书就在填海工地上当起了地盘工人。由于当时口袋里只有50元港币,他要求自己“节省每一个铜板”。每天中午,他总是独自一人就着开水啃面包;舍不得买报纸,他就捡别人丢弃的旧报纸来看;为了减轻负担,他和家人约定:“谁也不准生病”。

虽然陈玉书汗流浃背地苦干,但命运之神却总是和他开玩笑。不久,填海工程结束,陈玉书也失业了,生活一下子跌到冰点。他不得不又一次四处求职,却屡屡因僧多粥少而被拒之门外。后来,在岳父的帮助下,陈玉书谋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月薪400元。尽管生活艰辛,但陈玉书始终没有丧失奋斗的勇气和待人的热诚,人生的转折点也由此而来。

有一天,陈玉书到公园小憩,看见一位妇女把小孩抱上秋千,却几次都无法把秋千荡起来。陈玉书主动上前帮了她一把。在交谈中,陈玉书得知这位太太是印尼华侨,她的丈夫是印尼领事馆的高级官员。

事情总是如此凑巧,不久后,陈玉书的朋友有一批货在印尼领事馆办商业签证时遇到了麻烦,陈玉书便找刚结识的这位太太帮忙。朋友的问题不但得到顺利解决,并且在税率上享受了优惠待遇,节省了一大笔钱。陈玉书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5万美元的酬金。

陈玉书从不讳言他的成功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义无反顾地把握机会却是他成功的首要因素。

有了“第一桶金”的陈玉书办起了“香港繁荣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祖国内地产品的转口贸易。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试着从北京购进了一批仿旧景泰蓝鸟兽,运到香港后竟十分畅销,从此,景泰蓝成了陈玉书的拳头产品。

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全球性经济衰退,香港市场对景泰蓝的需求量减少。面对不景气的市场环境,大多数经营者都精减开支,大量清货。唯有陈玉书反其道而行。他拿出大部分的销售收入,在香港的繁华地段一连开了四家景泰蓝新店,并在报纸、电视上大做广告,逐渐占有了香港景泰蓝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他还迅速将北京工艺品公司急于清仓的景泰蓝库存全部吃进。这批货花色品种齐全,价值高达人民币1000万元。尽管对折出售,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商人敢图这个便宜。然而,陈玉书却独具慧眼。买下这批货后,陈玉书成了世界上拥有最大库存的景泰蓝经销商。为了扩大影响,他开始在新加坡等地举办景泰蓝展览会,掀起一股世界范围的“景泰蓝热”。

在销售过程中,陈玉书认识到,传统的景泰蓝产品花色品种单一、功能只限于观赏,已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为此,他向北京工艺品公司提出“日用化、实用化、现代化”的改革计划。

在他的指导下,北京工艺品公司研制出闻名世界的“中华脱胎景泰蓝”。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制作台灯、壁挂、手表、打火机等各种景泰蓝日用品。这些新产品一上市,大批订货单雪片般地飞来。产品不仅畅销东南亚,还打入了欧美市场。陈玉书一举成为“世界景泰蓝大王”。

启示:在学习中孩子曾经遇到过挫折吗?如测验不及格、考试不理想等,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视挫折,永不言败,努力走向成功。只要我们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用平和与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用理智与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用主动与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关爱,用激情与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相信,终有一天成功一定会到来。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引语:意志并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不断磨炼中才成熟起来的。具有顽强意志的人,会用顽强的意志锻炼自己培养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他才不会因为轻微的挫折而气馁。一个人如果有了顽强的意志,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义无反顾。人只有拥有了顽强的意志,才能为了理想而无畏无惧。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之路,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尽管她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学校里读书,坚强好学的她,发奋学习,自主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

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聊城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时间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年轻的“名医”,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当地人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六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三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

张海迪虽然身患高位截瘫,自己的行动不便,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著于文学事业,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三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等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张海迪一生42年与疾病相伴,生命中经历了六次大手术。从这点上我们能体会到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她的不屈精神,呼唤着多少当代人为生命而奋斗。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另一个是“当代保尔”。

启示: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引语:毅力就是坚持,毅力就是努力。在所有的成功者中,坚强的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失败者来说,缺乏毅力几乎是他们共同的毛病。毅力会帮助你克服恐惧、沮丧和冷漠,毅力会不断地增加你应付、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毅力会将偶然来的机遇转变为现实,毅力会帮助你实现他人实现不了的理想。因此,古今中外的先人、哲人、伟人、名人,都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了使自己能够读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七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预习功课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取得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莎莉文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给《大西洋月刊》写的一篇散文。

海伦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耐力等强烈地震撼着我们,对我们的心灵进行洗涤。

启示:“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这种苦难铸就了海伦那种坚强的性格。她是一个盲、聋、哑的人,可她却有着超过平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渴望和热爱。她告诫别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就算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他们会凭着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成功,在于再坚持一分钟

引语:一个人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贵在“坚持”二字。只有坚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再坚持一分钟”,这是一句多么好的座右铭。成功其实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努力不坚持就永远也不能和他成为朋友。只要我们再多坚持一分钟,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胜利者。

王军霞在1991年入选辽宁省田径队,1995年9月入选国家田径队。1993年,王军霞在北京举行的第7届全运会上夺得女子3000米项目的冠军,两次(预、决赛)打破3000米世界纪录(8分12秒11、8 分06秒11),并以29分31秒78的成绩打破女子10000米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女子10000米跑“30分钟大关”的运动员,她在这两个项目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96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并获女子10000米银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

作为我国出色的田径选手,生在农村的王军霞由于家庭生活条件艰苦,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王军霞在职业生涯里获奖无数,在1993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首,并获英国环球电视台“环球体育最佳运动员”、世界“十佳运动员”称号。1994年,王军霞在美国纽约接受了第14届杰西·欧文斯国际奖,这是中国也是亚洲运动员首次获此殊荣。她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长跑冠军的运动员,被誉为“东方神鹿”。当她从领奖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有记者问她,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到最后,跑在最前面?她想了想,就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王军霞参加学校举办的10公里越野赛。开始,她跑得很轻松,后来她感觉有些累了,快跑不动了,于是很想停下来歇一歇,喝口水。这时,一辆校车开了过来,校车是专门在赛跑路线上接送那些跑不动或者受伤的学生的。她很想上车,但还是忍住了。又跑了一段时间,她感到更加累了,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她真想马上就停下来歇一歇。这时又有一辆校车开过来了,她迟疑了一下,心想再坚持一下吧,于是她又继续朝前跑去。不知又跑了多久,她跑到了一个小山坡前,看着这个小小的山坡,觉得它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自己的力气已经用光了,肯定是过不去了。于是当校车再一次开过来的时候,她放弃了,上了校车。没想到的是,校车才开过那个小山坡就到了终点。她后悔极了,要是再坚持一分钟,就能越过小山坡,跑到终点,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

从那以后,每次参加比赛,当感到自己跑不动、快要泄气的时候,她就不断地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分钟,快到终点了!”就这样,她一直跑到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启示:当今社会处处充满机遇,也处处充满挑战,孩子肩负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应认识到“坚持就是胜利”的重要性,并努力学会“坚持”,坚持刻苦攻读,坚持磨炼意志。

闪耀着无数成功的光环是需要恒心的。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不是很丰富,因此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明白,所谓的成功者,都是那些坚持到最后一刻、迈出了最后一步的人。

最后的结果,可能只是一团污迹

引语:生活中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当你感到有恐惧和疑虑时,就如同面临一条拦路的小河沟,其实你抬腿就可以跳过去,就那么简单。在许多困难面前,人需要的只是那一抬腿的勇气。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取得成功的。许多人并不缺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成功。而收获成功的人不是未曾被击倒过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的人。

1867年,玛丽诞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她的父亲是中学的数学和物理教员,母亲当过小学校长。玛丽从小就爱好科学,父亲房间里放着的物理仪器、矿物标本等,都能引起她的兴趣。

1890年,玛丽带着积蓄下来的钱,只身来到法国,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读书。在巴黎求学的四年里,玛丽以非同凡响的毅力过着一种贫寒却高尚的生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漫长的冬季,住在顶层阁楼中的玛丽因寒冷而无法入睡,她便从箱子里取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或盖在被子上,有时她甚至把椅子拉过来压在被子上取暖。对科学知识无止境的追求,使她忘记物质上的困窘。她似乎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在科学的海洋里漫游,不知疲倦,永不停歇。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她放弃一般年轻女子的快乐享受,过着与世隔绝的枯燥生活,萦绕在她头脑中的只有学习和工作。她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很高,她不满足一个物理学硕士学位,她还要争取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她不断鞭策自己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就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永远进取的顽强精神,才使她在科学领域里逐渐崭露头角,并且最终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以后,人们才开始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后来,在世界上他们第一次发现并提取了放射性元素镭。

居里夫人的工作条件是比较艰苦的,设备相当简陋。在提取和寻找镭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常常在她的“实验室”里搬成袋的沥青、矿渣,把它们倒在一口大铁锅里,用粗棍子搅拌。

由于居里夫人只是理论上推测,但无法证明新元素镭,所以巴黎大学的董事会拒绝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员,她只能在校内一个无人使用的四面透风漏雨的破旧大棚子里进行实验。她工作了四年,最初两年做的是粗笨的化工厂的活儿,不断地溶解分离,最后剩下的就是镭。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辛苦工作,8吨小山一样的矿渣最后只剩下小器皿中的一点液体,再过一会儿将结晶成一小块晶体,那就是新元素镭!

当她满怀希望抑制住激烈跳动的心,朝那只小玻璃器皿中看时,她看到4年的汗水和8吨的沥青矿渣最后的结果只是一团污迹!假如换了别人,也许会很生气,大动肝火,然后把那个小器皿连同里面的那团污迹摔得粉碎!但是居里夫人没有,幸亏没有。

居里夫人疲倦地回到家,晚上她躺在床上,还在想着那团污迹,想找出失败的原因:“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太在意了。为什么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晶体呢?那才是我们想要的镭。”居里夫人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居里说着。突然,她眼睛一亮:也许镭就是那个样子,不像预测的那样是一团晶体。他们起身跑到实验室,还没等开门,居里夫人就从门缝里看到了她伟大的“发现”:器皿里不起眼的那团污迹,此时在黑夜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镭——一种新被发现的具有极强放射性的元素。

启示: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和面对困难的决心。

饱受磨难,蒙古草原的雄鹰

引语:对成功者来说,他的生存条件再艰苦,也不会磨灭其自身潜藏的能力,更不会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锲而不舍地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成吉思汗13岁时,已经长成一个传奇般的少年了,从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人用毒酒害死后,他的心就被复仇的火焰点燃了。他每天刻苦习武,其英武与魄力已经使仇人们感到了威胁,他们想趁豹子还没长大时,就让他在笼子里死去。

那天,泰赤乌部落的贵族塔儿忽台带着一队骑兵前来袭击成吉思汗家。还没有还手能力的成吉思汗与母亲月伦夫人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急忙躲进了树林中。他的异母弟弟别里古台伐倒树木做藩篱,长于射箭的合撒儿在林中的空隙向那些骑兵射击。那些泰赤乌人在林子的外面大声地喊着:“我们只要铁木真出来,其他人都是我们的朋友……”那时的泰赤乌人只想把那颗仇恨的心灵中的火焰浇灭,不使他成为自己未来的威胁。铁木真在母亲的暗示下,独自一个人钻到了密林的深处,林子中绿色的叶子化成了他的衣服,泰赤乌人找不到他的身影,只好将那片林子团团围住。

铁木真在森林中躲了三天三夜,他觉得泰赤乌人可能早就走了,便走出那片密林。然而一直等着他的那些泰赤乌人把他抓了起来。又饿又累的铁木真失去了反抗的力量。

泰赤乌人为了庆祝铁木真被抓,整个部落在斡难河边上大开宴会。所有的人都在庆祝着胜利,他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只有一个小小的少年在那里看守着铁木真,那个少年也被酒给糊住了眼睛,铁木真感觉到机会来了,他用枷锁把那个少年打昏,然后跑到河边的树林中,又从树林潜入一条水沟里,将身体藏在水中,只露出口鼻呼吸。

铁木真躲过了敌人的搜索之后,带着枷锁从水中爬出来,铁木真的家在斡难河的另一边,他想,自己能活下去的唯一办法是找到一个可以收容自己的人,而锁儿罕失刺家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于是铁木真找到了他的家。

泰赤乌人在白天的草原上没有看到铁木真的影子,就相信是有人把他藏起来了,于是从斡难河边的帐篷开始,一家家地进行搜查。到第三天的时候,搜查到了锁儿罕失刺家,他们把帐房里里外外,车上车下都看遍了,最后怀疑到装羊毛的大车。那些士兵把羊毛一捆捆地抛下来,眼看就要露出铁木真的脚了,锁儿罕失刺装做平静地说:“在这样闷热的天气里,人在羊毛中怎么可能待得住呀?”泰赤乌人看看那个大太阳,自己也累得满身大汗,早就对在羊毛车上发现铁木真不抱希望了,他们把那捆羊毛放下,转身走了。

铁木真爬出羊毛堆时,早被吓出一身冷汗的锁儿罕失刺说:“为了救你,我的心几乎变成了飞灰,现在你快点走吧,走得越远越好,回去找你的弟弟与你的母亲去。”

铁木真谢过了锁儿罕失刺,骑着他送给自己的光背马,找到了母亲和他的弟弟们。为了防止那些泰赤乌人再来骚扰他们,铁木真的全家都搬到了桑沽儿小河边的黑锥山下,扎了帐篷居住。铁木真与弟弟们整天靠抓那些土拨鼠为生。

母亲月伦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对铁木真说:“马儿是每个男人的国家,你的马可以走多远,你的理想就有多大。去吧,跟着那向东的风去吧,那里有你的靴子,有你的马背,有你的鞍子。”铁木真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出发了,从此开始了蒙古草原上的奋斗历程。

启示:面对同一种打击,有的人坚定不移,有的人颓废沮丧。这种“挫折承受力”的差异,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关联。“挫折承受力”还与个人的性格有关。心胸开阔、性格外向的人,对挫折能泰然处之,并能以积极的外部活动转移受压抑的心情;性情忧郁、内向的人,对事物过分敏感,爱自寻烦恼,挫折承受能力自然脆弱。个人的生活经验、健康状态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挫折承受力”。鲁迅曾说过:“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这应该成为我们抵抗挫折时的座右铭。

命运交响曲,人类世界的永恒乐章

引语:在维也纳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宫殿中,有一颗无与伦比的音乐明珠。它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无论你用怎样的想象去拥抱这昂扬而深沉的音符,你都会被不可抗拒地征服,这位双耳失聪的天才音乐家用一种神奇的语言,激起你对人生遭遇的满腹感慨与深深的思考,在这首交响曲中,你会悄然想起属于你的一切不幸或幸运……

在《命运交响曲》激越声中,贝多芬的脚步穿越了沉重的历史苦难带你走向欢乐,贝多芬不屈的抗争带你走向胜利,贝多芬的音乐声通过瞬间带我们人类走向永恒。

全世界伟大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

有一次,他与几个朋友到郊外散步,看到美丽的田野,翠绿的青山,蜿蜒曲折的河流,他禁不住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旋律来表达它们。散步中,朋友们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唯有他一言不发。很长时间之后,他突然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了!”并狂奔回家去了,惊得朋友们不知说什么才好。

回到家里,他就把刚才所见的美丽景色用乐曲的形式在钢琴上弹奏出来了。这首曲子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洋溢着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第四交响乐》。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1802—1805年被称为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不断加剧,他也因此深居简出,逐渐给人们留下了厌世者的错误印象。尽管如此,贝多芬仍然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并开始了他为未来观众作曲的历程。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0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施特劳斯等。

晚年的贝多芬因耳聋不能与别人对话,只有靠一支笔、一个本子与别人交换意见。他未来计划中,还有不少乐曲等着他去完成,但是,1827年3月26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贝多芬带着未完成作品的遗憾,带着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恶,带着对人世间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离开了人世,终年57岁。

可以说这位超乎时空的天才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但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

启示:父母为孩子安排的路永远是直的、平的,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可是,路还要孩子自己走。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什么?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走别人的路不算好汉,我们要自己从荆棘中踏出一条道,一条同样通向光明和希望的大道,那里虽然危险重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经历过磨砺的人生才算是辉煌的,贝多芬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勤奋上进,成就伟大电学家

引语: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

谁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与工作能力,谁就是天才。不勤奋,无所得。天才百分之二是灵感,百分之九十八是汗水。天才就是勤奋,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再勤奋。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微薄,经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空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渐渐地,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法拉第没钱买书、买本子,就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自己配上插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了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说:“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惊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伟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由于他对电化学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姓——“法拉第”作为电量的单位;用他的姓的缩写“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

启示:少年儿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发展中国这道跨世纪的方程,需要我们来求解。祖国需要我们早日成才,社会需要我们早日成才。“自古英才出于勤奋”,勤奋是石,敲出信息之火;勤奋是火,点燃理想之灯;勤奋是灯,照亮人生之路;勤奋是路,引导我们走向成才的明天。既然成才的航船需要以勤奋为风帆,就让我们扯起勤奋之帆,去乘风破浪吧!

同台献艺,小盲童与“世界钢琴王子”

引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督促你去实现自我,去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呢?这种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一位母亲要去救助自己落水或被困于大火中的孩子时,那种力量有多大。就算这位母亲体弱多病,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努力!所以说,一切均取决于你自己多么想要得到这个东西,你下了多大的决心去得到它,你愿意为它付出多么大的牺牲。

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正式启用的第五天。虽然门票高过百元,1000多个座位的音乐厅里却早已座无虚席。下午1时30分,刚满12岁的萧山盲童来佳俊来到这里,期待着与世界级钢琴大师朗朗的交流。

年仅26岁的朗朗出生于沈阳,是当今世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钢琴家之一。他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里富兰交响乐团)以及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世界顶尖交响乐团长期签约的青年钢琴家,而且他几乎与世界各国的国家交响乐团合作过。他被中外媒体誉为“世界钢琴王子”“最年轻的钢琴大师”“跨世纪的钢琴奇才”“音乐的奇迹”“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等。

这是一场世界水平的钢琴教育公开课,专家们从北京的钢琴专业学生里挑出了五位学业顶尖的学生,在舞台上接受朗朗的指导。五位学生里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和大学生,有的已经出了钢琴专辑,而小佳俊是其中唯一的盲童。

一进入音乐厅后台,小佳俊就与年轻的朗朗迎面相遇。小佳俊用流利的英语问道:“您就是著名的钢琴大师朗朗吗?”朗朗感到非常好奇,就问小佳俊:“你是哪国人呀?”小佳俊拍拍自己的胸脯,认真地说:“您看看,我就是中国人呀!”惹得朗朗笑颜顿开,把小佳俊领到了自己的化妆室。

朗朗并不了解佳俊的弹奏水平,就问道:“我们怎么弹呢?”没想到小佳俊老气横秋地说:“您弹好了,我跟着!”朗朗的手放到了钢琴上,《斯拉夫舞曲》的片段翩然而起。小佳俊也把手放了上去,合上了节奏。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把舞曲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小佳俊弹得兴味盎然。一曲终了,朗朗惊奇地看着身边的小佳俊,竟然拉起他的手看来看去,开起了玩笑:“你是个小大师呢,来先生!”

这场音乐盛会不仅引起京城各大媒体的关注,也引来了许多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的国家电视台记者也赶来采访,把小佳俊和朗朗合作的镜头拍了进去。奥地利的记者不通中文,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英语说得棒的,于是佳俊就成了他们的采访对象。记者拿着话筒,黏着小佳俊叽里呱啦、一来一去地说起了英语,谈笑风生。

小佳俊是五名学生中最后一个登上舞台的,与三年前刚来北京相比,显得更加从容自如了。他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然后独奏了一首《平湖秋月》。朗朗进行了点评,手把手地教小佳俊,让他把乐曲表现得更加完美。最后,朗朗和佳俊一起,表演了四手联弹《斯拉夫舞曲》第一集第三段。一双大手和一双小手,配合得就像一个人。京城的钢琴师生们都看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一位盲童竟有如此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态和流利的英语、高超的钢琴技艺。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拥到佳俊身边,激动地喊:“佳俊,加油!加油!加油!”一位钢琴教师预言说:“我相信佳俊今后一定会成为国家大剧院的主角。”

在舞台上与朗朗四手联弹,使已经在北京小有名气的萧山盲童来佳俊更加为中国音乐界所认识。

启示:能够完成艰巨任务、解决棘手难题的人,都是那些信念坚定、意志坚决的人;最终获胜的人,都是那些遭遇到挫折而迎着困难前进的人。

家长应告诉孩子,如果你下决心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带着不知失败为何物的精神,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只有那种软弱乏力的想法,没有永不言败的热忱做后盾,你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