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故事
引语:一鸣惊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的人,一下子干出了惊人的成绩。而这个成语的来源,则是春秋时候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候,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公元前614年,一代枭雄楚穆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熊旅即位,也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国之主,大臣们害怕他缺乏经验,于是让令尹子孔监督和辅佐他。
不知不觉,楚庄王即位已经三年了。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却让大臣们忧心忡忡。这位年轻的楚王似乎对国事没有兴趣,他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
大臣们见到此情此景,纷纷上书向他提出意见,希望他能够专心于国事。然而楚庄王却并不喜欢这样,他觉得自己天生就具有管理国家的才干,根本用不着学习怎样管理国家大事。
眼看着大臣们的不满越来越多,楚庄王干脆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再劝谏我,我就判他死罪!”于是,大臣们都再也不敢向他劝谏了。
有一天,一个名叫伍举的大臣来求见楚庄王。庄王看了看他,问:“你该不会又是来劝谏我的吧?”
伍举说:“我不是来劝谏您的,只是有个谜想请您猜猜。”
楚庄王感到很好奇,说:“你说吧,我倒要听听是个什么样的谜题。”
伍举说:“楚国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羽毛,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想了想,沉思了半晌,说:“这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从那天开始,楚庄王振作起来,认真治理国家,楚国也渐渐强大起来。最后,这位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启示:一鸣惊人的成语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一鸣惊人的故事不仅仅蕴含着一个成语的含义,更有着深刻的道理。楚庄王在成为一国之主后不思进取,但在听完伍举的故事之后却能够奋发图强,是因为他听出了伍举故事中的隐含意义。那只大鸟就象征着楚庄王自己,无论多么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肯努力将才能发挥出来,那么即使再聪明、能干,也无法做出一番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