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不倒的“小老头”
引语:在学校中会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大多是“学习”上优秀,知识上广博的却不多。许多知识看似不相关,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庞大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必定会像下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成为一个问不倒的“小老头”。
查佳星是个小学生,他看书多,知识面广,同学给了他一个美称:“小老头”。
可他在家里嘟囔着:“同学们叫我‘小老头’,快把我叫老了!”“老头儿有经验,知识广。叫‘小老头’有什么不好。”妈妈诙谐地说。查佳星一听,笑了。
在历史课上,当涉及问题不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的时候,老师的提问,只有查佳星能回答。他发言像“小钢炮”,有条理,有独特的见解。历史老师决定找他谈谈、摸摸底,看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一个中午,他招呼查佳星说:“来,我考考你,把清朝皇帝按顺序讲一讲。”
“好。”查佳星流利地回答:“……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
老师又问:“说出每个皇帝的特点。”
查佳星不假思索地说:“……最能治国的康熙……游山玩水的是乾隆,卖国的是咸丰……”
从此,“小老头”在学校小有名气了。外省老师来校观摩或记者采访时,听了有关他的事迹,都半信半疑,要求面试。
一位记者问他:“你能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吗?”查佳星讲了一个多小时,从罗斯福讲到丘吉尔……
他站在讲台上,让外省来的30多位老师当场提问。45分钟过去了,竟然没人能问倒他。
“敢情他的脑子好使唤啊!”
“嗯,他聪明,有天才。”一些羡慕他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想法。
查佳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只不过看书多,肯动脑筋罢了。至于学习的秘诀么,他则认为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概念。”
比如,他看过两本有关彼得大帝的历史书,一本说彼得大帝是一位历史伟人,一本却说他是暴君。究竟应该相信哪一本书呢?
查佳星找来大量的历史资料,他先弄清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得出结论:彼得大帝在当时通过改革,把历史推向一个新高度,是有贡献的,是不能否定的。
启示:分析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体现。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