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剩饭熬的粥
引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会认为浪费一粒米饭不用小题大做,殊不知,这个细小的看法却可能演变为花钱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的习惯。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家境殷实,粮食堆满了仓库。他觉得自己的财产怎么也吃不完,于是大手大脚起来。
明明是一个人吃饭,他也要杀几只鸡,煮几斤肉,米饭煮上一大锅,吃不完就全部扔掉。才做好的绸缎衣服,没穿几天就一扔,然后去做新的。别人劝他别浪费,他却白眼一翻:“我的钱吃一百年也吃不完,浪费一点怕什么!”
有个在他家种田的短工,每天见他扔掉那么多粮食,于心不忍,就将剩饭捡了回去,晒干后保存起来。
过了几年,由于财主奢靡无度,坐吃山空,他的日子渐渐不好过了,只好卖田卖地度日。虽然经济状况不如以前,他依旧不知节俭,仍然像过去一样奢侈,不久后,他成了沿街乞讨的叫花子。
一天,他饿着肚子,拿着破碗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发现这户人家的主人恰巧是过去自己家的短工,原来短工生性勤劳节俭,不久后就发家致富,买了田地,修了房屋。
短工端来一碗热粥给他,饥肠辘辘的财主顾不得烫,几口就喝了个精光,他觉得这比以前吃过的任何珍馐美味都好吃。
“你知道吗,熬粥的米就是当年你扔掉的剩饭。”短工告诉他。听到这话,财主羞愧地低下了头。
启示:少浪费0.5千克粮食(以水稻为例),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节约粮食并非小事。
延伸问题:让孩子从这个故事中思考,为什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现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大都衣食无忧,不少家庭都有房有车,父母经济宽裕,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真的很幸福。但种种迹象表明,有些孩子却缺乏认识自我,缺乏同情弱者之心,缺乏艰苦朴素的思想,从行为中时刻表现出炫耀、自私的坏习惯。比如每当开学前夕,孩子都会要求父母购买时髦的学习用品和衣物,从几十几百元的文具盒到几千上万元的PSP和笔记本电脑,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有的孩子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会闷闷不乐,甚至吵闹着不去上学,让家长十分头疼。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还不够成熟,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家长此时应该合理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明白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而不能盲目地进行攀比。适度地俭朴一些,对孩子的成长未尝不是好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