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回不来的珍宝山
引语:当面对一大笔无法想象的财富,你是一次拿走还是只取每日所需,这个故事给了你答案。
有一位贫穷的牧童,他在山中放牧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宝库,里面有着黄灿灿,数也数不清的金子。
牧童生活清苦,确实需要这些金子,但是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全拿走的话那太贪婪了。他给自己定下个规则,每天从宝库中拿走一小块金子,从此,牧童过上了非常富裕的生活。
当地一富人知道这件事情后,想方设法终于找到了藏宝的山洞,他把带来的大木桶和麻袋里面装满了金子,仍不满足,还想把所有的金子全部搬走。
这时候,山神说话了:“人类啊,不要太贪婪,否则天一黑,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富人不听山神的劝阻,继续搬运金子,夜幕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山门在一声巨响中牢牢地关死。
从此,这个富人再也没有走出山洞。
启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是过度膨胀的欲望会使人思维混乱,理智模糊,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后悔莫及。
延伸问题:为防止孩子走向贪婪,父母应该思索给孩子物质奖励的方式是否正确。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挑选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则只是被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们大多不主动去画,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则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可见,对于孩子们来说,精神上的奖励比物质上的奖励重要得多。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可能使人只对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了兴趣。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过于简单。要么在物质上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要么一味地只进行精神鼓励。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年纪大些的孩子,他们更追求在精神世界里的满足,精神上的快乐更能够强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过度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贪婪,逐渐发展成唯利是图的“小魔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