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傻子到著名学者
引语:天资的缺陷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日后的命运,后天的勤奋总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宋朝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他一生下来就患有一种先天智力发育不良症,记忆力很不好,看上去还有点傻头傻脑。陈正之进学堂读书后,老师教大家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其他同学很快便学会了,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认识了几十个字。字识多了,他又常常张冠李戴,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讥笑,甚至有人叫他“陈傻子”。
小小的陈正之,从早到晚生活在一种沉重的压力下,心里很难过。但他不灰心,更不自暴自弃,想出了“以勤补拙”的好办法。学习课文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甚至读八遍、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
有一年,他跟老师读《诗经》,老师讲完课,他就一段一段地弄懂读熟。每学完一章,他又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读。白天读,夜晚读,一直读到背熟为止。到了年终,《诗经》学完了,陈正之竟能全部背下来。从此以后,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博览群书,还养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惯,学问与日俱增。有志者,事竟成。陈正之终于成为我国宋朝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人们都尊称他为“陈学者”。
启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延伸问题:如果天资不高的孩子要培养恒心,家长更应该坚持鼓励为主,而不是挖苦讽刺。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父母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