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渊博的刘恕
引语:我们每每用羡慕的口吻说某人“学富五车”,但没有人的学识是与生俱来的,都是一点一滴自我积累而成。
刘恕是北宋人,他的父亲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很精通史学,后来担任了《资治通鉴》的副主编之一。
刘恕少年时就很聪明,看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八岁时,家有客人说孔子没兄弟,他立刻背出《论语》上的话:“以其兄之子妻之”(意思是孔子把自己兄弟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一座皆惊。小伙伴们有什么问题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18岁时,刘恕登了进士,宰相晏殊特地考了考他,见他对《春秋》和《礼记》的问题对答如流,就请他到国子监(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试讲经书,晏殊亲自率官员前往听讲。人们都被刘恕深厚的道德涵养和精辟的论理所折服,一时大家纷纷学起了经书。
刘恕做学问很认真,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有一次,他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块石碑,一读上面的字,知道是立给五代的一位将军,但司马光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却马上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司马光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刘恕经济不宽裕,但不接受他人馈赠。他在洛阳待了几个月回来,离开的时候正是冬天,也没带防寒的衣物。同行的司马光把自己的衣服鞋袜以及一床旧的貂皮褥子送给他,刘恕坚决不要,后来勉强接受,等到走到颍州,他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刘恕为了读书,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刘恕得知在亳州做官的学者宋次道家中藏书丰富,于是不远数百里跑去借阅。宋次道见刘恕来了很高兴,让他住在家里,专门准备了房间,还办了丰盛的酒席款待他。刘恕却说:“请您把酒菜都撤走吧,您应该知道,我并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酒才跑到您这家的,我是慕名来借书的。”宋次道带刘恕进了藏书楼,刘恕每天在藏书楼闭门不出,昼夜口诵手抄,坚持了十多天,直到把自己所需要的书本全部读完、抄完。宋次道赞叹地说:“您这种能吃苦的精神真令人钦佩。”刘恕笑着说:“哪有什么苦?越读书越明理,我觉得有无尽的快乐在其中啊!”
当时科举考试不考史书,所以很多知识分子都不读,但刘恕学识渊博,深明史法,而且对上下几千年间的史书,不论巨细都了如指掌。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首先推选的就是刘恕。
刘恕学问精深,为官也清正,凡事敢“是曰是,非曰非”,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日除睡眠时间外,其余时间都用于读书和做有意义的事情。他曾写文章自责,称自己有“二十失”“十八蔽”,这种及时反省自己并改过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启示:热爱学习的刘恕博览群书,多年如一日,才能终成大儒。可见,积累是学有所成的基本法则。
延伸问题:“学习无用论”至今还被不少人推崇,他们甚至会拿出退学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做论据,认为闯荡社会比读书更有用。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虽然中途退学,但两人都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名校,并一直在不断自我充电。乔布斯17岁从里德学院退学,是因为学费高昂,他不忍心让养父母出钱。退学后,他也并没有置学习于不顾,而是在里德学院学习美术字课程。十年之后,当他在设计第一台Mac电脑的时候,乔布斯把当时学的美术字全都设计进了Mac,使现在的Mac拥有了丰富的字体。多年前看似毫无用处的技能,却在日后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中国有句古话:技多不压身。
面对实在厌学的孩子,温州人有个好办法:他们让孩子出去闯一年,让他充分体验社会的残酷。当孩子了解到凭自己现在的实力是无法独立时,他自然会想到要去读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