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伤疤
引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看待事物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断定它的优点和缺点,要放在事物内部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作用中、相互关系中、联系比较中,同时通过历史发展的趋势,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如果用静止、孤立、绝对化的观点去分析、认识问题,必然会滞后与偏激,肯定会有失偏颇,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一个农场旁,栽种了许多榆树。在其中一棵长得很壮实的榆树上,用细铁链拴了一头公牛。这头健壮的公牛经常拖着这根细但结实的铁链围着榆树奔跑。天长日久,在这棵树的身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沟痕。
其他榆树看到它的遭遇,有些为它叹息,同情它的不幸;有些为它悲伤,抱怨命运对它不公平;有些在幸灾乐祸,对它的苦难与伤痛麻木不仁。而这棵榆树,却没有因此而停止生长,而是在努力消除细铁链对它生活的影响。一天天过去了,它越长越高,越长越粗,枝叶茂盛,细铁链被它吃到自己的身体中,深嵌在树皮中,树干上只留下一圈淡淡的疤痕。
不久后,在它所在的地方,“荷兰榆树病”大肆传播。成片的榆林枯萎了,它身旁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变成了枯树。但是,这棵受到伤害的榆树却仍然在茁壮成长。
后来人们才得出结论:这棵榆树从生锈的铁链上吸收了大量的铁质,而铁质恰好是“荷兰榆树病”病菌的克星,使它具有了对这种病菌的免疫力。
启示:孩子往往只看到客观条件对自己的限制,却认识不到客观条件对自己的限制有时也会变成有利因素,或者可能转化为有利因素。家长们应该启发孩子,要像看待这棵榆树受到铁链摧残一样,开始造成了苦难和伤痛,但榆树没有被这种苦难和伤痛吓倒,而是勇敢地与它抗争。而在“荷兰榆树病”这一灾难到来之后,铁链拯救了它的生命,不利的因素却成了最有用的东西。家长要教育孩子,生活中对我们不利的因素常常如影随形,但应该认识到,它们并不是长期的无用与不利,如果能够包容这些不利的因素,从中汲取养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最有利的帮手。
训练支招:
(1)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利因素,积极面对不利因素,找到其中有利的方面。
(2)引导孩子,学会将不利的因素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有利因素。
(3)培养孩子积极对待事物的态度,培养孩子从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