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来看问题
引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认识一个事件时,如果从整个环境的角度去分析事件的演变过程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够跳出就事论事或从自我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范围,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去认识事物,眼界、解决问题的途径将开阔得多。或者是跳出事件本身,从双方或多方的思维互动过程出发,预测双方或多方的思维互动过程的演变趋势,探求或设计解决问题之道。从更高层次看待问题,就能洞察先机,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奇效。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这一高深的物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在这个理论中,时间再不是均匀地流逝,不同参考系的人观察到相同事件的始末时间差不同,长度也会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参考系观察到同时发生的事件,另一参考系可以看到它的不同时。爱因斯坦被认为是继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一位记者向爱因斯坦提问:“爱因斯坦先生,你提出相对论,成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大家都认为,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你是天才,智力要比一般人高得多。你是如何认为的?”
爱因斯坦回答:“我认为大家的观点是不对的。并不是我是天才,智力比一般人高,而是我与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你认为主要是怎样的不同?”记者继续问道。
爱因斯坦说:“我给你打个比方,人在地球上活动,视觉是扁平的,不知道是在有限的球体上运动,而认为是在一个无限的平面上活动。而空中飞行的飞机中的乘客,他一眼就能看出地球是球体,人在有限的球体上运动。飞机中的乘客的视觉是立体的,所以认识有限球体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别人没有提出相对论,对时空的认识就像地面上活动的人看自己的活动范围。我之所以提出了相对论,是因为我对时空的认识像飞机中的乘客看地球。”
启示:孩子看问题,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就好比从比较熟悉的平面几何角度出发来认识问题。实际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于从上下、左右、高低三维方向出发,来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像爱因斯坦看待问题一样,超越人们习惯的三维空间,从更多维的方向考虑。爱因斯坦正是超越习惯的三维方向,而得出别人认为无法想象的相对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从更高层次看问题,是一种高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学识做基础。家长还要让孩子知道,从更高层次看问题,要从立体俯视对方,超出了一般人的思维想象空间,学识肤浅、阅历单纯的人是无法驾驭这种宏大的思维活动的。从更高层次看问题,这种高层次界定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囿于某种思维的框框,会仍然得不出正确的结果。
训练支招:
(1)引导孩子看问题时,在更大的背景下去认识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孩子看问题时,置身于事件之外,从局外的角度来理解事件的真相。
(3)培训孩子高层次的能力,让他们在认识生活中的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有意识地跃出平面,伸向空间去寻找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