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歌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幼儿。因此,为了适应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语言的需要,儿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之间,在短小的篇幅之内,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对人、事、物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描写,使幼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便于他们记忆传诵。一般来说,一首儿歌大多在四行至十余行之间,二十行以上的儿歌就算是篇幅长的了。但凡背离了通俗易懂、篇幅短小原则的儿歌,必然是得不到幼儿喜爱的。
三、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儿歌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幼儿。幼儿的思维、语言等尚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深奥抽象、冗长复杂的内容是不利于幼儿理解接受的。因此,为了适应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语言的需要,儿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之间,在短小的篇幅之内,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对人、事、物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描写,使幼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便于他们记忆传诵。一般来说,一首儿歌大多在四行至十余行之间,二十行以上的儿歌就算是篇幅长的了。例如传统儿歌《丫头丫》:
丫头丫,打蚂蚱,蚂蚱叫,丫头笑,
蚂蚱飞,丫头追,蚂蚱跳,吓得丫头一大跳。
儿歌句短行少,不到三十个字,内容就是娃娃在绿草地上追打蚂蚱的生活场景,动感十足;语言通俗易懂,全是生活中口语化的词语,其中简单的名词“丫头”、“蚂蚱”还各重复了四次。整首儿歌自然真切,好念、好学、好记。大概正因为如此它才流传至今吧。
不但传统儿歌如此,现代作家创作的儿歌也是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例如常瑞的《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河边走,翘起鼻子钩一钩,
好像好朋友,见面握握手。
儿歌只有二十四个字,通过两只小象在河边钩鼻子嬉戏的情景,很自然地运用好像好朋友握手的比喻,直观、生动地表达了小象之间的友情。幼儿不必思考就能感受到儿歌的温馨。但凡背离了通俗易懂、篇幅短小原则的儿歌,必然是得不到幼儿喜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