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7 女儿心事太重
家长叙述:
老师,我女儿四岁半了,我发现我的女儿和别的同龄孩子相比心事特别重。有时候我们大人无意中说些什么,她都会记很久,过了几个月,她还能提起来,让我们很吃惊。我发现,她经常以自己的理解来判断我们的表情,然后或表现得不开心或做出怀疑的样子。如果她做错事我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告诉她,有时她会勉强接受,有时却用很特别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又很执拗又很内疚的感觉,似乎还有些敌意。他爸爸心很粗,一看女儿不开心,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拉西扯地说各种笑话把她给逗笑了,但我觉得这样对她的心态发展似乎并不大好,但我并不知道不好在哪里。孩子心事过重会不会对她的健康不利?我应该怎么调节孩子的情绪呢?
专家解读:
有的孩子从很小就表现出心理活动很丰富的征象,他们像是专门为人类承担“思考”这个任务而生,总是在不停地思考着问题,很小的孩子就有很丰富深刻的思想。他们的心事很少与父母交流,这些孩子喜欢观察周围发生的事件,不停地在内心感受着,用大脑判断着,他们或怀疑,或开心,或不高兴,有时也会感觉安全感不足,但他们的内心相对独立,所以在安全感不足时,往往不会表现出对父母的依赖,而是由自己沉默地承受着,甚至对父母的帮助和解释表现出对立和敌视的态度。
如果没有经常得到父母和师长的精神引导与带领,这些孩子会始终很自我地判断着、感受着,直到长大。他们总的来说智商都很高,逻辑性也很强,人也独立自主,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确有独到之处,也会在他的专业上、他所从事的事业上很“成功”,通常都很恃才傲物,但没有向他人、向世界打开心灵的人,智力即便很高,智慧往往也很低。对事物最准确的感受和判断来源于智慧,所以,这种孩子往往很清高,对自己苛刻,对别人也很挑剔,内心的感受是冷漠而孤苦的,甚至常常感到黑暗与压抑,内心很容易受伤。
那么,这个女孩子真的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吗?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在此期间的一切都是可以改善的,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一下子作论断,过于悲观。
通常来说,只要谈到孩子的各种行为或心理,就一定有家长的主观判断在里面。也许这个女孩子的确比一般的孩子心理活动更丰富一些,遇到事情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判断,但能感觉到,妈妈的心事也比一般的父母更重一些,是不是孩子有些随母亲的个性特点了?那么,两个心事重的人一起思考判断和感受着对方,是不是会使原来很简单真诚的亲子交流变得疑云重重?如果妈妈的内心活动很丰富,是否平时注重读书、思考和与人交流思想?是不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很强烈,并且在努力学习研修?还是说只是很自然地生活着,感受着,脑子里有很多东西涌出来,又放下?
而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疑虑很重而不开心时,到处找笑话来逗笑孩子是不可取的,因为她的心事并没有得到透彻的理解,她自己也并没有消化好过于沉重的思考负担,一时突然岔开她的思路,她的思维会被阻滞,她心中刚发生过的疑虑被冲淡了。这些疑虑并没有消失,而是没有经过精加工处理匆忙地被送到了潜意识里,形成日后不良情绪的起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使孩子更困惑而恼怒。
然而,心事重或心事重重的孩子如果遇到精神内涵丰富而有深度的父母和老师,就会帮助她打开自己的内心,才能使孩子的分析与判断更具客观性,内心也更包容,使孩子不至于过于清高和愤世嫉俗,将来引导好了定能成大器,他的聪明才智会为整个社会作贡献。
专家引导:
生命的认知源于体验,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多研究一些心理学与心灵方面的知识与书籍,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丰富起来,才可以与心事重的孩子的心灵真正“对话”。
建议父母在孩子有敌意时要尽量坦然地面对孩子,不做任何猜疑地,简单、平静而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以此种清澈而明亮的态度把心向孩子完全打开,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和关心,表明妈妈永远都爱你,然后再去轻声询问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妈妈希望你如何如何。
不要在孩子困惑疑虑的时候刻意逗孩子笑,如果父母实在没有问题可以去询问,或者孩子嘴唇紧闭不肯张嘴,可以意味深长地看孩子几秒钟,然后拍拍孩子的脑袋或肩膀,保持沉默就可以了,这样,就把宁静思考的自由还给了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