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样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什么样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时间:2023-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初一学生不会上网的只是少数,初二学生就普遍都会上网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会去尝试玩网络游戏,并且为了证明自己比同学优秀,而更加在游戏上用功再加上他们头脑聪明,很快就让那些已经玩了很长时间网游的同学俯首称臣,从而扬眉吐气,那种感觉真爽!可是这种“爽”的感觉付出的代价,就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第3章 网瘾预防

关键词

心里根源

关键年龄

正面特征

教育方式

section 01 预防孩子网瘾产生才是最重要的

近几年来,青少年教育部门、青少年教育专业工作者、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医学工作者们,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瘾给予了十分的关注,并且对青少年网瘾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戒除网瘾的实践探索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效果。而我认为,要减少和避免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预防才是根本。

我国的传统中医被称为国粹。中医对待疾病的重要思想和原则,就是“治病于后,不如摄养于先”、“下医治已病,上医治未病”,就是强调防病比治病重要。中医对待疾病的这一重要思想,完全可以运用到对待网瘾和其他心理疾病上。对待孩子的网瘾,预防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患上网瘾后再戒除,不仅已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也非常困难,还要耗费父母巨大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section 02 是什么心理驱使孩子对上网着迷,如何正确应对

归根结底,支配人的行为的是心理和意识。所以寻找沉迷上网的本质原因,最终都要追溯到孩子的深层心理层面。

父母要懂得孩子沉迷网络的心理,知道是哪些心理在强烈地支配着孩子对网络的迷恋,理解孩子在这些心理支配下,自然会很容易被网络这个奇妙的虚拟世界所吸引。

接受喜欢上网是孩子的某些心理需要这个事实,父母就不会对网络抱有褊狭的看法——视网络为恶魔,一味地禁止孩子上网。站在孩子对上网有心理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父母就会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孩子上网,再对孩子给予正确上网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科学管理,那么,孩子沉迷上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通过对中小学生网络心理的分析研究,我归纳出了以下几条未成年学生典型的网络心理。在对每条网络心理进行分析阐述后,给父母们提出了应对建议,相信对父母认识孩子为什么对网络那么入迷,又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比较有用会有所帮助。

从众顺流心理

初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初一学生不会上网的只是少数,初二学生就普遍都会上网了。在上网的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都进过网吧。

上网是初中生课后谈论的主要话题。如果哪个学生不会上网,与其他同学就会没有共同语言,会觉得自己老土,在同学面前很自卑,甚至因被同学看不起而处于孤立的地位。

“不会上网在同学中觉得好孤立、好自卑”,有学生这样对我说。

观念和行为与多数人一致的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具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维护心理平衡的作用。孩子为了不在同学中感到孤立,因从众而上网玩游戏,进行网络聊天活动,让自己与同学保持一致,不让自己在同学群体中感到孤独和自卑。这一心理和行为,是正常的,父母应该理解,同时给予合理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上网不是不可以,玩游戏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只是把上网和玩网络游戏作为与同学交往的桥梁,那就走偏了道路。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交往形式,例如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生活中互相关心,通过一起从事其他正常的兴趣或娱乐活动达到交往的目的。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因从众而沉迷上网荒废自己的学业,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是很不值得的。

炫耀显摆心理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求。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不到承认,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而出现失落感和自卑感,就会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给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年龄越小的孩子,希望被成人肯定的心理越强烈,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父母和长辈的赞赏、表扬等积极、肯定的评价。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却令许多孩子失望,孩子在老师和父母面前往往得到的是否定和贬损,尊严尽失。

因此,孩子就会通过设法在同学友伴中取得优势地位,在某方面表现出众得到同学友伴的肯定来找回自我价值,维护心理平衡。孩子在某一方面比同学友伴略高一筹,显得比同学友伴更聪明更强大,他就会在同学、朋友面前很有优越感,觉得好威风好酷毙,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老师宠儿、父母的宝贝,但是如果还不会上网,就会因与同学缺少共同话题而产生孤立感,被同学嘲笑为老土,因跟不上时尚潮流而被同学看不起。而且,成绩优秀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在其他方面输给别人。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会去尝试玩网络游戏,并且为了证明自己比同学优秀,而更加在游戏上用功再加上他们头脑聪明,很快就让那些已经玩了很长时间网游的同学俯首称臣,从而扬眉吐气,那种感觉真爽!可是这种“爽”的感觉付出的代价,就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为了保持自己在同学中的优势地位,这些孩子不得不加倍努力地玩下去,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导致对网游不可控制地依赖,不断减弱对学习的热情,学习成绩日渐下降,长期下去便会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而懒于学习,网瘾也由此产生了。

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现实中受老师批评多,受父母责骂多,受同学冷眼多。在网络游戏中,这些孩子则进入了另一个天地,让自己的成就感得到很大的满足,让缺失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很好的补偿。

我有一个学生,非常聪明,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从小学高年级起开始沉迷网络游戏,进入初中后也被同学们推崇为游戏高手,他的每个周末都消耗在“包机”玩网络游戏上,成绩一落千丈。

有一次在课间休息的闲聊中,我问他,看你在同学面前谈上网时,那么眉飞色舞、趾高气扬,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他的回答很干脆、很简洁:为了显摆呗!

炫耀显摆是孩子的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是孩子得到同学、朋友认同和羡慕,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的一种方式。有能力才能炫耀显摆呀!这种炫耀显摆的攀比心理,是促使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能量。

当然,父母也要看到,炫耀显摆的背后,还存在着孩子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孩子不仅聪明,而且具有不服输的心理。这种不服输的心理如果引导到正途,会是一种很大的精神力量。父母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这种心理,避免在学习和现实表现方面贬损孩子,并要利用这种心理因势利导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去获得学业成就,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去取得突出表现,在为集体和他人服务中去获得赞赏,在创造和创新活动中取得新的成果……在所有这些积极进取和努力奋斗中去获取同学、朋友的认同和成人的肯定。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玩网络游戏得到的成就感只是暂时的,玩过之后什么也不会留下。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是没有多少正面意义的;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用学业成就和做人的实力去实现自我价值,对自己才是真正有用的。

玩耍娱乐心理

喜爱玩耍游戏、冒险刺激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网络游戏,给未成年孩子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刺激。

许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在我组织的征文活动中写到,他们都是听同学说网络游戏是怎么好玩,怎么充满刺激,才进网吧玩上网络游戏的,一玩上网络游戏,就被网络游戏的打杀场面和升级诱惑牢牢黏住,再也不想离开。

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这也是未成年孩子的突出的心理特点。听同学说网络游戏好玩,男孩子就会抑制不住要去尝试一下,一尝试便被游戏的打斗场面和升级程序所吸引,很容易成瘾;听同学说聊天交友怎么有趣,女孩子也会抑制不住去尝试一下,一尝试就会被网友的甜言蜜语所诱惑,从中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便不想再下网来,沉迷便成为必然。

所以,如果孩子会上网,父母最好对孩子约法三章,你上网我们允许,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限制,你可以玩网上的单机小游戏,但是不能玩网络对抗游戏和升级游戏,不能进行不健康的聊天交友和浏览色情网页等活动,如果满足不了这些起码的要求,那么就要禁止你上网。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上网的需求,又对孩子上网玩网络游戏和进行不健康的聊天活动有所约束,对预防孩子沉迷其中是很有好处的。

解压释抑心理

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现在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幸的是,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面临着学习的竞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压力,被社会、学校和父母在学习上的过高期望和过高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从小到大,虽然孩子们对物质生活是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但是学习和升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却从来没有减轻过。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如此,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的过大心理压力需要释放,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又很难与父母沟通,也不知道怎样与老师父母进行交流沟通,释放压力的渠道很不畅通,网络则为孩子们释放心理压力提供了一种最好的渠道和方式。孩子一旦上网,便会很快进入忘我的境地,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感觉在网上呆着真爽,所以不愿意再离开网络了。

因此,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更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尤其面对孩子的学习升学要有理性的态度,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过高要求,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避免孩子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父母还要注意为孩子创造释放心理压力的条件,教给孩子调节不良情绪和释放过大心理压力的方法,让孩子能够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通过正常的方式调节自我。

交流沟通心理

与人交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和生存需要。人离开了与人的交往,生存和生活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因孤独、寂寞而产生心理情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流是孩子沉迷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进入青春期就开始形成独立意识,开始有了独立见解,如果父母仍然把孩子当小孩看,仍然采取简单粗暴、武断强制和唠叨不止等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有话不愿意与父母讲了,有了烦恼也会憋在心里不愿对父母说,孩子在家里找不到倾诉沟通的对象,自然会产生孤独和寂寞感。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父母、老师高高在上,让孩子产生疏离感,有什么烦恼、遇到什么问题也不愿意向老师和父母说,宁愿把它们埋在心里。网络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与人聊天交流的场所。网络交友聊天为孩子倾诉内心的烦恼、疏泄心理的郁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在网络上,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不快的事情向网友倾诉,并且不必担心会被网友责骂,更不会担心会受到责罚给自己身心带来伤害。所以,上网聊天交友成为孩子满足与人沟通交流需要的最好方式,这就是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网络聊天,一旦涉入网络聊天就很难把握和控制自我,沉迷其中的原因。

为了疏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沟通的渠道,满足孩子与人交往的心理需求,避免孩子为补偿与人交流沟通的心理缺失而去沉迷上网,父母就要放下身段,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营造一种父母与孩子之间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有话愿意对父母说,遇到问题愿意向父母讲,乐意求得父母的帮助。这样,孩子就不必借助网络来满足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有了烦忧和郁闷也不必通过网络聊天方式去疏泄了。

PK对决心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能力被他人认同和肯定,才能让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得到实现。你说你行不能算行,要别人说你行,你才真行,才会真正有被认同感,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不愿意服输,在方方面面都想与同学PK(对决),比个高下,在PK对决中被同学和同伴肯定,实现自我价值,这个心理特征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前面所探讨过的孩子的炫耀显摆心理,其本质上就是自我价值被同学、朋友认同,从而心理得到满足。你说你玩网络游戏玩得好,我不仅不比你玩得差,我还要超过你。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都不愿在玩网游方面输给其他同学。在网游的PK对决中分个高下,促使孩子加紧时间进行网络游戏操练,非把同学比下去不可。即使是在PK中失败,自己也愿打服输,心甘情愿俯首称臣。

很多父母不知道,就是这种PK对决心理,让许多孩子对玩网络游戏乐此不疲,一旦玩起网络游戏就会达到废寝忘食、不思学习、什么都不管的忘我地步。这就是青少年人群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最大的原因。

一个接受网瘾戒除心理治疗的孩子自述,他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的学习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初二下学期时,他偶尔听到同学热火朝天地谈论网络上的奇遇和艳遇:《传奇》最有意思,《反恐精英》最刺激……他觉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想我从小学习好,一直都被夸聪明,内心一直挺骄傲的,但是现在他们在我面前炫耀升了几级几级,我却觉得自己如坠入云里雾里,不知究竟。

他控制不住内心的好奇问了同学一句:“你们讲的升级是怎么回事?”同学们却哄堂大笑:“还尖子生呢,真够弱智!说来你也不懂!哈哈哈哈……”

听了同学们的嘲笑,他感到无地自容,血直往头上涌,接下来的一节课他一直都在想这件事。他发誓一定要雪耻,要打败这些嘲笑自己的人——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的智力就是要比他们高!

在这种雪耻心理和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心理的支配下,他那天下了课就叫了一个关系不错的同学进了网吧。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玩网络游戏中他确实证明了自己:游戏级别升得很快,不久便在游戏中成了人人敬重的侠客,并成立了自己的帮会,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手下的小弟对他俯首称臣让他感觉很爽,很有成就感。

他说:“玩《传奇》游戏对我最大的吸引力是可以证明自己很聪明,每次和同学说我又晋级了,看到他们羡慕的眼神,心理特别满足。”他说:“和那些之前玩的同学比,我玩的时候他们已经十几级了,现在他们才玩到三十几级,我都玩到四十多级了,特别庞大的怪兽我一刀就能杀死,特别过瘾。以前看不起我的那几个同学现在无不对我刮目相看,这种感觉酷毙了!”

他在玩网络游戏中确实证明了自己是非常聪明的。可是,现在学习却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他学习很轻松,现在老惦记着升级,上课也控制不住,那些刺激打斗的场面常常不由自主地跳出来,所以不怎么听得进去,下来许多作业都不会做了。父母想尽办法也不能让他从网络游戏的沉迷中走出来,只好带他去求助于心理医生。

这是一个与同学攀比玩网络游戏证明自己是最聪明的,从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一个连作业都不会做的学生的典型案例。这个案例在沉迷玩网络游戏的孩子中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游戏玩家许心言写道:“这是一个展现自己个性的世界,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创造、自己拥有的,我在MUD中活着、玩着、说着、笑着,那种亲身参与、天下无双的唯一感令我深深地陶醉。我像一个孩子一样,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存在;又像个思虑多年的哲人一样,终于领悟了生存的价值。当我俨然以一个老玩家自居,用刚学来的本事帮助了一个新人时,我又怎能不为这种荣誉感而洋洋自得?”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不要以深恶痛绝的态度面对孩子玩网络游戏,更不要以禁止孩子上网的方式来隔绝孩子玩网络游戏。而要给孩子讲明玩网络游戏导致沉迷上瘾的危害,让孩子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表现自我的渠道和方式,玩网络游戏确实能让你产生成就感,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人生是不能在玩网络游戏中度过的,沉迷游戏不仅会严重影响你的身心健康,而且会荒废你的学业,毁掉你未来的生活。孩子如果真正领悟沉迷上网的危害,接受了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就会自觉地收敛沉迷上网的行为。

安逸享乐心理

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厌学、懒学、不学、贪图轻松安逸、追求刺激享乐的问题。

从我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不少收入一般,只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宁愿早上不吃饭,也要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拿去上网;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则在买装备、购买游戏币等方面花销巨大,一个初一的孩子对我说,他一个同学从小学开始上网,到初一时用于上网的费用已经达到十几万元!

面对这一问题,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养育孩子的错误观念,树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他们该有的消费,什么是他们不该有的消费,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懂得做人要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知道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勤劳付出来获取。

在孩子用钱和物质生活上,当花的钱不要吝啬,但是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和孩子现在的年龄阶段不该有的消费,父母就一定不能满足。对孩子在消费方面的无理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同时给孩子讲明拒绝他的道理。父母不要让孩子在无限制的消费中享受欲望过度地膨胀,以免后患无穷。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原因。把这种思想作为养育孩子的指导思想,孩子、父母和家庭都会受益无穷。

时尚交友心理

现在的孩子是孤独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交流的对象只有父母和爷爷奶奶,但是大多数孩子与父母很难沟通,与爷爷奶奶也无话可说。还有不少父母为了事业整天在外拼搏应酬,让孩子在家留守;即使父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缺少与同龄人的语言交流、心灵沟通。

网络上无拘无束的QQ聊天和众多的聊天网站便成了孩子们满足交往需要的最好的场所。尤其是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比男孩子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网上聊天却可以与男孩子享有同样的平台,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控制和约束。网络聊天一般都是匿名的,不必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连性别和年龄都可以以虚构的方式出现,甚至还可以以异性的身份扮演聊友角色。网络聊天的这些特点,为孩子们自由自在、毫无顾忌的交友带来了很大方便,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

上网聊天不仅成为孩子交友的一种重要渠道,而且成为孩子们追求的一种时尚。许多孩子把网上聊天作为一种时尚来相互推荐和攀比,他们比较谁的聊友多,比较谁在网上结识的帅哥靓妹最出色,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尤其是女孩子们,对网上聊天兴奋不已。她们在网上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和魅力,寻求虚拟的恋情,这让女孩被异性重视、被异性爱的情感需得到满足,很容易沉迷进去不能自拔。

为此,父母也要理解孩子网络聊天交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要让孩子知道网络交友是虚拟的,不要当真,否则就会沉迷进去以致造成伤害。父母要教育孩子只能把网上聊天作为一种休闲放松活动来对待,不要对聊友投入感情;明白网上聊友的身份是匿名的,其年龄和身份一般都是假的;不要轻易相信聊友的花言巧语,以防受骗上当;聊友找你聊天的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要有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年龄、联系方式和住址告诉聊友,避免让网上的不良分子有机可乘;更不要单独与陌生聊友见面,以免受骗上当导致悔恨终生。

父母要尽可能多地在家陪伴孩子,抽出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同时支持和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大胆地、正常地与同学交往,与老师和长辈交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满足孩子交往的需求。

总之,孩子沉迷上网往往是为了补偿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心理需求,逃避现实生活中不能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舒缓现实生活中过大的心理压力,等等。

周同学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同学关系紧张,而网络游戏的匿名性就可以带来交往上的安全感,可以轻松地释放内心的压力,体验友情和关爱,满足心理上的情感需求。

陈同学由于在学习上丧失了一直以来保持的优势地位,在心理上出现了落差。而依靠网络游戏的不断的升级和装备的不断更新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最终使自己不能自拔。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创造条件满足孩子在精神方面的需要。父母要给孩子贴心的、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的爱,与孩子建立情感的纽带,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庭真正成为为孩子成长遮风避雨、滋润心灵的港湾,这种家庭氛围会大大减少孩子外出借助网络寻求情感满足的情况。

父母还要随时了解孩子心理动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矛盾和问题,需要得到父母什么样的帮助,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这些帮助,这样,孩子就不会去借助上网去逃避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了。

section 03 把握孩子预防上网成瘾的关键年龄

把握预防孩子上网成瘾的关键年龄——12~22岁是孩子最容易染上网瘾的高危年龄,是预防网瘾的最关键时期。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介绍,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中,95%为男孩,年龄分布在12~22岁,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其次为24~29岁(14.6%)和13~17岁(14.3%)。与2005年相比,13~17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有所下降,18~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有所上升。

笔者开展的主题为“学校开展正向网络行为教育培养后——我上网的得与失”的征文评奖活动,收集到的900多篇征文稿件显示,许多学生是在小学四五年级就进网吧上网的,较早的在小学三年级就玩起了网络游戏,甚至有初一学生称自己已经有五六年的网龄了。这些学生叙述,自己上网就是玩网络游戏,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就沉迷进去不能自拔。一个初一的男孩子称自己在网上同时与六个对手厮杀,出尽了风头,显示出了自己的大将风度和威风,好不快意!

以上调查和资料表明,未成年孩子初次接触网络的高峰时期在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即11~14岁,过了初一,没有上过网的学生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事实证明,那些染上网瘾的孩子多是在刚接触网络不久就沉迷进去不能自拔的。因此,孩子刚接触网络的年龄就是其可能染上网瘾的高危年龄,不同的孩子接触网络的年龄是不一样的,所以确定一个网瘾的高危年龄段可能会误导父母,会让父母觉得孩子没有到高危年龄,发生网瘾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而放松对孩子上网的引导和监管。

本书要对父母提出警示,只要孩子一开始上网,就要坚持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监管,让孩子客观认识网络的利弊,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培养孩子的正向网络行为,做到有选择、有控制、有约束的上网。要把网瘾预防工作做扎实。切不要等发现孩子已经染上网瘾了才慌了手脚,病急乱投医。

section 04 什么样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一个对人生充满憧憬、对未来充满理想、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人、认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着责任、向往有价值的人生的孩子,是不会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浪费在网络上的。预防孩子网瘾发生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做人的价值,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耐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会做人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我一直告诫父母们,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是让孩子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而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行、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人。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偏差就是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习惯及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孩子成长问题上,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父母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父母们的错误观念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即使条件很一般的家庭,父母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也要尽量满足孩子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导致孩子物欲不断增长,不断伸手向父母要钱,却不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辛苦,更不知道心疼父母,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往往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只看重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导致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做,尤其是不懂得怎么做人;要么对孩子放任不管,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差,甚至养成了一些恶习,更不知道怎么做人。

父母对孩子做人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言行没有规矩,做事不负责任,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当他们面对奇妙的网络世界时,不知道自己上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是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沉迷其中。

我在已经出版了的著作《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功家庭教育的五大要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孩子“会做人就会读书”。现在我要提出一个新命题:孩子“会做人就不会沉迷网络染上网瘾”。

如果孩子懂得怎样做人,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有理想和追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去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专注于为实现美好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就会知道珍惜时间,不会去沉迷网吧消磨大好时光。

所以,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让孩子懂得做人的基本规范,懂得自己一生肩负的责任,让孩子从小就承担起这些责任,将来就会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孩子如果懂得怎样做人,就一定不会玩物丧志,放弃自己的责任去沉迷上网。

有责任感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有责任感,敢于承担责任,是做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除了要求孩子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包括孩子自己生活方面的事情)都为孩子包办代替做完了。哪怕是简单的家庭劳动,父母也不让孩子做。孩子除了读书之外,也不知道自己还要承担许多其他责任,要履行许多义务。长此以往,便让孩子形成了“大人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观念,只有别人为自己付出,没有自己为别人付出,自己想怎么高兴就怎么高兴,不顾他人是否高兴。所以,当他们被网络世界吸引的时候,便不知道有责任约束自己,就会毫无顾忌地沉迷其中。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是社会生活的准则。父母要培养孩子对待他人和做事的责任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该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凡事由父母包办代替。

父母还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要承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做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付出和索取是相互的。他人为自己付出,自己也要为他人付出。在家要为家庭付出,尽可能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要为班集体付出,认真完成班级事务;在社会要为社会付出,努力做服务他人的事情。

一旦孩子养成了做人的责任感和做事的责任心,他就不会舍弃自己的责任而沉迷网络,不会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甚至于己和于他人有害的事情上。

善良、宽容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顾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别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尽量要求自己做善的事情,而不做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

一个宽容的人,往往凡事往好处想,也不会做出极端自我、任性妄为、伤害别人的事来。

善良、宽容的孩子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去看待父母对自己的教育管理,会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凡事不只为自己着想,也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孩子能节制自己的欲望,照顾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不会任意妄为,在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网络面前,也会自觉节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不会沉迷上网。

自省自律、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网瘾孩子的一个共同的人格特征,就是凡事凭好恶和感情用事,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反省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内心的人,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孔子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要求自己“克己复礼”,“吾一日三省吾身”,最终成为千古圣人。

通过反省,知道自己的优点,检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控制过分的欲望,才能让一个人不断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如果孩子养成了反省自己日常行为和所作所为的习惯,就会经常检视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好,那些事情做得不好,及时提醒自己克服不该有的行为,自觉控制不该做的事情。这样的孩子接触网络,也会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从事不该从事的网上活动,不要沉迷上网,不要染上网瘾。这种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此,从孩子刚开始懂事的时候起,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反省品质的培养,这也是预防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

许多沉迷上网的孩子,就是缺乏是非观念,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检视能力,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能让自己满足就做什么。

我在学校主持的乐山市市级课题“初中学生正向网络行为的学校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实践中,在全校学生开展以“学校开展正向网络行为教育培养活动后——我上网的得与失”为主题的征文评奖活动,不少学生在自述文章中都提到,自己曾经一度沉迷网络游戏,最终通过学校的教育讲座,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反思,认识到沉迷玩网络游戏除了能够满足一时的快乐和刺激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认识到沉迷上网不仅损害了身心健康,还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荒废了学业,会毁掉自己一生的前途,就自觉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最终走出了沉迷的歧途。

这一事实说明,一个孩子如果具备自省的品质,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进行反思:上网次数是不是太多了?上网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对网络游戏是不是太沉迷了?审视自己上网是不是有利于放松情绪,有利于促进学习和健康成长,等等,他就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健康上网,自觉控制自己的上网活动,真正让网络成为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好助手。

有耐受挫折和自我解压能力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心理压力,有竞争就会有挫折和失败,就会产生挫败感;有过大压力,就会产生焦虑烦忧等不良情绪,就会出现心理失衡,让内心处于不平静的冲突状态。挫折感、焦虑烦忧等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适,就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最重要的是,孩子如果没有耐受挫折和自我解压的能力,将来会很难独立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难以承受过大心理压力,对孩子适应社会生活会带来巨大的困难。这种困难有时候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培养孩子耐受挫折和自我解压的能力,让孩子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现在许多孩子沉迷网络染上网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自我缓解学习压力和调节各种矛盾冲突、困难和心理问题的能力。

孩子面临的学习竞争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困难和问题、失败和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形成能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战胜困难的坚强的毅力,具备耐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具备自我解压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孩子耐受挫折和自我解压的能力是要在父母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中形成。

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生活在世上,面对竞争和压力是必然的,不如意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人生一辈子更多面临的是挑战和失败,更多面对的是不如意的事情,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根本不存在的。让孩子能做到正视人生的困难和问题,具备接受人生挑战、战胜人生困难的观念、意识、信心、决心和毅力,这样孩子就不会被人生的困难和问题压倒。

然后,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解压和自我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在面对过大的压力时做到心不烦意不乱,采用科学的方法缓解过大心理压力;在有心理问题时能够主动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自我调节,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心理平衡。当孩子具备了排解心理压力和调适心理问题的能力后,就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压力和心理问题,而不会采用沉迷上网的方式去逃避现实压力和心理问题。

当然,许多父母不具备培养孩子对心理问题调节的能力。第一,父母要多多学习,可以去书店购买心理辅导书籍来充实和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对孩子做一般的心理辅导。第二,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当没有能力解决自己过大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时,要主动求助于学校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不要采用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等极端方式逃避现实矛盾。第三,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采用极端或沉迷上网的逃避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只能暂时躲避开这些问题,而不能逃避一辈子。

人是需要成长的,要成长就要接受挫折和失败。挫折和失败才是人成长的最好的老师。在不断战胜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中,人才能够真正成熟和强大起来。人总得要独立地承担生活的责任,独立地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重要的是要尽早接受磨炼,形成不怕失败和耐受挫折的素质,为将来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做好准备。

具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无时无刻不在与这样那样的人产生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就会遇到人际矛盾和冲突,就会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事情。

我的人生体验和对心理问题的研究告诉我,人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来自人际关系的冲突;引发人的心理问题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最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甚至,许多人自杀的原因,也是其无法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

同样,导致孩子沉迷上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其中家庭亲子关系的严重冲突是让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不少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依附的,在孩子面前,父母往往是绝对的权威,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面对不良的家庭教育氛围和父母的权威,孩子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能力抗衡,孩子也找不到恰当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在网络没有出现之前,孩子们就采用有家不回、离家出走、混迹社会等方式来逃离父母和让自己烦闷的家庭,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当网络出现后,上网就成了一种既能逃离家庭,又能让自己的心理缺失得到补偿的最好的方式,网吧便成了孩子们的栖身之所。

有家不归、离家出走也好,栖身网吧沉迷上网也好,都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最终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困扰和伤害,这种伤害还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既要注意改变不良的家庭氛围以及对孩子的错误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又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应对人际关系矛盾的方法,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冲突,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产生离家出走和沉迷上网的想法,又可以让孩子具备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当然,父母要培养孩子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能力,在家庭、单位和社会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为孩子做出榜样。

能正确交友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笔者主持的“培养学生正向网络行为,预防学生网瘾发生”课题研究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孩子都是因为听同学说网络游戏怎么有趣、怎么好玩、怎么刺激而涉足网络游戏的,不少孩子第一次进网吧上网,都是由于受要好的同学邀约,并说要请客上网,不好拒绝而进网吧上网的,同学还热心为自己介绍什么游戏好玩,并教会自己怎么玩。网络游戏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差,所以一旦玩上了网络游戏。就陶醉于玩游戏的刺激和快感而不可自拔,最终染上网瘾。

因此,父母关注孩子交往的友伴群体,注意孩子交往的是什么样朋友,关注他们平时在从事什么活动,并对孩子的交友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发现孩子的友伴有沉迷网络的现象,就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规劝,让孩子把握交往分寸,最好是远离这些友伴。这是避免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方法之一。

避免孩子与社会不良少年交往,更是父母必须重视的。网吧往往是社会不良少年聚集的场所,孩子进网吧上网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派款、殴打等不法伤害,甚至导致孩子生命受到威胁,对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严重伤害。孩子如果与这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走上歧途的可能性会很大。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进网吧上网的危害,让孩子自觉远离网吧。

父母还要教育孩子不要与同学比玩耍,比享受,比吃穿,比排场,比网络游戏谁玩得好、谁的级别高,要把孩子不愿输给同学的争强好胜心理,引导到与同学比学习,比素质,比能力,比发展,比做人,比谁利用网络来帮助学习、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等正面竞争上来。

有正常兴趣爱好、课余生活丰富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孩子沉迷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懒学,课外更不愿意读书学习,又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一旦接触网络就容易沉迷进去。那些热爱学习、兴趣爱好广泛的孩子,课外有大量感兴趣的活动,哪还有时间去网吧上网。而且,这些同学一般生活态度积极,生活比较充实,是不容易被网络的诱惑所吸引和控制的。

我曾经问过几个成绩较差、不爱学习的学生:你们星期天都做什么呢?

他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上网呀!

我又问:为什么去上网呢?

他们回答:除了上网,又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做,无聊得很,如果不上网,还不是要出去鬼混,还可能混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这是这些学生的内心话,他们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到社会上混不如进网吧上网好打发时间,至少不会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

我很理解这些孩子。

这些同学由于学习基础差,想学习也学不懂,听老师讲课就像听天书一样,学不懂自然就坐不住,怎么能叫他们不厌学?

其实,对这些孩子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他们常常被老师批评、父母训斥,课余时间又没什么事情可以打发时间。从这个角度看,还要感谢网络的出现给这些孩子带来了既有趣又能打发课余时间的好方式。

然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网络游戏、聊天等刺激好玩的活动,使这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容易染上网瘾,导致对其身心造成伤害,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解决孩子因课余时间没事可做而沉迷上网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孩子一两项有益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课余时间有有益的事情可做。例如可以让孩子去练跆拳道、进业余音乐美术培训班,等等。

生活方式健康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时间利用、消费娱乐、饮食起居、文化修养等方面表现出的习惯性生活模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他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生活方式可以分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消极的生活方式。

具有积极生活方式的人,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和有规律的生活,他不会轻易被消极的东西影响,对像网络游戏活动和网络色情信息这样的诱惑性很强的东西也具有免疫力。如果一个孩子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就具备了对现实中消极东西的免疫力,就不会被网络上那些无聊的东西所诱惑。

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活方式也会是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消极的孩子,对人生没有目标,对消极东西没有免疫力,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最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信息等网上活动染上网瘾。

所以,父母重视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避免孩子沉迷上网、预防孩子网瘾发生的重要措施。

当然,要使孩子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父母为孩子做出表率作用是必须的。父母要在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品位的文化修养、不断地读书求知、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饮食起居和健康的娱乐方式等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受到父母积极生活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自然不会沉迷网络活动染上网瘾。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养成,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有节俭品质、会理财的孩子不会染上网瘾

有读者可能要对这个主题提出疑问:会理财与有节俭品质与预防孩子网瘾有什么关系呢?

我说,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预防孩子网瘾的发生关系可大呢!

怎么讲?

通过对中小学生用钱情况进行长期的观察了解,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在用钱上存在的问题很大。这一代是很会花钱、今天花钱不会想到明天无钱的、很会享受的孩子。

现在孩子花钱的主要特点是,用钱既没有计划,又没有节制,只要身上有钱,想花就花,什么好吃就吃什么,什么好玩就玩什么,什么东西时尚就买什么,身上只有一分钱却想花出两分钱来。有的孩子舍不得花几元钱买一个学习用具,买一本课外阅读书籍,却可以花几十元钱为同学买生日蛋糕庆贺生日。有的孩子有钱要花,没钱借钱也要花,尤其是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常采用表面向同学借钱,实则是对同学派款的方式来获得钱财。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为了取得钱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果孩子从小就树立了理财的观念,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知道父母挣钱不易,知道用钱要有计划,有节制,该花的才花,不该花的就不花,那么孩子在上网消费时就会考虑节约,会节制。如果孩子对长时间上网花钱觉得不值,觉得心疼舍不得,就会对上网活动有所节制,从而免于上网成瘾。

不只听到一个学生亲口对我说:我才不会把钱花费在无聊的上网上呢。这样的孩子懂得节俭,当他们把钱存起来用在该用之处时,想让他们把钱花在网络上是不可能的,怎么还会产生网瘾?

孩子们有钱就花、没钱也要花的观念和而无节制花钱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追根溯源,根本原因还是在父母,是父母对孩子错误的教育观念造成的。

一直以来,我国多数父母的观念,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即使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有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不管孩子该不该花费,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要名牌给买名牌,要手机给买手机,要讲排场也舍得为孩子铺张。在用钱和物质享受上,父母生怕委屈了孩子。孩子只知道花钱,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只知道无节制地要父母满足自己,不知道用钱还得有计划,还得省着点,以致让孩子消费欲望无限地膨胀,在心理和行为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终闹出许多事情来让父母收拾。

这真是父母自作自受呀!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观念。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父母往往会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导致孩子肆意挥霍,对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后患。

父母还要尽早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教会孩子理财的方法。要注意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让孩子有计划、有节制地花钱。如果孩子树立了理财的观念并形成了节俭品质,知道用钱也要用在刀刃上,不铺张浪费,那么,孩子在面对包括上网在内的一切消费时,都会思考该不该花,知道钱用在玩网络游戏等活动上毫无意义,很不划算。孩子在上网费用的花费上会有所节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频繁上网和长时间上网而染上网瘾。

section 05 预防孩子网瘾,父母你首先要改变什么

对网络的无知导致对孩子上网武断的禁止或对孩子上网的忽视和放任

目前,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态度和管理情况,可以用“两多两少”来概括:放任不管的多,约束管理的少;武断禁止的多,教育引导的少。

一些家长在不知道网络究竟是何物的情况下,就武断地下结论,网络是让孩子产生网瘾的魔鬼。在此错误认知的支配下,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不是坚决反对,就是武断禁止。禁止孩子上网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造成孩子逆反对抗,产生更强烈的上网欲求,并且想方设法去网吧上网。

凭什么不让我上网?你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去做。这就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禁止上网作出的第一反应,是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孩子更容易沉迷上网染上网瘾。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持放任态度,有的连孩子上了几年网都不知道,有的知道孩子经常上网,也听之任之,孩子上网处于没有约束和控制的状态。有许多孩子已经染上网瘾,因上网发生迟到、早退、逃学旷课等现象,父母还不知道。不少孩子拿早餐费去上网,长期不吃早餐,父母也不知道。

对孩子上网行为不管不问任其发展的态度,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最终不仅导致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业和成长带来损害。

因此,要预防孩子网瘾的发生,父母必须首先改变武断禁止孩子上网和对上网放任不管的态度,承担起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上网和科学管理孩子上网的责任。

把“网瘾”的产生归咎于网络的存在

网络的存在本身并没有错。网络是天使还是魔鬼,关键在于人是怎么看待它、怎么使用它的。

在我举办的“学校开展正向网络行为教育培养活动后——我上网的得与失”主题征文评奖活动中,不少学生在征文稿件中表示,父母们都视网络为恶魔,反对和禁止自己上网。不少父母一看到孩子上网就紧张得不得了,孩子喜欢上网就说孩子有网瘾,不是武断地禁止孩子上网,就是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为孩子戒除网瘾。殊不知,这样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和做法,反而会激起孩子强烈的不满和反感,导致孩子逆反,网上得越发厉害,最终沉迷上网发展成为网瘾。

上网的时间多一点就说孩子有网瘾,这是许多父母对网瘾无知的看法。其实,多数孩子上网只是时间长了一点,次数多了一点,是一般的沉迷,真正染上“网瘾”的孩子,比例是比较小的。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掌握的数据,严格意义上病态的网瘾患者在我国青少年中大约占2%。高文斌说:“民盟和北师大的很多专家调查的结果也差不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平均每个班有那么一两个。”一个班就一两个,算成比例,就是4%~8%这个范围吧。也就是说,在上网的青少年中,网瘾发生的比例,也就在4%~8%,100个上网的青少年,真正产生网瘾的也只有4~8个。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的负责人刘小奇说:“时代变了,现在的小孩一出生就接触电脑,对小孩子来说,这和原来的鸡毛毽、象棋是一个意思,都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一般我们都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让小孩不接触网络、不接触网络游戏也不现实。”

网络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不会说话,只能被人使用的中性物质而已。无论人们是用它来充实提高和发展自己,还是满足自己玩乐享受的精神欲望,它都可以帮助人们很便捷地实现其目的。网络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人类利用的工具而已。网络是好是坏,主要决定于网络使用者对网络的态度以及怎么使用网络。

网络给予上网者什么,取决于上网者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取决于上网者想从网络中得到什么。是满足自己求知的需要,还是满足自己享乐的欲望。网络对人带来的利与弊完全取决于上网者是怎么利用它的。

“网络是‘恶魔’还是‘天使’,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我的许多学生在接受“培养正向网络行为,预防网瘾发生”教育讲座后的征文中如是说。

如果上网者利用网络来求知学习,发展和充实自己,娱乐身心,丰富自己的生活,把网络当工具来使用,那么网络就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如果上网者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享乐和刺激的欲望,把网络作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的避风港,把网络当玩具,那么网络就是一个害人的“魔鬼”。

所以,对于孩子上网,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让不让孩子上网的问题,而是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网络,怎样对孩子的上网进行严格科学管理和控制,让孩子健康上网,不沉迷网络,预防网瘾发生的问题。

专家学者们公认,让人染上网瘾的“元凶”是网络游戏,但是也不是玩网络游戏的人都会染上网瘾。如果网络游戏的玩家只是把玩网络游戏当成自己消遣娱乐放松的一种方式,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那些刺激场面,不追求网络游戏中的所谓升级和先进装备的诱惑,对网络游戏有自我控制能力,玩得起,也放得下,那么他就不会沉迷网络游戏染上网瘾了。

我的儿子读初中时,网吧还不普遍,每当周六吃过晚饭他就要去网吧上网,当孩子要出去的时候,我只是问孩子一声:“徐宏,你要去上网吗?”儿子答:“嗯。”我只是再说一句:“早点回家哟。”孩子答:“嗯。”除此之外,我没有对孩子的上网说过更多的话,我也知道孩子除了与同学聊天以外,也玩网络游戏,孩子却没有因此染上网瘾。孩子上大学读本科期间假期回家,在家上网基本都当着我的面打游戏,我也没说一句孩子不能玩游戏的话,孩子也没染上网瘾。我在与孩子闲聊的时候,只是偶尔提醒他不要沉迷于游戏。孩子说:“我们大学许多同学整天都在寝室玩网络游戏,好没意思。”

孩子上网是否会产生网瘾,主要在于孩子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网络,能不能掌控自己的上网行为。

如果孩子上网能自我控制,把握一个度,网瘾就不会产生。

所以我要告诫父母,虽然我提出最好不要让孩子玩网络游戏,但是也不是要绝对化。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偶尔玩一下也未尝不可。即使发现孩子在玩网络游戏,也不要好像厄运降临那样大惊失色。只要父母对孩子上网持理性的态度,引导得法,管理得当,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孩子就不会沉迷网络游戏。

section 06 父母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要客观,态度要理性,方法要科学

从以上对孩子网瘾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来自于问题家庭和问题父母。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孩子又缺乏释放心理压力的途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简单粗暴、主观武断、唠叨贬损的教育方式,导致亲子矛盾升级,亲子关系恶劣,家庭气氛紧张,空气沉闷,孩子在家没有安全感,家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孩子讨厌家庭生活,讨厌见到父母,这些都是造成孩子远离家庭和父母,去网吧沉迷上网的重要原因。

由此推知,要避免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父母就要摒弃在孩子成长问题上的功利思想,不要把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孩子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的培养目标要客观,符合孩子自身的条件;对孩子的态度要理性,既不要对孩子的成长放任不管,又不要对孩子的教育太武断专横、简单粗暴。要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要重视对孩子的基本做人素质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和培养,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给孩子真正的关爱。

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放在孩子一生的生存、发展和生活幸福等长远的生活历程中去考虑,父母的眼光不要成为聚光镜,只盯着孩子的学习;而要成为探照灯,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品质。

所谓孩子终生受用的品质,就是对孩子一生的生存、生活、发展和幸福都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素质和能力,是做人的责任感、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心理素质、学业成就、专业技能、生活能力,善良慈悲心、人际交往能力、勤劳刻苦、探索进取精神、文化修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总和。学校的考试成绩只不过是这诸多素质和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知识可能陈旧,也可能被遗忘,而素质则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是好的素质还是不良的素质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生存和生活品质带来影响。

好素质带来好生活、好人生,坏素质带来坏生活、坏人生。

学习成绩优秀决不能代表孩子做人也优秀,不能代表孩子生存能力也优秀,更不能代表孩子综合素质优秀。也许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却很差,这样的孩子以后适应社会将很困难。

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不能说是整体素质差。也许这些孩子能吃苦耐劳,做人踏实,做事勤快,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要优秀。这些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许很强。

著名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先生提出“全面的素质教育”或“整体素质教育”,我觉得这种提法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要照顾到孩子素质养成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所谓整体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要照顾孩子的品德、人格、兴趣、心智、实践和快乐,让孩子综合发展,而不是单一发展,更不是畸形发展。

这个要求或许对父母来说似乎高了些,但是如果父母能够有让孩子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思想,那么在孩子培养问题上一定不会走入误区,会给孩子的一生发展和生活幸福奠定良好基础。

如果家长改变单一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快乐愉悦,那么家庭就会成为一个宽松的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科学的家庭教育可简单地概括为:放下父母的威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尊严,保护孩子的羞耻心,维护孩子的人格尊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既不要放任和溺爱孩子,又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既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又不要对孩子过于严酷和苛刻。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批评;要充分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要过度地管束孩子。

对学习困难的孩子,要重视他的兴趣爱好,发现其能力特长,培养其一定的技能。要支持孩子做他自己喜欢做的合理的事情,不要强迫孩子学习成绩一定要考多少分。

不要生怕孩子受了什么委屈,生怕孩子吃了什么苦,生怕孩子多做了点什么事情,要让孩子多为父母和家庭分担责任,在家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采用以上的方法培养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知书达理,做人有责任感,做事有责任心的人,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不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去应对,也可避免孩子因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去沉迷上网。

section 07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

和谐温馨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这个肥沃土壤需要父母用热情去浇灌,用智慧去耕耘。

做开明民主的父母

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就首先要做开明的家长。

开明的父母,不会采用简单粗暴、主观武断、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的教育方式,而会采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羞耻心,尊重孩子的正常要求,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只要孩子的要求是正当的,就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开明的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而是孩子成长的导航人;不是孩子的审判官,而是孩子的人生导师。

开明的父母为孩子做表率,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开明的父母,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不挑孩子的毛病,积极肯定和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开明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能够与孩子平等地沟通,给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在孩子心目中父母说的话就会有权威性,这样的家庭的亲子关系一定和谐。

开明的父母不仅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且能够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为孩子做出敢作敢当、有错就改的榜样。

开明的父母对孩子所犯的错误采用宽容的态度,采用说理的方法让孩子认识错误,并且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容许孩子有反复。

开明的父母,对孩子沉迷上网的行为进行教育管理既能做到严格要求,又能做到合乎情理,注意不让孩子产生逆反和对抗情绪。

做开明的父母,就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家庭环境充满安全感、温暖感,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是孩子抵御外界不良环境侵害,得以健康成长的土壤。

父母开明,家庭安全温馨,夫妻恩爱,亲子关系和谐,家庭成员感情融洽,孩子被父母尊重,父母被孩子敬重,这样的家庭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吸引力。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不会对家产生间离感,对父母产生疏离感,不会因讨厌父母和家庭而不愿回家,出现离家出走和沉迷上网等现象。

给予孩子能够让他感受到的爱

在改进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方式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关爱,要补偿孩子对爱的心理缺失。

我相信,几乎所有父母对孩子都是充满爱的。而且每个父母给予孩子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也坚信,那些对孩子百般溺爱、万般娇宠的父母,那些对孩子严加管教、管教方式不近人情的父母们,他们对孩子的爱也是真切的、深厚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天下的父母对孩子都充满挚爱,这种挚爱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的事实。

然而,问题不在于父母对孩子有没有爱,而在于爱的方式是理性的,还是偏态的,甚至是扭曲的,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有条件的,还是怀有某种功利性的。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强加给孩子的。真正的爱是要能被孩子感受到、能够被孩子接受的爱。

许多父母对孩子付出的爱,都是自私的、功利性的,是偏态的、扭曲的。最典型的是,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要孩子学习优秀,出人头地,主要目的是要孩子为父母争口气,让父母脸上有光;父母要孩子有所成就,就是为了要孩子光宗耀祖,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过如此。这种父母的爱是自私的。很少有父母抛开自己的私心,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利益、孩子的立场去理解孩子,去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去了解孩子是不是真正感到了快乐和幸福。也很少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能从孩子一生的生存、发展和生活幸福去设想孩子的未来,去实施对孩子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问题上,父母往往是鼠目寸光的。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没能让孩子感受到,就是孩子内心所不需要的,是强加给孩子的。这种爱不仅不能被孩子所接受,还会给孩子心理带来负担和压力。不少孩子被父母扭曲的爱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孩子某天快要窒息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就会用另一种偏态的、丧失理智的方式应对父母,有的会采取与父母直接对抗的方式,反击父母对自己表面是爱实则是伤害的关爱,有的则会采取离家出走、沉迷上网等方式逃避父母这种偏执的爱。

我一直认为,如果父母的爱是强加给孩子的,不能被孩子感受到,不能被孩子接受,反而会让孩子反感,伤害孩子,那么这种爱就是扭曲的,这种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会导致孩子出现不少心理问题,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常心理需要

我们已经分析到,孩子沉迷网络的一个深层心理因素,是某种心理需求的缺失。

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需求缺失,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并从行为上反映出来。孩子会采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些缺失了的心理需求得到补偿,上网就是一种最容易实现这种补偿和满足的途径和方式。父母可以好好想想,如果不是你们一味地否定孩子,让孩子很没有面子,自我价值感失落;如果不是你们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和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你们不是成天地唠叨不止,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你们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情绪……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性一点,对孩子理解一点,宽容一点,孩子能不愿意回家、逃离家庭去沉迷上网吗?

如果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像网络游戏那样的奖励机制来满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需求,那么孩子就没有必要冒着被老师看不起,被父母责骂、体罚的危险而去沉迷上网了。

孩子沉迷上网,是无法面对现实所做出的无奈选择。

一位记者采访中学生上网的感觉时,一名经常上网的中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在网络里,我觉得无拘无束,很快活。网络游戏能给我带来成就感!”

经常上网打游戏的小强说:“在网络游戏中,我有一点成绩,都会有记录,都能够加分。看着自己的分数一点一点地增加,那心情真是爽啊!搞好了,还会得到意外的奖励。就算是不小心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一点也不用担心谁会笑话你,批评你,打骂你。网络中没有歧视,只有机会!”

说这话的孩子,真切地表达了上网玩网络游戏享受的快感和平等待遇,这是他把玩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中的失落感的截然不同心理体验比较后的真实感受。

而当记者采访初三学生小涛时,小涛沮丧地对记者说:“学习上只有失败,没有成功。”小涛的这句话让记者非常吃惊,因为据了解,小涛此前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在前10名,应当是很优秀的。但小涛后面的话更让人深思:“在学习上,我努力了,但无论我怎么做,成绩都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妈妈永远都是唠叨,永远都是拿我和别人比。我考第8名,她就说,再仔细一点,就会进到第5名;我考第3名,她又因为我没有考第1名而惋惜;当我真的拿了第1名后,她当然非常高兴,但谁能总是考第1名啊?下次就算是考第2名,她还是会唠叨个不停。在学习上,我永远也得不到表扬!我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说这话时,小涛的神情黯淡,眼里噙满泪水。

“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这是多么无助的呐喊呀!这就是孩子们现在面对的现实生活呀!

父母们呀,你懂孩子的心理吗?你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吗?你能理解和体会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种种无助、无奈和悲凉吗?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连接父母与孩子亲情关系的坚实的纽带,是稳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黏合剂。

和谐的亲子关系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着朋友似的亲密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孩子对父母没有隔膜感,孩子有了什么问题都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是融洽的、没有疏离感的。

心理咨询专家和网瘾专家们对孩子产生网瘾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是父子或母子间冲突严重,亲子关系紧张,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孩子对父母有厌恶感,对家庭有逃离感。网吧上网比在社会上浪荡更安全、更有趣、更刺激,能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欠缺的心理需求得到补偿,叫孩子们怎么不沉迷上网?

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情的滋润,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是避免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重要途径。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以“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为主题的演讲中说:“这是我特别送给大家的一句话:在压力很大的今天,与孩子是否有好的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好的,教育可能是成功的;你和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教育就没有办法是成功的。父母说:‘我苦口婆心和孩子说,孩子就是不听,孩子真浑哪。’很多父母对孩子讲的话道理都是对的,不见效是关系有问题。”

section 08 父母如何切实担负起对孩子校外时间的管理责任

不少父母不知道,小学四五年级到网吧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学生就比较多了,初中生进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和聊天就很普遍了。我对学校初一年级的300多名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孩子都会上网了,而且,这些会上网的学生中90%以上都进过网吧上网,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主要是在网吧上网。

孩子每周在学校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可以接触网络,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为校外时间,上网地点主要为网吧。即使那些家里有电脑并开通了网络的孩子,也大都去网吧上网,因为在家里上网可能受到父母的干涉和监视,不能放心大胆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上网活动,家庭网络设备没有网吧先进,在线游戏没有网吧多,网速也没有网吧快。家里上网更不能感受到网吧上网那种热烈的氛围。总之,家里上网太单调太不刺激了。所以,大多数孩子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去网吧上网。

孩子校外时间的管理工作主要由父母来承担,但不少父母因疏于管理,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沉迷网络,以致很快染上网瘾。

因此,父母一定要承担起孩子校外时间管理的责任,把孩子的校外时间切实管起来,对孩子的校外时间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既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和预习,也要照顾到孩子的娱乐放松和休闲调整,让孩子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当中。

不要让孩子的校外时间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约束的状态,让孩子没有机会去网吧沉迷上网,这是预防孩子染上网瘾的有效措施。

父母至少留一个人在家监护孩子

有父母在身边照管的孩子比没有父母照管的孩子染上网瘾的可能性要小。

在引导一个初二学生改变沉迷上网的行为时,我问他:“你能不能利用周末时间做点有益的事情呢?”

他反问我:“除了上网之外,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

我说:“例如,你可以在你爸爸的铺面上帮帮忙呀。”

他很干脆地说:“我才不干呢!”

我说:“你可以打打篮球呀。”

他说:“我什么也不会。”

我说:“你可以学,可以培养自己其他兴趣呀。”

他说:“除了上网之外,其他的我都没兴趣,更学不会。”

因为上网,他除了我的数学课还能听以外,其他什么课程都不学了。这个孩子头脑很聪明,只要稍微认真一点,他的数学成绩就会考到80分以上。

我知道,他不是对其他事情没有兴趣,学不会,而是不想去感兴趣,不想去学。这个孩子的周末都泡在网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他在网吧上网不是计时,而是包机,一个人包一个电脑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网。他非常自豪地说,自己玩游戏在同龄人中无敌手。其父母在城区有两个门市,夫妻俩一人看一个门市,连晚上都住在门市里,所以孩子晚上就玩游戏到深夜。我听说这种情况后,对他的父亲提出忠告,他们这样做会把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耽误。经过多次劝说,他们才决定晚上有一人回家陪孩子。

我还对其他沉迷玩网络游戏的同学问过以上同样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回答。

孩子没有正常的兴趣爱好,又无事可做,也不愿意学习,作业也不做,父母对孩子也没有什么要求和管束,周末的时候不去上网还能做什么?

所以,要孩子不沉迷于上网,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周末时间管起来,让孩子有事情做,用有益的活动或劳动去占用孩子的闲暇时间,让他没有时间去上网。

有父母在身边照管的孩子,孩子的活动没那么随意和自由,上网就不会那么放任,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就会变小。

导致孩子校外时间无人管理的原因大概有三:一是父母不知道校外时间管理孩子的重要性而疏于管理;二是父母自己沉迷打牌、玩麻将等娱乐活动而懒于管理;三是父母忙于挣钱工作没时间管理。

无论是何种情况,父母疏于或放弃对孩子课余时间进行监管都是没有理由的。

维持家庭成员的生存是必须的,追求自己的事业是无可非议的,从事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除此外,孩子的健康成长难道就不重要吗?

现在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父母宝贵的财富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决定了他一生的幸福。

钱可以少挣点,事业成就可以少一点,娱乐也可以放弃一点,但是孩子的管教可以少一点,孩子的做人可以差一点吗?

父母要明白,什么都可以放一放等一等,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放一放等一等的,错过了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成长阶段,就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不良影响。孰轻孰重,父母你能做出正确的权衡吗?

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责任感、头脑清醒、明智的父母,是不会以放弃孩子成人成才为代价去追求财富和事业的,更不会放孩子不管而去沉迷打牌掷骰的“潇洒”人生的。

建议父母在家庭生活、事业成就、休闲娱乐和孩子的教养问题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和妥善的安排,留一人在家里从事适当的工作,照看家务,同时承担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不要让孩子成为没有人管的空巢孩子,避免孩子因无人管教而放任自流,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失去亲情的温暖而导致心理问题,去沉迷上网寻求缺失的爱而染上网瘾。

那些有父母在身边管教的孩子,比那些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监护的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要少,出现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概率低;那些对孩子的课余时间进行了管理的家庭的孩子,比那些对孩子的课余时间放任不管的家庭的孩子出现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概率低。

我曾在辅导一个沉迷上网的学生时问他:“你现在沉迷上网还有没有那么厉害?”

他说:“我现在很少上网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现在父母来乐山与我住在一起了。”

这个学生后来在他的上网自述中写道:“由于父母知道我上网上得厉害,全家人都把我狠狠地说了一顿,然后父母从沙湾来到乐山,租了一间离网吧很远的房子住,我就很少去网吧上网了。”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对我说:“我们回到孩子身边,就是因为知道孩子没大人管着去网吧沉迷上网,我们把住房租在离网吧很远的地方,也是为了让孩子不方便去网吧上网。”这种父母才是明智的父母,我极力地赞赏了他们。

把校外时间还给孩子

对孩子的校外时间进行管理是父母责无旁贷的责任,可是不少父母却因疏于对孩子校外时间的管理,根本不知道孩子校外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有不少父母连孩子已经沉迷上网染上了网瘾多年还不知道,这真是莫大的悲哀呀!

那么孩子在校外时间主要应该做些什么?怎么管理孩子的校外时间呢?

首先,父母要明确,孩子的校外时间都该做些什么。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的校外时间也就是学习,生怕孩子的校外时间不拿来读书就会学习成绩不好,其实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误区。

父母想想:为什么国家要根据少年儿童、中小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规定每天在学校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小时?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回家的作业量不能超过多少小时?为什么国家要规定,学生每周只有五天在校学习?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要禁止老师有偿补课?

国家和教育部门之所以要对学生每天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做出限制性规定,就是因为孩子的大脑需要调整,疲惫的身心需要放松。孩子也需要在学习以外有情趣活动和娱乐锻炼,孩子在校学习疲惫了的身心也需要得到调整和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行政部门禁止老师有偿补课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有的老师受利益驱使,大量动员或强迫学生补课,让学生该休息娱乐、从事其他兴趣活动的时间被补课所占用,给学生过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父母要把校外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有自己自由活动的空间。

校外时间应让孩子从事学习以外的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校外时间除了完成必要的学习以外,主要是让孩子休息娱乐和调整身心的,以便第二天或下一周能有更好的精力、更高的热情投入学校学习。

校外时间绝不是拿来让孩子从事没完没了的学习的。

当然,孩子的校外时间完全用来休闲娱乐,从事兴趣活动,一点也不学习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安排部分校外时间来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弥补欠缺的知识。还可以安排孩子的部分校外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孩子阅读文学名著和科技报刊,浏览网上健康信息,等等,开拓孩子的知识面,拓宽孩子的视野。除此之外,孩子的校外时间还可以用于从事适当的家务劳动、休闲娱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外出郊游欣赏大自然陶冶情操等。

对孩子的校外时间做出科学安排和管理

父母教育和管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孩子的校外时间管起来,避免孩子因校外时间无人管理而放任自流。即使父母管理孩子的能力不是那么强,管理的方式不是那么科学,但有人管总比没人管要好。孩子由父母管比委托他人管要好。

那么,对于孩子的校外时间,父母应该管什么,怎样管呢?

对孩子的课外校外时间的安排和管理应该把握的原则,就是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全面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复习、休闲、娱乐、社会实践、兴趣活动、放松调整等方方面面,既让孩子在校外时间也不放弃学习,又让孩子的课外兴趣爱好得到满足,让孩子的身心得到调整放松,让孩子积蓄足够精力投入到第二天或下周的学习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在正常学习期间和周末时间对孩子的管理和安排,为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1.孩子正常学习期间的校外时间安排和管理

在周一至周五孩子的正常学习期间,对孩子的校外时间应该作出以下的要求:每天放学后要及时回家,不能在外逗留,更不能进网吧上网和到同学家串门。

对于读中学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里晚饭比较晚,例如,要到晚上七八点才吃晚饭,那么,孩子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做一小时或两小时的作业,中途也可安排孩子在七点的时候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如果晚饭前完不成,晚饭后休息一会继续完成。如果家里的晚饭时间比较早,例如,在晚上六七点钟开饭,那么孩子回家后可以休息一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事,吃完晚饭后,可以让孩子看看新闻联播,然后从7点半到11点完成全部作业。对于小学生,则要安排更短的时间让孩子用于做作业和复习功课。

父母要知道,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对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调整和恢复孩子的精力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利于孩子大脑神经的发育,可以提高孩子大脑的聪明程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如果弹性一点,那么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9~10小时;初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8~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这样才能基本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其身体发育。

如果早上7点起床,小学生每天晚上最迟要在晚上9点睡觉;初中生每天最迟要在晚上10点睡觉;高中生最迟要在晚上11点钟睡觉。如果早上起床的时间早一点,那么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要早一点。

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孩子的睡眠,对孩子小学、初中和高中每晚最迟睡觉的时间,都有要求:小学时不能迟于晚上9点;初中时不能迟于晚上10点或10点半;高中时不能迟于晚上11点或11点半。孩子的睡觉时间基本形成了习惯,就是在高考前,孩子也没有超过晚上11点半睡觉的情况。所以,我的孩子的学习精力都一直很旺盛,记忆能力也特别好,学习成绩也保持优秀。这与孩子一直保持了充足的睡眠有很大关系。

2.孩子周末的时间安排和管理

每周末孩子的时间安排,又要复杂得多,但是必须遵循本章开始提到过的,校外时间安排要同时照顾到孩子的学习、休息、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的原则。

孩子周末的校外时间为从每周五的下午放学后到周日的傍晚前。周日晚上应该按照周一到周四晚上的要求安排孩子的时间。

对于每周周五下午放学后到周日晚上这两天整的周末时间,从大的时间分配来说,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应安排一个半天或一天的时间来让孩子参加补习,但是一定不要把两天的时间都用在补习上。建议父母每周只安排孩子考试的主要学科中的一两个最薄弱学科进行补习,孩子已经很优秀的学科,就没有必要补习了。每周末安排孩子补习的学科不要超过两个,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难以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切忌让孩子的整个周末都被学习所占用,没有休息娱乐和调整身心的时间。

当然,如果能够让孩子养成在学校认真、高效率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期间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就没有必要让孩子在课外时间补习了。我历来提倡,父母要让孩子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在正常的学习时间之内搞好学习。孩子在学校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就能取得优秀成绩,那才是真正的学习优秀。靠补习取得的优秀,让孩子的潜力用尽,会导致孩子以后的学习非常困难。

我的孩子在读中小学期间,就从来都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班,我也没有额外给孩子补习过,没有给孩子布置过任何作业,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应届高考就被提前录取到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实验班;大学本科毕业被北京师范大学保送为本校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录取,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取得了全额奖学金。

周末没有参加补习班的孩子,也可以仿照以上的时间进行安排,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

此外,可以用半天来参加课外兴趣活动,或者由父母带孩子外出郊游,走亲戚会朋友,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劳动;还有半天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让孩子自己支配,例如,孩子可以上上网、外出与朋友交往等。

若孩子单独外出,则一定要引导孩子正常交往,还要给孩子最迟回家的时间做出规定。规定孩子回家的时间不能太晚,更不能在同学家过夜。父母可与孩子做出约定,协商不按时回家要受到什么惩罚。例如,下个星期取消半天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如果要超过规定的时间回家,必须给父母打电话、发信息,避免父母担心。约定一旦形成,就要坚决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孩子养成遵守时间和约定、信守承诺的好品质,这对孩子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要提醒父母的是,由于未成年孩子的玩心大,自控能力比较差,孩子周末自由支配的时间必须要有,但是也不要过长。过长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约束而玩出问题来。

当然,如果超过约定的时间不是太长孩子就回了家,父母也要灵活处理,问明孩子迟回家的原因,对孩子做出提醒就可以了。

教育孩子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要懂得变通。如果太死板太教条,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可理喻而产生逆反心理。

周末晚上的时间,父母最好在家陪在孩子身边,与孩子闲聊沟通,这样会融洽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父母也可以边陪孩子看电视,边与孩子聊天,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与孩子一起度过愉快的周末夜晚。

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在周末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了解社会,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心,这样既让孩子周末有事可做,分散和占用了孩子的上网时间,又可以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将来正式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加公益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善品格和助人行为。

总之,父母们要真正把孩子的校外时间管起来,并做出科学的安排和分配,让孩子的校外生活丰富多彩,愉悦孩子的身心,避免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网吧上网,对预防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意义非常重大。

其实在国外,网瘾孩子并不多,曾看过这样的报道:在国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少见到像我们这样“繁荣”的网吧业,上网成瘾的孩子也很少。就连新加坡、日本、泰国等,有网瘾的孩子也不多,人家的网吧跟我们的人满为患相比,显得格外冷清。人家的孩子一般干什么呢?为什么网瘾偏偏找上中国的孩子呢?

美国孩子的校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打工、当义工、远足、旅游、运动等,不像我们中国孩子的生活这么单一:不是参加补习班就是上网。美国孩子校外生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当义工,一般由社会团体组织,自愿报名参加,然后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逢假期,这些社团就人满为患,既帮助了别人,又锻炼了自己,培养了美德。还有其他的一些团体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对这些乐此不疲,根本没时间,也没兴趣沉迷上网。

据专家介绍,在美国成人染上网瘾的比率比未成年人高,而我们国家却恰好相反。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和美国对待孩子的观念和态度恰好相反。

国外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每天都是3:30下课,而且作业量很少。他们有很多的自我空间,活动特别多,各种教育机构也很多,生活非常丰富。

被称为中国戒网瘾第一人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说:“反观我们中国,现在很多的中学特别是重点高中的老师、校长明白地告诉学生:‘我们的篮球场就是摆设,不许打篮球,打篮球要罚站!’我碰到一个学生因为打篮球被学校劝退,我们过去只有早自习、晚自习,现在还有一个午自习,把孩子的时间占得很满,从而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国外的孩子客观环境不一样,而且他们比较好动,不可能坐在电脑屏幕前几天几夜打游戏。我在美国18年,没有一个孩子因为上网成瘾找我做心理咨询。”

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父母才能变得轻松

人的成长是一生的。

人要不断成长,自我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的自我监督、自我审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自我管理是保证自我把握正确的成长方向,让自己少犯错误,少受挫折、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条件。

人的一生都需要自我管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从小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宁愿孩子从小多受点磨炼和挫折,也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才让他做事情,那样孩子最好的学习磨炼机会便失去了,孩子的各种习惯已经形成,要从新学习新的东西就比较困难。

孩子长大了才接受磨炼和挫折,付出的代价会是非常大的。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父母就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尽可能科学地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日程,并且监管孩子养成习惯,这样对孩子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好处。

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时间管理、自我行为管理、自我学习管理和自我生活管理。

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让孩子科学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晚上什么时间安排学科的复习,什么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都要让孩子心中有数。这样长期坚持,形成了习惯,那么孩子的学习生活就不会杂乱无章,就不会想着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闲逛了。

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要不断自我反省和调控自己的行为,才能让自己不断长进。让孩子学会反思、反省、自我调整,在上网方面孩子就会反思自己的状态是不是陷入了沉迷,就会对上网进行自觉的控制。这样的孩子染上网瘾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section 09 怎样对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未成年孩子有好玩耍、喜好刺激的天性,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又很差,最容易被新奇刺激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交友活动所诱惑,沉迷其中染上网瘾。所以,父母对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对孩子上网进行管理、预防孩子网瘾发生最关键要把握三点:一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网络的教育;二是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次数和上网时间;三是管理和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

让孩子知道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科技进步使人们能够更好、更快、更科学高效地从事学习、工作、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就像蒸汽机的诞生引发了工业革命,让人们从手工劳动时代进入了机器大生产时代一样,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诞生,也促进了现代科技进步,让人们走上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公路,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管理效率,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网络教育中,要让孩子明白,网络只不过是由现代科学和社会进步衍生的一个高科技物质产品,只是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管理、写作等活动更加便利的工具而已。网络的娱乐功能也只是网络众多功能中的一种,绝不是网络发展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网络的主要功能。网络本质上是供人使用的工具,而不只是满足人们的享乐欲望和寻求刺激的玩具,更不是人们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难场所。如果人们只是把网络当成玩具和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难场所,就走入了对网络认识和使用的误区,也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沉迷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的虚拟世界,可以满足自己一时的心理需要,但是决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有益的东西。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绝不会给你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任何一点帮助,相反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时光,荒废你的学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浪费你宝贵的青春年华,吞噬你的生命,长期沉迷网络的人整天围着游戏转,没有一点生命活力,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个被网络所束缚的奴隶。即使是网络的娱乐功能,也只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工具,而不是玩具。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不被网络所控制。

人是活的,计算机网络是死的,活的人不能被死的机器所控制,人不能成为死的机器的奴隶,而应该让自己成为掌控网络的主人,让网络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所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所用,成为自己学习的好帮手、愉悦身心的好场所、促进自己素质提高和身心发展的好工具。

父母还要通过讲述身边网瘾孩子的事例和有关网瘾危害的报道,让孩子切实认识到沉迷网络染上网瘾的危害,让孩子知道网瘾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给孩子以活生生的警示,让孩子树立正确使用网络、预防网瘾发生的观念,对沉迷上网建立一种心理免疫屏障,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只要孩子在刚开始上网时就明白了网络的利弊,知道了沉迷上网的利害关系,对沉迷上网染上网瘾有了戒备心理,建立了一种预防网瘾发生的心理机制,那么,孩子就会自觉控制上网的时间和上网的内容,网瘾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减少了。

我在“培养学生正向网络行为,预防学生网瘾发生”课题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学生正向网络行为,预防网瘾发生”的专题教育讲座,从讲座后开展的写听后感征文评奖活动中可以看到,100%的学生对网络的利弊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掌握了调节自己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对如何正确地应用网络,如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预防网瘾的发生都有了明确的态度。有不少已经沉迷上网的学生表示,自从听了讲座后,自己就下决心要戒除网瘾;还有学生表示,听讲座后通过采用老师介绍的方法,不久就转变了沉迷玩网络游戏和上网时间太多的行为。有的学生还提出,沉迷与否,全在你一念之间;还有学生表示,预防学生的网瘾发生,教育和管理是不可少的。

学生们尤其对我的“把网络当工具,不把网络当玩具”的建议印象深刻,有不少学生表示,一定要把网络当成提高自己、愉悦身心的工具,而不是当成玩具。

这一教育活动取得的效果提示我们,把正确使用和应用网络的教育工作做在前头,让孩子知道网络的利弊和网瘾的危害,知道要自觉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和行为,在孩子的心理上建立一道抵制不良网络活动和网络信息的屏障,是预防孩子网瘾发生的有效方法。

支持和鼓励孩子健康上网

信任,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一听说孩子上网就紧张得不得了,如果支持孩子上网,孩子还不知道要怎么沉迷网络呢。”然而,父母这样反对和禁止孩子上网,不仅没有让孩子打消上网的念头,还让孩子沉迷上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鼓励孩子上网是不是让孩子更加沉迷上网呢?

其实,答案就在父母的问题之中。你反对孩子上网,孩子就不上网了吗?你禁止孩子上网不是禁而不止,孩子反而沉迷得越发严重吗?

父母不知道,禁止孩子上网是诱发孩子沉迷网络染上网瘾的直接原因之一。

人们对于那些被禁止的东西往往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越是不想人们知道的东西,人们越想知道,越想去探究,大人是这样,儿童少年更是这样。

刚开始进入独立阶段的孩子,寻求独立的意识更为强烈,逆反心理也很强,越是禁止的东西他就越是觉得好奇,越要去探一个究竟。父母反对和禁止孩子上网的心理效应,就是激发孩子的欲望,孩子想方设法也要去上网,对网络活动更加投入,沉迷的速度加快。

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被父母禁止上网的孩子,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很高。其心理机制就是“酸葡萄”心理——你说葡萄是酸的,不能吃,他偏不信,就要尝一尝;还有从众心理被割断的效应——同学都在上网,父母却不让自己上网,父母不可理喻。为了不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没有脸面,孩子无论如何都要去上网。

那些主动支持和鼓励孩子上网,并给孩子必要的上网教育引导和管理的家庭的孩子,最终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却要小得多。其心理机制就是,父母满足了孩子上网的心理需求,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讲情讲理、处事公正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有威信,父母说的话孩子就能听进去,父母对孩子有关健康上网的教育和要求就会被孩子接受,孩子就会考虑父母的感受而在上网(或其他行为)方面有所节制,以对得起父母。

很多孩子在与我交流有关父母的话题时,都会用“不可理喻”几个字来形容父母。孩子对父母的这样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众口一词的。而且孩子对父母的应对方式也很一致,父母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去做。这就是被父母禁止上网的孩子,一般都会产生网瘾的心理原因。

既然如此,父母还不如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做一个开明的父母,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主动支持和鼓励孩子健康上网,由此从感情上取得孩子的认同,取得教育管理孩子上网的主动权。

上网并没有什么不对,父母容许孩子上网,让孩子无话可说,对孩子上网的管理才能理直气壮,以达到既让孩子健康上网,又预防孩子染上网瘾的目标。这是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我从来没有禁止过儿子去网吧上网,最多就嘱咐儿子玩游戏不要沉迷进去。儿子也从来没有上网到深夜才回家,每次最多上两三个小时。从来没有沉迷过网络,学习成绩也没有因为上网下降过。

我同意孩子进网吧上网,不仅因为我家没有电脑,而且因为我知道,孩子学习压力很大,紧张学习了一个星期,上网娱乐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调节方式。当时我根本还没想到过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健康上网的教育引导和上网活动的管理。我儿子没有沉迷上网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信任他,相信他会掌控自己,不会沉迷。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自然会自觉。

信任,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为孩子制定必要的上网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许多孩子的主要问题就是行为没有准则,做事没有规则。所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按规矩行事,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父母让孩子懂得,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社会、家庭和群体都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遵守规则不仅是社会个体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约束社会个体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必要条件,还是保护社会个体少受外界伤害的必要条件。

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上网也要遵守必要的规则,才能不至于打乱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不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危害,也不会给父母带来困扰、给家庭带来损害。

孩子的上网规则主要应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的限制和上网的文明道德行为准则等内容。下面对孩子上网规则的内容提出几点建议,相信对父母读者有所帮助:

(1)每周上网娱乐次数不能超过3次,每次上网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此条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酌情考虑,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每周上网的次数应越少,每次上网的时间应越短。小学生每周上网娱乐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每次上网时间最好控制在1~2小时,初、高中生每周可上网娱乐2~3次,初中生每次上网时间应控制在2~3小时,高中生每次上网时间控制在3~4小时,年龄越小的孩子每次连续上网的时间应该越短)。

(2)每周学校正式上课时间段内,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上网查阅资料的学习任务要上网外,不上网从事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看电影小说等娱乐活动。

(3)不随便加网友聊天。

(4)不进网吧上网。要让孩子知道,在网吧上网的危害比在家上网的危害要大得多。网吧抽烟的人很多,空气污浊,长时间在网吧上网对身体伤害很大,容易生病;网吧往往是不良青少年聚集闹事的场所,进网吧上网的男孩最容易受到派款等不法伤害,严重的可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女生则最容易受到不良少年的侮辱;网吧那种热烈、疯狂的上网氛围很容易激起自己对玩网络游戏的激情,导致染上网瘾。

(5)禁止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网友。要让孩子知道,那些向青少年网友(尤其是女性网友)要手机号码的人往往怀有不良目的,把手机号码告诉网友,最容易受到骚扰,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得安宁。涉世不深的女孩还容易被不良网友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严重的可能被强奸和拐卖,给自己一生带来阴影。

(6)禁止与网友聊不健康的话题,不涉入网恋。花季少女很容易在与不良网友的聊天中心灵受到诱惑和腐蚀,产生网恋,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很有可能受网上坏人的诱惑而酿成不良后果。

(7)禁止单独与网友约会。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管是少男少女,单独与网友约会大都不会有好事发生,最有可能受到不法伤害,男孩可能被绑架成为人质,女孩容易被强奸、拐卖导致终生悲剧。

(8)不向网友泄露家庭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不让网友到家、到学校探访。此条主要是保护家庭和财产的安全,避免家人和财产受到不法网友的侵害。

(9)不拿餐费和零花钱去上网。此条规则不仅可以保障孩子一日三餐的基本营养,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孩子养成节俭理财的好品质,也有利于控制孩子的上网费用,减少其去网吧上网的机会,有利于预防孩子网瘾的发生。

(10)禁止浏览色情图片信息、进入成人网站观看色情影视剧。由于孩子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究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如果孩子浏览色情图片信息或进入成人网站观看色情影视剧,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侵蚀而走入歧途,导致男孩性犯罪、女孩被性侵害等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

(11)不从事玩网络游戏、跳劲舞、炫舞等活动;不上网阅读不利于健康成长的鬼怪玄幻小说。玩网络游戏、跳劲舞炫舞等活动最容易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染上网瘾;鬼怪玄幻小说最容易导致孩子思想异化,走火入魔,不利于孩子的精神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精神疾病。

(12)遵守网上规则和网络道德,文明上网,做文明网民。不在网上发布不健康的言论、图片、信息,不盗取别人的网络信息资料和游戏装备,不在网上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

为孩子制定上网规则,不仅对防止孩子沉迷上网、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保护孩子、家庭的安全非常必要。无论父母对孩子约法三章也好,以协议的形式确定规则也好,做到让孩子遵守以上规则,对预防孩子染上网瘾,促进孩子利用网络提高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在孩子刚开始上网时,父母就要与孩子讲明,在同意并能遵守以上规则、做到健康上网的前提下,父母容许你上网,如果违反了以上规则,父母有权对你实施一定的惩罚。

上网规则的内容还要包括与孩子协商制定违反上网规则中的条款应该受到何种惩罚,并且一旦与孩子约定,就要坚决履行,否则规则将会是一纸空文。

教育孩子学会上网的自我保护

社会人群中各种各样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是好人和坏人的外表并没有贴上标签,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建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意识,避免被坏人引诱而上当受骗,是父母教育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上网者的年龄身份都是虚构的,网上交流不能辨识好人还是坏人,坏人在网上更容易伪装自己,未成年孩子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差,就更容易在网上受坏人的引诱而受骗上当。

大多数孩子上网聊天交友的目的是寻找感情的寄托,坏人很容易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网络聊天交友骗取其信任和感情而最终伤害他们。在网络聊天中,最容易被骗的是女孩,女孩被坏人引诱在网上恋爱、在网上结婚,再到现实中见面,最终被强奸甚至被杀害的事件屡见不鲜。

所以,在孩子刚开始上网时,父母就要教育孩子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随时警惕被坏人利诱。

父母让孩子知道,只能把上网聊天当成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千万不要把网络情感当真而陷入坏人设置的陷阱。

父母要教育女孩自尊自重,不要爱慕虚荣,不要轻易相信网上聊天对象的甜言蜜语和承诺,更不要相信网上的所谓感情,要洁身自好,不要沉迷虚拟的网恋而身陷其中。未成年女孩感情单纯率真,最容易付出真情而被坏人引诱和利用,最终受到伤害。

在孩子开始上网时,父母就要告诫孩子,不在网上发布能确定自己真实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自己及家庭的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及密码、信用卡卡号及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如确实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

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对那些挑逗、约请谈论色情淫秽问题的话题要不予理睬,最好的方法是把他拉入黑名单,避免他们的骚扰。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要让孩子知道,不要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即使是有心理问题向网上的心理咨询师约请见面接受咨询,也要让父母陪同。要孩子不随便让陌生网友来家探访,以免给家庭带来伤害。

对孩子上网的重点教育管理内容

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的上网管理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就孩子最容易沉迷上网染上网瘾的场所网吧来说,在网吧上网是孩子最容易失去控制沉迷的上网方式。根据这一特点,建议父母对孩子的上网制定出上网规则,并进行严格的管理。

1.教育管理孩子不去网吧上网

我之所以建议不让孩子去营业性网吧上网,而没有建议父母禁止孩子去网吧上网,是因为禁止孩子去网吧上网不仅是根本办不到的,而且也是不理性的。

虽然国家法规明令禁止未成年孩子进网吧上网,但是事实上,一直以来进网吧上网的大多数都是中小学生,其中初中和小学生占了很大部分。孩子在父母身边时,父母可以阻止孩子去网吧上网,但是孩子多数时间没有与父母在一起,这些时间孩子上网父母是无法管的。为了营利的目的,网吧老板非常欢迎这些孩子进去上网,相关部门的监管实际上也是不到位的,父母禁止孩子进网吧上网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建议父母要尽可能不让孩子进网吧上网,但是一定不要试图禁止孩子进网吧上网。

为什么要尽量不让孩子进网吧上网?因为网吧是最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活动的场所。

孩子去网吧上网,通常是几个兴趣相投的好朋友邀约一起去的,这样才有互相切磋游戏玩法、互相攀比聊天交友的热烈场面。孩子们在互相对决和攀比中,玩网络游戏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聊天交友的热情越来越浓,以致谁都不愿意输给谁,以致沉迷上瘾。

在孩子去网吧上网的问题上,有的父母处理得比较好:孩子要去网吧上网,可以,但是你必须按我的要求上网,不能从事不健康的上网活动;否则,父母就有权力禁止你去网吧。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上网的需求,又可以有效地监控孩子上网活动,建议父母借鉴。

2.不要满足孩子上网的过分要求

为了满足孩子上网的心理需要,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每周的上网次数和每次最长的上网时间,除非孩子违反了约定,父母就不要想方设法毁约不让孩子上网,否则父母将失信于孩子。同时,在孩子容许的上网时间内,父母还可以主动给孩子一定的上网费用,这样做,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和关爱,建立不能失信于父母的意念,形成一种强烈的内心约束力量,利于孩子自觉地控制上网时间和行为。

孩子去网吧上网要付出费用,孩子玩网络游戏更要耗费许多费用。对于孩子上网的花费,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该花的,父母一定支持你;但是不该花的,父母不仅不会给你,而且还希望你能够做到节约理财,不该花的钱就控制住自己不花。

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理解和满足你的上网心理需求,并不意味着放任你的上网行为,如果你违反了与父母的约定从事有害身心健康、容易导致染上网瘾的活动,因上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那么父母就要管你了,甚至会禁止你上网,你自己应该好好控制和把握。

有的孩子会将购买电脑、开通网络作为上学的条件,用如果父母不同意就不去读书的方式要挟父母,对于孩子这样的无理要求,父母一定不要满足,而且态度要坚决。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上学是你必须尽的义务和责任,你上学读书与购买电脑上网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学习是你必须做的,父母不能满足你把购买电脑、开通网络作为上学的条件的无理要求。即使你不去上学,我们也不能迁就你这样的行为。如果你好好读书,确实让父母安心和放心,做到让父母相信你不会因为有家庭电脑和网络而影响学习,我们创造条件也会满足你的要求的。父母对孩子采取这样的态度和方式,相信再任性的孩子也会无话可说。

3.控制孩子的上网次数和上网时间

对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沉迷上网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每周的上网次数和每次的上网时间与孩子一起做出约定,让孩子遵守,是防止孩子沉迷上网的必要措施。

父母可以像前面阐述的那样,与孩子一起制定出上网规则,商量好每周容许上网的次数和每次最长的上网时间。在此,我对父母提出建议:周一至周五,购置了电脑、开通了网络的家庭,每天晚上在孩子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上网查阅资料,浏览一下感兴趣的信息,但是不能从事娱乐、聊天、打游戏等活动,而且每次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比尔·盖茨的儿女与网络

比尔·盖茨先生是计算机帝国的缔造者,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电脑是他儿女最好的玩伴,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对孩子与网络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和办法。盖茨夫妇并不赞成儿女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据悉他们甚至制定了每天最多45分钟的游戏上限。在剩余时间里,盖茨的儿女们必须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当他的孩子问他“是否我一辈子都要被约束”的时候,盖茨回答说:“当你独立之后,你将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制定自己的计划。”他认为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一定程度上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4.严格监控孩子的上网内容

给孩子的上网内容做出限制,也是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的必要措施。这些限制包括:不玩网络游戏,不访问色情网站,不浏览网上色情图片信息,不从事网上不良聊天活动等,除此以外的上网活动都应该允许孩子从事。

父母可以与孩子达成协议,父母允许你上网,但是必须以遵守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的限定为前提。要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健康上网,沉迷于玩网络游戏及其他不健康的上网活动,父母有权限定你多少时间不能上网或禁止你上网,做人必须要信守承诺、承担责任,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孩子认可了这样的要求和协议,当他违反协议,父母做出惩罚时,就会无话可说。但是,这个协定一定要合情合理。协议一旦达成,就要严格实行。要把健康、有控制上网的责任,让孩子自己来承担,不要让孩子认为什么都是父母要我做的,而不是自己愿意做的。

事实上,当孩子懂得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会随时提醒自己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孩子的随意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5.教育孩子遵守网络道德,做文明网民

父母要教育孩子在网上做人的规范,不能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就放任自己的行为。父母要教育孩子遵守网络规范,不在网上散布不良信息;不在网上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在网上窃取他人信息资料,侵害他人的权益。更不要散布网络病毒或用黑客攻击他人和单位的电脑,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某方面的欲望,在网上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颁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留意孩子沉迷上网的一些征兆

对于已经上网的孩子,父母要留意孩子的一些反常行为:早晨上学时间突然变得太早,下午放学回家时间变得很晚,孩子的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等等。出现这些问题,一般都是不正常的。父母就要了解孩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不是已经沉迷网吧上网去了。如果有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并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一早出门或很晚回家去网吧上网的情况,甚至因为上网发生迟到、早退、逃课、夜不归宿等现象,那么就说明孩子沉迷上网比较严重了。父母要采取适当措施及时调节和控制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要让孩子发展到染上网瘾。

培养孩子的正向网络行为

网络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为人类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为人类带来危害的破坏性功能。人类制造网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管理、科技、娱乐和生活带来便捷,绝不是单纯为游戏和娱乐而制造虚拟玩具。

网络对未成年孩子的正向功能,就是网络能够方便孩子查阅学习资料、解答学习问题、浏览网上信息而拓宽孩子知识面和视野、提高未成年孩子的现代科技素质以及通过上网娱乐聊天适度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调节心理。

正向网络行为是指个体正确应用网络技术,正确利用网络功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上网活动。那些利于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利于孩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进行现代科技、优秀文化积累的,利于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健康文明的上网行为,就是正向的网络行为。正向网络行为就是孩子利用网络促进自己学习和健康成长、利于身心健康的上网行为。

正向网络行为包括规范操作的网络技术行为,内容健康的网络活动行为,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行为和自我约束、有节制的网络调控行为。

正向网络行为不仅对孩子目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网络能力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而且是孩子进一步学习、成年后工作和事业必不可少的素质条件。

有家长说,现在孩子会不会上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以后孩子真要用的时候再学习上网也不迟。

从近处看这些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看,如果孩子到了大学才开始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就为时已晚了,因为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孩子汲取信息、拓宽视野的一个非常强力的工具,不会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孩子肯定会落后于社会的脚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必然的结果。

我的儿子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对计算机知识有了兴趣,而且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网吧出现后他也有节制地在每周六晚上去网吧上两三个小时的网,对上网技术有了一些掌握。他到北师大学习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对他本科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他进入研究生学习带来很大方便。他还帮助他的指导老师解决计算机程序编写方面的问题,也帮助他的师兄在论文写作时解决有关计算机编程的问题。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对计算机网络的错误认识,要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不仅不要视计算机网络为“魔鬼”,而且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健康上网。

与孩子签订书面上网协议

签订协议是以文字的方式来约定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协议双方对各自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承诺,协议一旦签订,对协议双方就有道义或法律上的约束力。例如,成人签订的民事协议具有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约束力,协议一旦签订,协议双方就必须按协议条款行事,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条款中规定的处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般都要签订协议,以便协议双方从事经济活动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对协议双方的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

对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弱、行为习惯差、经常反复犯错的孩子,父母要与孩子达成口头协议或签订书面的协议,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这是值得父母一试的方法。因为签订协议的效应,就是要说话算数,用“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协议双方的行为。孩子都知道,没有诚信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协议一旦签订,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约束,是孩子对父母做出了承诺,就是对孩子做出了说话算数的要求,孩子就会按协议条款谨慎行事。每个孩子都不愿意背上不诚实或说话不算数的不光彩的名声。

如果你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你多次管教孩子沉迷上网的行为效果不大,你就有必要与孩子签订书面上网协议,表示父母对孩子的上网行为的管理非常郑重。协议的内容可参照上文中对孩子制定的上网规则。

当然,既然是协议,就应该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有约束,因此,协议还应定出对父母的约束条款。例如,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健康上网活动,要为孩子提供正常的上网条件,满足孩子正当的上网要求,不能随意违背上网协议禁止孩子上网,等等。

是否与孩子签订上网协议,要看孩子上网是不是正常的,你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做到适度的上网。如果你对孩子的上网放心,相信孩子不会沉迷上网,那么就不要产生让孩子签订上网协议书的念头,以免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反而会拉大亲子之间的距离。

我要强调的是,协议条款一定要既合情又合理,不要只是父母一相情愿的霸道条款。协议所定的每一条款,也是能让孩子能够做到的,这样孩子才会认可并照章行事。

签订协议后,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与你签订协议,表示父母对你的上网问题非常重视,你已经对协议条款表示认可而且已经签字,就表示你对自己的上网行为做出了承诺,父母对你也作出了承诺,那么我们父子(母子)就应该遵守协议的条款。如果父母毁约,你可以当面给父母提出来,但是,如果你没按协议条款要求去做,那么,我们就要行使协议赋予父母的权利,对你沉迷上网和不健康的上网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我们也希望当你违反了协议条款的时候主动地接受处罚。

只要父母在签订协议时对孩子做好了以上的工作,那么我相信,孩子也会慎重地对待协议,做到遵守协议的。

当然,协议一旦签订,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要遵守,尤其是父母,如果为孩子做出了履行协议的榜样,做到信守承诺,那么孩子就会学习父母这个榜样,做个信守承诺的人。在与孩子签订上网协议时,父母引导孩子一个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对自己取信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养成诚信的品质对自己的一生的人际交往的和谐、工作顺利、事业发展都有好处。

健康文明安全上网、预防网瘾发生家庭协议书

甲方(父母)____________

乙方(子女)____________

为了保证乙方的正常上网权利,保证甲方向乙方提供正常的上网条件,有效控制乙方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规范乙方的上网行为,使乙方做到健康文明安全上网,避免乙方沉迷网络染上网瘾,让上网活动有利于促进乙方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尽可能为乙方正当合理的上网要求提供条件和方便,不能禁止乙方正常的上网活动和行为。

(二)甲方有权利对乙方的上网时间和行为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有权按本协议规定终止乙方不正当、不合理的上网活动。

(三)甲方有权对乙方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但要注意尊重乙方的人格,避免对乙方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四)甲方要关心乙方的心理需要,与乙方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乙方的心理动态,尽力给予帮助。

(五)甲方如为家庭购置电脑上网,有权决定电脑的安装位置。甲方决定把电脑安装在家庭内的客厅里,方便全家人使用。

(六)甲方应保证本协议规定的乙方所享有的上网权利。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应在家庭经济条件承受能力许可范围内,享有本协议规定的正当的上网的权利。但不能向甲方提出家庭条件不能达到的上网要求。

(二)乙方在周一到周五的学校正常学习时间内,除了上网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外,不能上网从事其他网上娱乐活动。并且每周上网查阅资料次数不能超过______次,每次不能超过半小时。

(三)乙方在周末可以上网______次,但是每次不能超过_______小时。

(四)甲方如果在家庭安装有电脑,开通了网络,乙方原则上不能进入网吧上网,如要进网吧上网,需经甲方同意方可。

(五)乙方上网不得从事有关升级、传奇、暴力、色情等容易导致上瘾和道德沦落的游戏活动,不得涉及色情网站和从事不健康的聊天活动。

(六)除非甲方陪同或同意,乙方不得与陌生网友见面,更不得随便把网友带进家庭。

(七)乙方不得把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卡号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秘密告诉网友或在网上散布,避免导致不良后果。如有需要,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

(八)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超过本协议范围的过分的上网要求。

(九)乙方在上网活动中,要注意网络道德,做网络文明的使者。遵守网络规范,不在网上散布不良信息,不在网上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在网上窃取他人信息资料,侵害他人的权益。

三、违约责任

(一)如果甲方不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不满足乙方正当合理的上网要求和权利,乙方可以向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和学校行政等有关的第三方反映,督促甲方履行本协议。

(二)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的要求沉迷上网,则视违反的程度给予必要的处罚:

1.乙方因上网发生迟到或早退_________次,取消_次周末上网。

2.乙方因上网发生旷课一节课时间,取消_______次周末上网。

3.乙方因沉迷上网严重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则取消乙方半年的上网权利。网瘾严重时由甲方送到专门的网瘾咨询机构戒除网瘾。

4.乙方如果涉及本协议禁止的上网活动和内容一次,则取消其至少____月的上网活动。

四、本协议实施

以上协议内容,已经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没有异议,从____ 年_______月_______日开始实施。

未尽事宜,在实施过程中由甲乙双方协商补充订立。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保留一份,乙方就读学校存留一份。

甲方(父母)签字:

乙方(孩子)签字:

见证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一般说来,父母是很难说服沉迷上网的孩子与父母签订上网协议的,此时,父母可以借助第三方对孩子进行说服诱导工作。这个第三方最好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或班主任。

家庭有计算机网络的父母该做什么,怎么做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也是孩子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和拓宽视野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现在的孩子都知道,一个鼠标在手,点击Internet Explorer图标,整个古往今来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和信息动态便展现在自己的眼前。所以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孩子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既然如此,无论家庭有没有电脑,孩子都应该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所以,家里没有计算机或没有网络的孩子,进网吧也要接触计算机上网。而去网吧上网,孩子大都是去从事玩网络游戏或以聊天交友等休闲娱乐活动,真正去网吧从事查阅资料、浏览网上信息等与学习和素质提高有关的活动的孩子少之又少。在网吧上网,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染上网瘾的概率比在家上网的概率要大得多。

因此,有条件的家庭,要尽量满足孩子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需求,购置计算机开通网络,为方便孩子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查阅资料和浏览网上信息提供条件,同时也让孩子多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

但是,由于家庭有计算机网络,孩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科学教育和严格管理,那么孩子的上网次数和时间可能大大增加,沉迷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染上网瘾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孩子在家庭上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更不能放松,并且要注意科学方法和管理技巧。

前面对孩子在网吧的上网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对孩子在家里上网仍然适用,除此之外,在家上网有其特殊性,所以有必要为父母介绍一些在家庭对孩子进行上网教育管理,预防孩子网瘾发生的注意事项。

1.电脑位置安放要得当

计算机的位置要安放在客厅、书房等家庭公众场所,切记不要安放在孩子的卧室里。这样父母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孩子的上网进行管理,而且还便于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观察和了解,可以随时纠正孩子不健康的上网行为。

如果计算机安放在孩子卧室,孩子上网会非常方便,孩子可能受不了上网的诱惑而会随时上网。孩子还可能找借口把房门紧闭,父母就根本不能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更不能掌控孩子的上网活动,为孩子沉迷不健康的上网活动提供了方便,孩子染上网瘾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2.孩子上网活动需指导

孩子在家里上网,父母能更方便地指导和管理孩子健康上网,预防孩子网瘾的发生。

家庭刚购置电脑开通网络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家里购置电脑开通网络的目的,是要方便家人利用电脑网络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也是为了方便你的学习和成长。电脑网络是促进你的学习、拓宽你的知识面和视野、帮助你提高综合素质、利用网络健康娱乐放松身心的工具,而绝不只是供你玩乐寻求刺激的玩具。如果你只是把网络当成玩具来玩,那么我们就不会购置电脑开通网络了。

父母要做到指导孩子正确上网,父母就有必要学会上网。让自己成为网络应用的内行,父母才会知道网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才会知道什么网络活动是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有益的,什么活动是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有害的,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指导才能说到点子上,才会有针对性。否则,父母对网络的看法就会片面,讲出的话是外行话,孩子就不会乐意听,而且孩子还会觉得父母落伍、无理取闹而反感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上网指导主要在于引导孩子如何控制上网时间、如何有选择地健康上网,并为孩子制定上网规则。

3.孩子上网时间要控制

在家里上网,由于不需要孩子交上网费用,而且随时都可以打开电脑上网,这样孩子的上网时间就有可能很难控制而沉迷上网。所以,孩子在家里上网,父母对孩子的时间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家庭刚开始购置电脑开通网络时,就要与孩子协商定出每周上网的次数和每次上网的时间,规定出哪些时间只能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浏览信息,什么时候可以在网上从事正常的聊天和其他健康的娱乐活动,什么时候可以打打网上的小游戏,等等,与孩子一起达成协议,并且商定出违反协议后的惩罚措施,让父母监督执行。如果孩子不接受父母的合理意见,父母就不要急于开通网络。

4.孩子上网内容要限制

孩子在家里上网与在网吧上网一样,在孩子刚开始上网的时候,父母就要对孩子约法三章,对孩子的上网内容做出限制,并与孩子达成协议。如不能玩网络游戏,禁止浏览色情网站,不从事不正当聊天活动,等等。并制定出孩子如果不能遵守这些限制,便要接受很长时间不能上网,甚至断掉网络等必要的惩罚。

5.屏蔽软件要安装

为了避免孩子在网上从事不健康的活动,父母可以购买反黄软件或屏蔽软件安装在电脑上,以屏蔽不良网站,阻挡不良信息在网上出现,让父母能放心地让孩子在家里上网。至于哪些反黄软件或屏蔽软件适宜家庭使用,父母可以求助有关的网络技术人员帮助推荐购买,并请网络技术人员为自己安装。

2009年6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发布通知称,为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果,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必须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这套由政府免费提供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声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过滤掉不良互联网信息、控制上网时间、管理电脑游戏等,还可以查看上网记录,方便父母了解子女的上网情况。

工信部指定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是把个人电脑与一个被禁网站数据库相连接,阻止访问这些进入“黑名单”的网址。

尽管在工信部发布通知以后,从网民到相关专业人士发出的质疑声不断,将“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安装在国内电脑上的决定基本流产。但是笔者认为,工信部做这样的决定的初衷好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款屏蔽软件是专家们通过论证专为屏蔽对青少年有害的信息、减少青少年沉迷上网而选定的,因此,我建议父母在电脑上安装上这款软件。在电脑中安装了“绿坝—花季护航”,可以有效地对网上有害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信息进行屏蔽,有效地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对预防孩子染上网瘾可以发挥良好作用。

就网上来说,也有专门的免费反黄软件供用户下载安装使用。

例如,网络爸爸是一款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设计的反黄软件。

护花使者也是一个反黄软件,该软件名字的含义是:像爱护花朵一样保护青少年,使其不受电子黄毒的侵害。

也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安装飞腾反黄软件“健康上网专家”,这个软件有以下功能:它就像是家长们在电脑里面的监督员,不仅可以设置使用电脑的时间,指定运行哪些程序,而且还可以屏蔽很多不良的网站内容,还可以对电脑的活动状况进行监督,了解电脑使用的一举一动。此软件是真正的免费软件,无须注册即可使用!

还可在网上下载安装“展翅鸟家长控制软件”。这个反黄软件具备同类软件不具备的三大优势:

反黄不只反中文的:全球唯一全面支持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日、韩、俄、德、法、西班牙等多语种实时过滤的反黄软件,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智能游戏识别:全球唯一支持游戏自动识别技术的家长控制软件,可以自动判断哪些程序是游戏。识别准确率在99%以上。家长即使不懂电脑,也可高枕无忧。

看不见、关不了、删不掉: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真正的隐身,不论在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还是在Windows Vista下,都无法查出展翅鸟家长控制软件进程。没有密码,无法关闭或删除展翅鸟家长控制软件。

这个反黄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过滤不良网站,保护孩子视力,控制上网时间,推荐健康网站,按时限制聊天,记录上网历史,按时限制游戏,记录屏幕内容,按时自动关机。

6.网络沉迷系统要利用

利用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实名制和家长查询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预防孩子网瘾的发生。

防沉迷系统、游戏实名制和家长查询系统,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游戏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父母能做的或者必须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学会在网上查询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随时了解是不是被冒用来打网络游戏了,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孩子沉迷玩网络游戏染上网瘾。

父母陪伴孩子上网很有必要

父母如果能够学会上网并陪伴孩子上网,既表示了父母对孩子上网的认同,让孩子能够放心大胆地从事健康的上网活动,又可以满足孩子上网的心理需求,孩子就不会偷偷摸摸地去上网玩游戏了。父母与孩子一起上网,也是对孩子上网的无声约束,父母即使不对孩子做出什么上网要求和限制,孩子也不会放肆地从事玩网络游戏,进行不健康的网络聊天等容易导致沉迷网络的活动。

我们学校的一个家长就对我说,当她孩子对她提出要去网吧上网的要求时,她很干脆地回答孩子:妈妈可以同意你上网,但是,你也必须满足妈妈的要求,你上网时,妈妈要陪伴在你身边,否则不会同意你去上网。

而且,这个妈妈还对孩子说,你上网只能进行一些健康的活动,你玩小游戏可以,但是,就是不能玩网络游戏,你也可以听听音乐,查查资料,但是就是不能进行网络聊天(这个要求有些偏颇,健康的聊天活动有利于孩子发泄心理压抑并进行人际交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独立性强的孩子会认为母亲要求太过分而产生不满情绪与母亲对立,导致孩子更加向往聊天活动),不能长时间上网。上网要有利于你学习的进步和知识面的拓宽。我也认为,要更好地学习和有更好的素质,你也必须学会上网,所以我支持你上网,但是不希望你沉迷上网。这个妈妈还对孩子说,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你不要因为贪玩和上网耽误了学习。

这个妈妈对孩子讲的,不仅很有道理,而且很具权威性,语气很坚决,让孩子无法拒绝妈妈的要求。所以这个孩子无须背着妈妈偷偷去上网,每次去网吧上网妈妈都陪伴在他身旁,孩子自然失去了玩游戏和从事不健康的网络活动的机会,沉迷上网的可能性也减少了。这个孩子家就在我家的附近,据我观察,这对母子平时关系很亲密,这也是母亲说话在孩子面前具有权威性的重要原因。

这个妈妈的教子方法、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和做法,父母们可以借鉴。

一个学生网民在一个有关网瘾的谈话节目中的发言,也可以给家长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想沉迷上网,不单是孩子的原因。

家长要和孩子沟通,不是一味的学习就是好。

上网也分很多种啊,现在拿最坏的来说,就是游戏。其实游戏有很多可以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游戏可以看出孩子的反应能力。

国外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编写程序,自己做游戏了。而我们的家长要孩子只是学习学习,这样他会产生反叛心理。在学习之余应放松一下。越是不让,他们越会想玩,不是吗?你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邻居之间也不来往,孩子不像以前住一个院子一起做游戏,而大人们又都忙,本身就忽略了孩子。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竞争太厉害,所以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法承受。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苦衷。

我想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兴趣,有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主要看你们之间的沟通。只要平时拿出一点时间在家多陪会儿孩子,到假期和孩子去大自然放松,有规律地安排生活,不要让孩子孤单;好好沟通不要把自己当成严厉的家长,很多事就不会太难吧!只有家长慢慢地引导孩子,多点时间陪孩子,他们才会更健康地成长。

记得我上学时一直上网,但我并没有耽误学习,妈妈让我很放松,给我自己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并没有什么网瘾,我现在不就是在网上吗,大家不也是吗?而且我觉得上网没什么不好,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地发挥。

让孩子懂得一些自我减压和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

研究表明,网瘾孩子都存在某种心理缺陷和对网瘾的易感心理特征。性格极端内向和性格极端外向的孩子都容易染上网瘾。网瘾孩子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比较差,面对成长中的种种困难、挫折和压力,容易产生退缩和逃避心理。网瘾孩子存在孤独、自卑、叛逆、偏执、固执、自私、好斗、自我价值感丧失、爱的情感缺失、焦虑、抑郁、压抑、过大压力、无安全感、不良情绪无处发泄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导致孩子沉迷网络的内部因素。如果能够避免这些心理的产生,不存在引起孩子沉迷上网的内部驱动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孩子沉迷上网。因此,让孩子学会一些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遇到心理问题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而让其缓解或消除,能够自我维护心理平衡,就能避免引起孩子沉迷上网的心理问题发生。

第一,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有机会接受劳动锻炼,接触社会人群,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社会人群的接触中培养应对处理各种人际矛盾冲突的能力,在挫折中认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遇到的更多的是困难和挫折,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候可能超过自己承受的限度,但是如果你能一次又一次坚强地挺过去,那么你就会有成功的人生。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风雨。这些俗语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挫折和磨难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挫折和磨炼中才能不断成长成熟,才能真正长大成人,将来才能独立地应对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独立承担生活的责任。成功就是人生历程中一次又一次挫折和失败的累积。

不少父母不明白,孩子成长成熟需要经受挫折和磨炼这个事实,所以生怕孩子吃苦受委屈,结果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问题。

孩子具备了耐受挫折、不怕失败和抗压的能力,才会勇敢地面对和接受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才会以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就不会为逃避现实躲进网吧了。因此,父母让孩子接受磨炼,给孩子面对挫折和接受委屈的机会,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才能避免因溺爱娇宠孩子而引发许多不可收拾的问题。

第二,在人生历程中的每时每刻,人都有可能由于受到挫折和失败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父母重视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和挫折,教会孩子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用适当的方式去发泄不良情绪,舒缓心理郁结和压力,那么孩子就有了应对失败、挫折和过大压力的武器,就不会采用沉迷网络等方式去逃避现实问题了。为此,父母阅读一些心理学书刊、接受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一些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方法、具备家庭心理医生的知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对辅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父母们,为了让你的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你确实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为自己充电吧!

重视对孩子手机上网的教育引导和监管

手机上网对孩子带来的危害,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目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手机上网比网吧上网更方便、更自由,而且很容易逃避父母的监管,所以手机上网会让孩子更加随意没有节制,更容易导致孩子沉迷上网染上网瘾。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表明,超过半数(50.9%)的青少年网民使用过手机上网。有超过6成(60.4%)的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只有49.4%。可见,手机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一种普遍方式。

据我观察,中学生的手机主要是用于消遣和娱乐,诸如长时间与朋友通话闲聊、手机玩网络游戏、上QQ聊天、挂QQ升级、下载MP 3听音乐、下载图片、发送短信等。

手机打电话闲聊、进入收费网站上网玩网络游戏、看影视节目、下载手机铃声等,比上网吧上网要的花费更大。如果孩子手机上网入迷,更容易导致其无节制的消费,一般学生的零花钱是不能满足其手机上网费用的。男孩有可能采用非法手段获取手机费用,严重的可能发生犯罪行为。女孩则可能会受不良网友帮手机充值的诱惑而上当受骗,导致悔恨终生。

中学生用手机上网的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那些不法网站经营者利用中学生性萌动、性好奇心理和无节制的消费心理,专门针对手机上网青少年发布大量的色情图片和色情影视节目,采用付费包月消费的形式吸引青少年消费,赚取不义之财。

手机上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甚于网吧

2009年11月23日,福建泉州警方查获一个手机淫秽网站制作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龙某,缴获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截至案发时,龙某开设的网站论坛共吸引317名网民注册为会员,网站会员上传至网站论坛上的黄色、淫秽图片和图片网址链接共有300余张(处),淫秽小电影和视频网址链接17部(处),淫秽小说78篇。

泉州市公安局网安处副处长蔡子荣说,从警方掌握的情况看,青少年正成为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的最大受害者,长时间浏览、付费成为网站会员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初中生、高中生。

泉州市城东中学校长万道虹说,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是普遍现象,城东中学有初中生、高中生3970名,一半左右的学生有手机,拥有手机的学生绝大多数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

万道虹说,学校管理人员多次发现住校生晚上躲在被窝里用手机上网,影响学习、生活。不少班主任反映,一些往日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手机上网,接触不良信息,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人员,开始贪图享乐、寻求刺激,做出了违纪行为。

万道虹说:“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手机上网的危害甚于网吧。”通过手机上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海量的网络不良信息,而学校、家庭对于中学生上网监管力不从心。手机网站为不良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正成为腐蚀青少年思想、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祸源”。

资料来源:名师网热点聚焦,2009年12月5日。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以往只能在电脑上用的一些聊天工具现在也搬到了手机上,尤其是QQ以每月5~10元的资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不少学生的手机QQ基本24小时上线。一个中学生告诉采访的记者:“以前没有手机QQ的时候,每周只有双休日可以上网聊天,可就那么一点时间还要听父母在旁边唠叨半天,现在有了手机QQ,简直太自由了,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地上网聊天,甚至在课堂上也可以。而且价钱也不贵,何乐而不为?”

除了手机上网聊天,还有一部分学生用手机上网下载电子书或者一些游戏,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并不好,下载之后不少学生就在上课的时候开始看小说或者玩游戏。而下载的这些小说内容良莠不齐,不乏色情、暴力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不良的影响。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游戏已经不再限于俄罗斯方块一类的小游戏,不少游戏要想通关需要消耗五六个小时。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名中学生说:“现在手机上好玩的游戏越来越多,上课的时候突然想到昨天游戏玩到哪一个地方卡住了,就忍不住想玩一会,根本没有心思听课。”

因为孩子手机上网的管理难度要比孩子去网吧上网要大得多、也困难得多,所以孩子更容易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色情图片、观看色情影视剧、从事不良聊天活动和打网络游戏,更容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染上网瘾。手机上网对孩子的危害确实上更甚于在网吧上网,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采用恰当的手段对孩子手机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

“手机是父母没法监管的,也是老师没法控制的”,一个国内著名的青少年专家如是说。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偏颇的。虽然对孩子手机上网的监管难度大,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办法监管。

对手机上网监管再难,父母也不能坐视不管。管,肯定比不管对孩子健康上网和预防网瘾更有利,管与不管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

对于孩子手机上网的监管,我给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在为孩子购买手机之前,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引导,要求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不能把手机当成玩具使用。可与孩子约法三章达成以下协议:

(1)手机主要用于通话,不能开通移动网络功能和游戏功能。

(2)在上课期间手机必须关机。

(3)不能用手机与同学朋友长时间闲聊(限制孩子每次的最长通话时间)。

(4)不能用手机上网长时间与网友聊天,杜绝利用手机从事网上不良聊天活动。

(5)禁止使用手机浏览色情网站、下载色情图片、发送色情信息。如果收到不良图片信息要及时删除。如果被父母发现违背此条规定,则没收手机。

(6)限定每月的手机消费费用上限。

(7)父母对手机有查阅的权利。

(8)对孩子利用手机从事的正常活动父母不得干预。

父母要向孩子说明,达成这样的协议不是不信任你,而是由于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可能经不住手机不良信息和活动的诱惑或与同学的攀比,而出现不健康的上网行为,这是一种对你的约束方式,因为签订了协议双方就要坚决履行。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协议条款是你使用手机必须遵守的原则,不能违背。

协议还有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要定出违背每一条款后孩子或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受到的处罚或约束。例如,违背某条,就停止使用手机多长时间;违背另一条父母就没收手机;等等。

在与孩子达成手机使用协议时,还要孩子保证信守承诺,做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当然,父母对孩子表示自己也要信守承诺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的。

如果孩子不愿意与父母签订协议,父母就要向孩子表明,购买手机的事情就免谈,即使孩子软缠硬逼,父母的态度也要坚决,不能因为怕孩子受委屈或与父母对抗而与孩子妥协。

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既是一条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原则,让孩子成为一个明白事理、坚持正义的人非常重要;也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让孩子树立服从意识的好方式。

在给孩子购买手机后,父母也要信守约定,既要负起对孩子手机使用情况的监管,又不要无故找碴儿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当发现孩子有违背协议的情况就严格按照协议执行,不要因为疼惜孩子而放弃惩罚。这样做,对减少孩子无限制的手机消费,防止孩子沉迷手机上网有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